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迟到?
每天早晨上班时,你和签到的时间永远差那么一两分钟;
打车赴约的路上,路况总是比预计的糟糕;
当回复“在路上,马上到”时,对方往往还是要等你十五分钟。
如果这样的情景曾经无数次发生在你的生活当中,那么你很有可能是一个“习惯性迟到者”(Chronically Late Person, CLP)。
习惯性迟到可能与时间管理有关,但心理学研究证明,它也有可能是受你的人格特质影响的。
作者:KY
来源: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整理摘编:时英平】
01、什么是习惯性迟到
习惯性迟到的人几乎在所有的场合中都总是迟到,包括工作、社会活动、重要的约会等,很少会有例外(Zhou, 2016)。
习惯性迟到并不特别,它就好像我们所有的那些不断重复的行为习惯,一旦沾上,就如同橡皮糖一样难以甩开,例如剁手也停不下来的过度消费。
在人群中,习惯性迟到也不仅仅是属于极少数人的困扰。在美国ABC新闻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全美15-20%的人自认为是“习惯性迟到的” (Zhou, 2016)。
你可能长期处于习惯性迟到中,自己却难以发现。还有些时候,长久以来的习惯性迟到会突然被“治愈”,这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转折性的事件,例如生育子女、升职或搬迁等等。
02、是什么造成了习惯性迟到?
导致习惯性迟到的因素有很多,从不合理的时间安排到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Reddy, 2015),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为大家所熟知的拖延症。
1. 对时间的现实感低与计划谬误
讨论习惯性迟到,时间管理是最常被提及的影响因素。不同的是,我们今天想要聊一聊“估计偏差”对于我们时间管理的影响,最终导致的习惯性迟到。
“估计偏差”即对时间估计的偏差,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由人们对时间的现实感和计划谬误(Plan Fallacy)所造成的。而这种偏差可能进一步让我们的时间管理失效,迟到也就不可避免了。
1)时间的现实感
对时间的现实感高低,指的是人们感受中的时间和实际时间的差别大小。Jeff Conte等人(2001)发现,个体对时间的现实感不同,会影响他们的时间安排,可能是造成习惯性迟到的原因。
实验中,那些有进取心、自信心和成就取向的人所感受的一分钟时间,实际为58秒;而那些处事松散、无目的性的人的一分钟则长达77秒。
这每分钟19秒差距的累积,足以影响他们对行程的安排和时间管理。因此,也可以说,对于时间现实感的差距是导致后一种类型的人容易迟到的一个重要因素。
2)计划谬误
计划谬误的概念最早由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1979)提出,指的是个体总是低估自己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资源以及风险的倾向。
这种乐观的估计通常来源于人们的认知偏差。而且,这种由于认知偏差所导致的行为模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被改变的。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后果人人都懂,却仍然有很多人持续地在迟到。
如果说现实感导致了人们对时间本身的错误估计,那么计划谬误就是人们对自己完成任务所需时间的错误估计。
有趣的是,积极进取的人尽管对时间的现实感比较强,但更容易低估自己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对于通勤时间的计划谬误常常是这部分人迟到的要因。
2. 我们的人格特质也影响着习惯性迟到的行为
心理学家Linda Sapadin(2011)认为,具有完美主义倾向、喜欢制造危机和挑战权威特质的人更有可能习惯性迟到。
而Back等人(2006)对于大五人格与守时(punctuality)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个体在责任心、宜人性、情绪稳定性上的得分与他们抵达指定地点的时间(早、晚、或准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1)完美主义者(Perfectionist)
这一类型的人对于凡事不断追求完美,并非常关注和在意他人的评价。
这个特性就使得他们在出门前,需要反复检查各个方面,直到认为自己从衣着到思想都准备充分且几近毫无瑕疵的状况下才会出门(Zhou, 2016)。
而这样极致的要求往往让出门的时间大大超出他们的预计,迟到也就一次次地发生了。
2)危机制造者(Crisis Maker)
第二种容易迟到类型的人,被称作危机制造者(Zhou, 2016)。
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刻意制造危机而耽误时间,而是这类人往往只有在时间限制的紧迫感下,才能让压力与肾上腺素骤增,从而激发他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这很像我们常说的,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
然而,由于人们对时间的现实感、计划谬误、交通情况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危机制造者很容易无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于是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迟到了。
3)权威挑战者(Defier)
对于这一类型的人而言,迟到被看做是对固有社会结构(或者更宽泛的说,是对权威)的挑战。他们通常不喜欢被告知该做什么或者怎么做一件事(Zhou, 2016)。
习惯性迟到是他们表达对权利层级或权威蔑视的途径,因此这也被看做是一种“被动型攻击”(passive-aggressive)。
两种行为都试图将攻击性或不满通过更隐晦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规避直接表达可能带来的冲突或个体情感和社会成本的损失。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们自我防御转移(displacement)的一种表现,即将情绪以更安全的形式表现出来。
4)大五人格(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与迟到的关系
大五人格是心理学中常见的一种个体人格特质模型,共包含五个维度:
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
宜人性(Agreeableness)
外向性(Extraversion)
开放性(Openness)
神经质(又称情绪稳定性,Neuroticism)
Mitja Back和他的同事们对92名学生的人格和守时行为进行了调查(Back, Schmukle, & Eglff, 2006)。
参与者需要事先填写人格量表,并在特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同时,他们会被告知有其他五位参与者和一位研究人员届时会等候在现场。
结果显示,个体的责任心、宜人性及神经质与他们的抵达时间显著相关,即更具责任心、宜人性或/和神经质特征的人,更不容易迟到。
a. 责任心
心理学家们认为,通常责任心较强的人,更有自我组织和自律的能力(Ashton, 1998;Robert, Bogg, Walton, Chernyshenko, & Stark, 2004)。
因此,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规划行程,例如早起、计算通勤时间、提前找到约定地点等。即使偶尔出现迟到的情况,他们也会尽全力减少迟到所造成的影响。
而Back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在责任心的维度上得分的高低与个体的迟到行为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且责任心的高低有效预测了人们早到或迟到的严重程度(Back, et al., 2006)。
b. 宜人性
宜人性高的人通常充满对他人的信任感、同理心、利他性、遵守规则、合作性和礼貌。不同于责任心,宜人性高的人会因为对于规则的遵守、或避免等待造成他人不必要的麻烦,而更不容易迟到。
在Back等人的研究中,他们特别向参与者强调了一个有其他人在等待的情境,也促使宜人性更高的个体做出一些更有同理心的行为——提前到达约定地点。
换言之,宜人性高的人更倾向于早到,尤其是在一个事件/任务有其他参与者在场或需要团队协作的情境下。
c. 神经质
较为神经质的人在压力下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通常,他们容易感到焦虑、抑郁、自我否定、强迫和易怒。
对于他们而言,迟到会直接引起他们的紧张的感受,这也可能与他们对外界评判的害怕有关。因此,学者们认为神经质高的人更不容易习惯性迟到。
Back等人还发现,在神经质维度上得分高的人比得分低的人更容易过度紧张,也更偏好提前到达,以避免他人对自己不必要的关注和评判。
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时,他们也很容易因为压力反而迟到。
3. 缺乏安全感、参与度低的人也会习惯性迟到
除了时间管理与人格特质的影响外,脆弱与安全感、以及我们对于该事件/任务的投入的主观评估,也影响着我们在某一/些特定场合中的习惯性迟到。
1)脆弱与安全感
习惯性迟到可以被看做是缺乏安全感的人自我防御的一种途径(Schocker, 2013),尤其在亲密关系的约会中。
他们认为,准时赴约是看重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表现,而这种对事件或他人的“重视”又被他们自身认为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威胁到了他们的“安全感”。
因此,这种压抑脆弱的愿望被“反向形成”了一种刻意显示强大的行为——习惯性迟到,以表现出自己对此次约会的漫不经心,也借此显示自己的重要性。
而这种自我的防御可能是部分无意识或是完全无意识的,所以有些习惯性迟到的人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并不自知。
2)对投入的评估
人们对于投入的评估也影响着他们习惯性迟到的行为。其中满意度高和投入程度高都对人们的承诺有着积极的影响。类似的,满意度和投入程度也影响着人们的习惯性迟到的行为(Reddy, 2015; Blau, 2011)。
而这一点在与员工的习惯性迟到中也有所体现。在Gary Blau (2011)对于雇员的迟到行为类型研究中,他发现习惯性迟到与雇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参与度(投入程度)呈负向相关,即工作满意度低,参与度低的雇员更容易出现习惯性迟到。
因此,在之前提到的例子当中,升职的确是有可能改变一个人工作中习惯性迟到的行为。
03、习惯性迟到怎么办?
以上,我们已经了解了影响人们习惯性迟到的时间管理、人格特质以及其他等等的因素。如果你希望从估计偏差和时间管理的角度做出改变,那么以下是一些tips:
1. 将任务拆分成具体的步骤
Dr. Kruger等人认为,拆分任务(unpacking)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估计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Reddy, 2015)。
比起一个新的任务,人们更容易在过去的经验中找到完成某些具体步骤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因此能对这些步骤的耗时做更精确的估计。
也就是说,对具体步骤耗时的估计,可以有助于我们对整体任务所需时间做出准确的估计。
2. 以旁观者的角度思考所需要完成的任务
一篇于2012年发表在《组织行为与人类决策过程》期刊中的研究发现,当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和想象一个人完成任务的画面时(mentally picture a task),我们倾向于做出更切合实际的对时间的预测(Buehler, Griffin, Lam, & Deslauriers, 2012)。
迟到很多时候听起来是个无伤大雅的小事,但对一些人来说却是真的影响了他们的事业发展、人际关系。没有问题可以一朝一夕就改变,我们只能学习开始逐步管理自己的问题。
今天你迟到了么?
References:
Back, M.D., Schmukle, S.C., & Egloff, B. (2006). Who is late and who is early?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punctuality in attending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40, 841-848.
Blau, G. (1994). Developing and testing a taxonomy of lateness behavi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6), 959-970.
Buehler, R. Griffin, D., Lam, KCH., & Deslauriers, J. (2012). Perspectives on prediction: Does third-person imagery improve task completion estimat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17(1), 138-149.
Conte, J.M., Ringenbach, K.L., Dew, A.F., & Romano, D.M. (2001). Incremental validity of time urgency and other Type A subcomponents in predicting behavioral and health criteria.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gy, 31(8), 1727-1748.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Intuitive prediction: Biases and corrective procedures. TIMS Studies in Management Science, 12, 313-327.
Reddy, S. (2015). We know why you're always late. Wall Street Journal.
Sapadin, L. (2011). How to Beat Procrastination.
Schocker, L. (2013). This is why you're late all the time. Huffington Post.
Zhou, L. (2016). Can you cure chronic lateness. The Atlantic.
来源: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关照自我与内心,引领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