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定新人民与红二、六军团的情谊
黔西定新人民与红二、六军团的情谊
作者|罗雄 李德明
从黔西县城沿黔(西)金(沙)公路蜿蜒向东,途经大锡厂、新街田,半小时车程就到了定新民族新街,继续向前翻过堂房垭口,拐上几个弯便是鱼碗井。
下了车,延着一条水泥连户路前行,不难发现一处残檐断壁的旧房遗址。这遗址看似平淡无奇,与寻常百姓家废弃房无异。但在耄耋老人吴明发眼里,这里承载了自己太多的童年记忆,也是那虎头帽的来源所在,更见证了与红二、六军团的情缘!
谈及那段往事,不仅是当时的见证者能言始末,就连吴家的后人个个也耳熟能详。
茂林深处的枷担湾
那是1936年2月9日的清晨,冬日的寒气正甚,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鱼碗井寨子里的吴尚明老人就已经上山砍柴。才砍了一会儿,就看见对面古盐道上一支身着灰色军装的队伍匆忙向渭河方向奔去。鱼碗井本是个闭塞小地方,长年累月不会有部队来,这着实让吴尚明感到疑惑。于是,他想起父亲常常讲述的那段往事:“早在七十年前太平军从此经过,翼王石达开纵兵抢掠,把吴家洗劫一空”。几十年过去了,这里的人还是见兵色变,所以吴尚明来不及砍柴,便赶紧回家报信!
在鱼碗井吴氏族人中,吴尚明的大哥吴尚荣曾中过秀才,见多识广。听到这个消息后,他赶紧安排吴尚明带着女人孩子到后山躲避,自己却大着胆在家一看究竟。吴尚荣猜想:“穿灰色军装的部队,应该是朱毛红军。他早就听说朱毛红军是仁义之师,途经之处干的是打土豪、分田地的事,倍受穷困百姓爱戴,从来不烧杀掳掠,不过去年好像在遵义贵阳一带活动,后来去了云南、四川,现在怎么又出现了呢?”忐忑不安的他静静地等待着。
不大一会儿伴随一阵狗吠,七八个士兵跟着两个军官来敲门,告诉吴尚荣他们是红军,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确认是红军后吴尚荣赶紧开门迎接。吴尚荣问他们是不是朱毛红军,他们说是贺龙和萧克的队伍,年长的便是萧克将军,不过也归朱毛指挥,来他家的目的是想借他家房子一用,吴尚荣猜想他们应该是要在这里指挥打仗,便慷慨地答应了。
于是,这些当兵的就开始忙碌起来,有些找来扫帚打扫院子,有的提着水桶去挑水,有的生火做午饭……此情此景,吴尚荣真正体会到红军确实是仁义之师,所以就用彝语把树林里的家人都喊了回来。
长子吴应芳刚回到家,便看见房子右边浓烟滚滚,吴应芳跑过去一看,竟是红军战士砍了马桑树、白枝叶当柴烧,所以只见烟雾不见火,于是他赶紧给红军战士送去一大捆柴,红军的火这才生了起来,年长的一个红军给他两个银元,可吴应芳坚持不要,说红军既然是穷人的队伍,那我们怎么还能问你们要钱呢?但红军战士硬是不肯,说他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吴应芳这才勉强收下。
黔西县定新乡英雄桥烈士纪念碑
吴应芳的弟媳汪小娘,看到这些当兵的很随和,便带着3岁多的儿子吴明发到处玩耍,她看见一个战士弯着腰吹火费劲,就在门后找来吹火筒递给红军战士,并且教会了他如何使用,没吹几下火就燃得很旺了。那位战士很高兴,又看到汪小娘的孩子很可爱,就去包里翻出一个虎头帽,戴到了小明发的头上。吃了午饭,红军战士就陆续去了枷担湾,枷担湾的战争也越演越烈,临近下午一个老兵带着两个士兵到了临时指挥部,与大家打个招呼就匆忙去了枷担湾前线。不大一会儿,一个士兵跑回来报告说:“十八团贺崇禄参谋长牺牲了”,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相继投入了战斗。
红军依据枷担湾大坪上、白墓坟、象鼻岭、岩头上等有利地形,狠狠地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军队,敌人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守到渭河小桥,但是红军也未能突破国民党军的防线。天渐渐地黑了,枷担湾的枪声也越来越稀疏,最后平静下来。
而就在红军激战枷担湾之际,在当地群众的介绍下,红军与元田的老百姓杨锡云取得联系,经他介绍知道,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并非枷担湾一条路可走,也可绕道新阳(今黔西县定新乡三好村)、嘎木、安洛而去。2月9日晚,在杨锡云的带领下,包括红五十团一营在内的红十七师全部撤走,2月10日清晨防守的红十七团一营和红十八团将捐躯战士的尸体悄悄掩埋在岩头上阳山坡垭口下面后,也相继转移了,等到国民党军发现时已是追之不及。
正是定新人民的积极配合下,红军才在这场阻击战中以牺牲十余人的代价,阻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军阀的强大攻势,并击毙敌人200多人。紧要关头,又带领红军实现转移,为革命保留有生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
至于那顶虎头帽,伴随了吴明发成长,并传给子孙,之后实在破旧不堪不得不丢掉,最后只留下帽子上四块刻有“长命富贵”的玉石和一块雕刻有老人的玉石,见证着定新人民与红二、六军团的情缘。
枷担湾战役纪念碑文
作者简介
罗雄:贵州黔西人,曾经从事教育工作,故自号“清水先生”。爱好文学、写作、历史等,尤以历史评论为佳,其《诸葛瞻徒有虚名而已》获《贵州作家网》刊登,此外还在《毕节日报》等报刊上登文。
李德明:彝族,贵州黔西人,小学高级教师,长期在黔西县定新乡各校任教,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目前虽然已经退休,但依旧热爱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关于红二、六军团长征途经定新的往事,其祖父吴尚荣亲眼目睹了事情的始末,父亲吴明发更是还活着的见证者,且保留了红军赠品,吴家帮助红军的故事在当地已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