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沟手记——流动的摊贩

宋家沟手记——流动的摊贩

作者|蒙鹏

村名叫宋家沟,全村却没有一个姓宋的人。对于这个疑问,我请教了支书,也请教了村里其他人,没有人解释得清楚。支书推测,大概以前有宋姓人家住村里沟边,来往的人都在宋家歇脚,久而久之,宋家沟这个地名便叫上了。后来宋家搬走,村里没有了宋姓人,宋家沟这个地名却保留了下来,直到今天。

这次,单位一起选派三个人驻三个村,换回之前的驻村干部。其他两人都有车,我没有车,便照顾我,让我先选。我综合了交通情况,还有知情人的意见后,便选择了宋家沟村。

尽管之前我来过宋家沟几次,知道一些情况,了解宋家沟的环境,有些心里准备。到村里住下后,我突然发现,买菜成了一个问题。乡政府所在地虽然可以买菜,但是隔着四五公里,又没有车,实在是不方便。我把这个困难跟村里其他干部说了,他们哈哈一笑:“不用担心,有人拉来卖的,留意就行。”我将信将疑,会拉来什么菜呢。

宋家沟村是个长条型,整个村子坐落在马背梁子下的青山绿水之间,三个小组围绕着三个小山坡一字排开。一条县道贯穿三个小组,村委会就在公路边。每天,大车小车从门前疾驰而过。破败不堪道路,只剩下一些碾碎了的细沙和泥灰,汽车过后,扬起一阵灰尘,得几分钟才沉下来。因此,我经常在公路上洒水。但是不管用,上午洒水,下午便干了。洒了几次,便不再洒了。脚上的皮鞋,也经常是灰蒙蒙的。

自从村干部告诉我有流动商贩后,我便留意过往的车辆。果然,没过多久,便有大喇叭呼啸而来,“买白菜、花菜、辣子面、白豆腐、臭豆腐、豆腐皮、魔芋豆腐、西红柿了、洋芋、黄瓜、豆芽、红苕、白萝卜、红萝卜、生姜、大蒜、大葱、小葱、芫荽、藠头、盐巴、味精、酱油、醋……”那声音异常响亮,一阵紧似一阵,滚动播出。

待我出门看时,车子已停了下来。附近的老百姓围了上来,查看着车厢里的蔬菜。摊贩熄了火,开了车门,跳下车,拿起放在菜上的电子称,放在地下,撕了个塑料口袋拿着,看着老百姓选菜。老百姓问一句,小贩搭一句。见老百姓选中了,便帮忙牵着塑料袋,老百姓便往袋里捡选蔬菜。

老百姓围着车厢转了几圈,挑选两三种蔬菜。选好一样,递给小贩。小贩熟练的套上口袋,放在电子称上,按了单价,看上一眼,便报出菜钱。老百姓伸长脖子,看了看电子称上显示的数据,或是从拽紧的拳头里,把一张张零钱扯抻了,递给小贩;或是抠抠搜搜的从贴身的衣服里,慢吞吞的掏出一包裹布,一层一层的打开,最后拿出折得整整齐齐的一沓零钱,数了几遍,再递给小贩。老百姓在数钱的时候,小贩的眼睛一直盯着。待接到递来的钱后,看也不看一眼,直接塞在随身的挎包里。有时候,老百姓身上带的钱不够,少个半角几块,小贩也随和:“没事,没事,下次再拿。”

待买菜的老百姓都走来,小贩依旧把电子称放在菜上,左右看了看,站了站,确定没人再来,关闭车门,转身跳上驾驶室,发动车子,慢悠悠的继续往前吆喝。那吆喝声,也越来越小,最后好像消失在天边。

时间长了,我也知道了一些流动摊贩的规律。摊贩主要是两口子,或是一个人。开的车子主要是皮卡车,或是改装的面包车。摊贩也有几帮,各自有各自的时间段。有时也撞车,前一个刚发动汽车,后一个随后赶到。卖的东西也不只是蔬菜,还卖些水果、生活用品和熟食,比如苹果、香蕉、梨子、葡萄、梯子、柚子、橘子、青枣、洗衣粉、洗发水、洗涤精、胶布、小桌子、馒头、包子、糍粑、火腿肠、发粑、冻饺……总之,生活所需品,都能买到。当初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但是,没有卖猪肉的,说是猪肉不好买。还好,每个周末回家,便多卖些猪肉,拿来放在冰箱里,一周的肉食便解决了。有一次,我从县城带来的嫩辣椒用完了,看见有小贩路过,便想去买点来过早。一问,说是没有。看到摇着头往回走,小贩说:“辣子农村有的是,因此没有进货!”

肚子饿得难受啊。对门老百姓家倒是有一畦辣椒地,心里琢磨了半天,终是抵不住肚子里的馋虫,去跟当家的老大娘说,卖点辣椒给做点早餐。老大娘一听,哈哈一笑,说:“给什么钱呢,要多少摘多少!”我受宠若惊,走进辣椒地里,摘了一满手辣椒,早餐才得以解决。

卖的次数多了,也和小贩们熟了起来。趁着买菜的间隙,便和他们攀谈起来。小贩们说,现在生意不好做,买个车来下乡卖蔬菜水果,也是生活所迫。我若生意如何。小贩们说,不好也不坏,勉强能养家糊口。他们早出晚归,走了哪里就哪里,但都有固定的线路。每天的午餐,便在路上或车上解决。他们不分闲天赶场天,晴天雨天,热天冷天,只要有时间,都出来转,一年四季,都在外面。

不光卖蔬菜水果生活用品,还有人卖鱼。有一天,听到“买鱼,买草鱼、鲤鱼、江团、胡子鱼……”的声音。出门一看,小贩在隔壁农家停了下来。农户点了鱼后,小贩跳上车厢,拿着渔网,捞出了鱼,跳下车厢,用塑料口袋装好鱼,往电子称了一放,看了斤两,将鱼提起来放在地上的砧板上,按住鱼身,用刀子拍了两下鱼头,鱼便不再动弹。小贩便扯去口袋,将鱼按在砧板上,往鱼腹上一刀,掏出鱼的内脏后,在水桶里搅了搅,复又装在塑料口袋里,递给农家。我也想买条鱼打打牙祭,无奈不会烧鱼,只好干流口水。

我刚来的时候,说是村委会要拆除重修,原来住在村的扶贫特岗搬到乡里居住,早来晚去。村委会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租住在旁边的民房里。有时候,村里其他人和我一起做饭吃。更多的时候,是我一人开锅。一个人的生活简单,焖上饭,烧个菜是一顿;下碗面是一顿;煮几个红苕,也是一顿。因此,屋里时常买些红苕、洋芋、辣椒、白菜、西红柿,不想做饭的时候,或是下碗面,或是住几个红苕。

卖菜的小贩每天都会从村委会前经过,因为有冰箱,因此每次买的菜并不多。现吃现卖,还新鲜。在县城里买菜,得背个夹箩,或是走路,或是打的,穿街过巷,急冲冲赶到菜市场,挤在人群中,左挑右选,调价还价半天,又提着大包小包,打的回家,弄得满头大汗。在乡里买菜,比在县城还方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