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邱寺的前世今生
虎邱寺位于杞县邢口镇东北角,因建于虎丘状岗上而得名。从前拥有山门,大殿,二殿,东西厢房七八余间,占地面积50余亩,和尚数十人。寺南有龙泉井,井水清澈见底,寺北清明湖水微波荡漾。相传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香火很是旺盛延续不绝。可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相媲美,是中州名刹之一。一九六三年被河南省立为重点保护单位。曾因历经水灾战火的洗礼,文革时期人为的破坏,现如今只存山门和二殿。房瓦脱落,殿柱倾塌,岌岌可危。龙泉井早已干涸,清明湖水不再,和尚墓群被人侵占平整,和尚们早已烟消云散。
据有关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1668年)虎邱寺获皇家恩准,得到大力修缮,寺院扩建达到50余亩,香火盛极一时。整座寺院建筑古朴典雅,四周风景秀丽。山门内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和一口八尺高的和尚钟,上面雕刻着龙凤图案。钟鸣悠扬,传至十余里地。二殿房顶有姜太公塑像,殿内塑有弥勒佛祖,观音菩萨高大金身,两个站班童子,憨态可掬。十八罗汉分列两旁,千姿百态,活灵活现。1927年寺院毁于战火,后经当地伪政府和何乃昌、孟德重等几位老和尚四方募化才得已重见天日。
大革命时期,兵荒马乱,土顽横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虎邱寺成为了附近村民和流浪人群的避难所。杞县早期革命领导人张海峰,吴芝圃,萧人鹄,曹鼎新,靳锡庚,王克昌曾在此组织发动区农民协会工作,积极播撒革命火种,发展党员,建立农民革命武装。
虎邱寺值得大书特书,后人永远瞻仰。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有关它的传奇故事在民间至今流传甚广。
据村里八十九岁的何济汤老人诉说,当年虎邱寺香火旺盛之时,共计有十五位大小住持。他们是孟道重、何乃昌、曹道生、马道钦、马道柱、胡得善、刘得功、黄道修、潘得功、道然等。吴芝圃为了闹革命,给穷人分田地,曾把虎邱寺当作革命队伍的秘密联络处。他和寺院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孟道重焚香跪拜,永结金兰之好。有一次,鬼子发现了吴芝圃的行踪,带领一队骑兵策马追来。他们恨透了这个“共匪”领导人,急欲生擒活捉,取其首级。吴芝圃慌不择路,躲进了虎邱寺院之中。孟主持引他藏匿在大殿佛祖释迦牟尼背后,接着健步如飞打开寺院大门接待匆匆赶来追捕的鬼子骑兵。那鬼子队长在马上挥舞军刀喝问:“和尚,可曾见到共党分子躲进寺庙?”“阿弥陀佛,贫僧只知念经吃斋,未曾看到。”
虎邱寺从一座隐身乡间的千年寺庙而一举成为杞县农民革命起义旧址,从香火极盛一时到如今沉寂寥落,从初始建造到后来争夺、保护、修缮、开发,它的命运犹如一部耐人寻味历久弥新的历史,在月光如水的春夜里散发着迷人的芳芬。
据在镇工作多年的郑宏义提供的资料记载:1966年,文革期间,寺庙和周边和尚墓园造到严重破坏,廊坊和大殿被扒掉,佛祖观音菩萨等塑像被统统砸毁,和尚全部遣散归田,村小学入驻寺院。
1977年,文革结束,刘克功和马道信两位和尚多次村委学校交涉,最后终于达成协议,学校搬迁,寺院归返原主。
2004年,经县宗教局批准,虎邱寺成为宗教活动场所,发费巨资修复了大殿和佛祖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塑像,逐渐恢复了寺院原貌。
这期间,邢口镇历届政府和村委会曾数次向上级汇报申请虎邱寺的修复和开发事宜,但因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得到预期效果。
1987年,曾经在虎邱寺闹过革命,作过艰苦的农运工作,后跟随吴芝圃调到省委履任省委副秘书长的何兆阳回乡探亲,在郑宏义和何复东的陪同下参观虎邱寺,郑宏义何复东也是老党员,为虎邱寺的开发和修复奔波数年,不辞辛苦。何兆阳老革命目睹寺院的破落景象,感慨万千:“战火纷飞的年代,虎邱寺对党的革命事业贡献很大,俺当年曾在这里生活达三年之久,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许多年青的生命在这里奋起,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如今国宝毁坏不堪,真是痛心疾首啊!”
随后何兆阳找到了时任邢口镇党委书记的岳世占,阐述了修缮事宜,并当场从自己并不宽裕的积蓄中捐出一万元。
2005年1月15日,原任西藏交通厅厅长的侯杰亲笔写信县委政府建议开发虎邱寺,利用旅游资源,振兴当地经济。侯老曾经和革命先辈吴芝圃,彭雪枫,张海峰在虎邱寺并肩作战,戎马一生。
2005年5月,81岁的退休老共产党员原杞县县委书记、政协主席霍其明心系虎邱,献言献策,尽快修缮,增设红色旅游景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前人所走过的路,所受的苦难和牺牲啊! 虎邱寺,光辉永驻。
2021年春暖花开,阳光灿烂。喜讯频传,省委政府已筹数亿资金开发虎邱寺,期待这一天尽快到来。虎邱寺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邵永,笔名白沙,杞县葛岗镇十里岗村人,开封市作家协会会员,市小小说学会会员,自幼喜欢读书和文学,有作品发表在省市各报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