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方法鉴定宣德青花瓷,青花瓷都有那些微观特征?
宣德青花是我国青花瓷烧造史上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宣德青花造型古朴,典雅,釉色晶莹艳丽,纹饰种类繁多,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可以说是明代青花的巅峰,如今也被世人所追捧珍藏,宣德青花很好的反应出了当时国家的经济、文化、艺术和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当时它不单只是日用品,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宣德青花作为青花制作工艺的典范,拥有使人神往的独特魅力,从成化时期到晚清民国都一直在有仿烧宣德青花,由此可见宣德青花是多么的珍贵精美,后朝所仿比较成功的是清三代时期仿烧的宣德青花,当时用清代宫廷里的旧藏来模仿,造型、尺寸、纹饰这些都十分相似,所以有着『青花首推宣德』这样的说法
看到这里,会有读者会提到永乐青花,有一段时间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被放在一起讨论,称之为:永宣青花,这是因为:永乐和宣德时间上比较相近,永乐青花和宣德青花在很多特征上是比较相似的,后来随着一些考古发现情况以及研究的深入,才将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分开,若你手上有珍贵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平台,有缘者可与大林联系壹捌捌,贰肆贰陆,伍捌柒壹如文物局老师鉴定藏品属到代臻品,可免费送拍保利,嘉德,苏富比,藏品前期涉及每件200鉴定门槛,接受不了勿扰!但是我们在鉴定宣德青花时要注意,宣德青花和永乐青花是有承载关系在其中的,也并不能完全将两者断然的割裂去看待
一、釉面青料方面青料:宣德青花的用料有两种,一种是大名鼎鼎的"苏麻离青"料,这种青料使用的较多,所烧出的瓷器呈色黑蓝,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样,特别浓色处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还有一种就是国产青料,这种料使用的较少,用其烧制出的瓷器发色稍淡,雅致,且无"铁锈疤",后仿的器物常常使用的是点触方法来模仿铁锈斑这一特征
釉面:宣德青花的釉面有橘皮纹,这是一种瓷器在烧造时所形成的气孔,是因为其釉里富含碱金属氧化物,这种釉高温黏度大,冷却过程较慢,继而形成的一种高低不平的橘皮釉面,能使人看上去有厚重感,器物显得饱满,也可称是宣德时期工匠的匠心独运,它的前朝永乐和它的后代正统都没有这一种釉面,所以橘皮纹是宣德青花有力的鉴定依据,宣德时期器物橘皮纹釉面几乎涵盖所有的品种,其中尤以青花器为甚而宣德瓷器釉面上的橘皮"棕眼"很少有人谈起,往往被大家所忽视,"橘皮棕眼"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指橘皮纹釉面,其二、是指橘皮纹釉面上有棕眼,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宣德青花釉厚处泛青,釉薄处泛微黄的这一特征
二、纹饰绘画方面宣德青花纹饰特征是比较突出的,宣德青花纹饰都是采用双勾填彩的方法,一律是用小笔触填就,无论大块花瓣或是小块叶瓣,人物衣着,龙凤躯体毫无例外都是用小笔触填彩,绝无一笔平涂之法,绘画相当规矩,画笔不会超出边线,只要是真正宣德青花,你仔细看无论是大块青或小块青,都有浓淡,尤其是大块如牡丹花、月季花等,杂掺着黑色晶体,在较强的光源下,闪烁亚光,煞是好看,装饰纹中也出现梵文,用作边饰,有的就用做主题纹饰如出戟梵文盖罐,祭祀用的大匙等
三、胎底款识方面胎底:有关宣德青花胎的问题,很多的专业人士都说是细砂底胎,但是宣德青花在砂胎上抹一层釉浆或护胎土的物件也有很多,这样起到了护胎作用,关于宣德青花胎底火石红的问题,宣德时期的瓷器是有火石红,也没有火石红,并不是都有火石红,要明白火石红是因为产生二次氧化的结果,胎里的铁在还原气氛中是呈现青白色,在炉内再接触到氧,才能产生火石红
款识:宣德青花基本都是有款的,俗称宣德青花款识满器身,出土器物中早期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号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盘为釉底的常底心书款,盘为砂底的落款于肩部、侧面或折沿下,款分无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和有边框六字一行楷书款两种,款以"六"字为多,个别用"造"
四:微观特征方面宣德青花的釉泡问题,宣德青花的釉泡是大、中、小分布在釉膜下的,釉膜是古玩行中的称谓,通俗的讲,就是连续像玻璃介质上面的一层硅磷胶,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悬浮在釉面下,这是胎釉原料中的吸附水,结构水,以及自然水在沸点以上的高温中汽化而形成、再受高热膨胀直向釉面冲刺,一直冲到硅磷胶下,不能冲破而停留下来形成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分布不均而悬浮的釉泡,而这种釉泡它是受到釉的化学结构、釉的细度以及高温黏度和窑温制约的,宣德釉富含碱金属元素,故高温黏稠度大,釉泡的冲刺阻力也就大,由于水分含量分布不均,所以也就形成大小不同高低参差的悬浮气泡在硅磷胶下面,这就是宣德釉泡形成的机理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了,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鉴假容易鉴真难,大林认为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谢谢你的阅读,喜欢的可以点赞收藏加关注,后续还会持续更新大家好,我是大林,一个只记得快乐和知识点的白衣少年欢迎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