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机跟我聊了聊教育:“娃就是信仰”

打车去教堂做礼拜。
“年轻人有信仰好啊,到我们这个年纪,娃就是信仰。”滴滴师傅突然说了一句。
“啥?”我愕然地抬头,撞上他在车镜里带笑的眼神。
“娃,孩子!”他又笑了。
“您孩子多大啦?”
“四年级,女儿哈哈。”
“小学还好,'双减'政策不是来了嘛,家长也减负啦。”我随口接话。
“别提啦!这个政策一来,直接把我家女儿从公立学校转到私立啦。
“嗯?怎么说?”
“双减一来,放学时间提前了,取消课后活动,原来是5点20放学,现在3点半就能接回家,留校的5点20回家,你看这不还是一样嘛。而且校外学而思周末又不让补课了,当家长的焦虑啊,啥都不让学,以后怎么小考中考高考?”他像机关枪一样“咔咔咔”。
“为啥焦虑呢?这样大家不都一样吗?都不补课不都没压力了吗?”
“这么跟你说吧,要是孩子优秀,家长就会焦虑。如果我孩子天赋一般,学习一般,能力一般,我觉得无所谓,就大家一起边学边玩儿嘛。”
“我明白了,这是担心《伤仲永》里面说的'泯然众人矣'嘛。“
“对,就是这个意思,后天培养太重要了。好多家长自己都不重视小孩的教育,就指望老师教育,一有啥问题就推给老师。在我看来,孩子有问题,先从家长自身找问题。”
“哇,作为老师,听到这句好感动!这个境界少有人做得到哇,大家普遍认为学校是第一课堂,其实家庭才是第一课堂。”
“我一向重视孩子的教育。我女儿,书法第一名,学而思数学,四年级就学五年级的内容,已经跳了一级了,拿了20次MVP。她还会游泳,拿过好几次奖。画画特别好,跳舞也不错。这不,等会儿我送完你就要去接她去南山跳舞,小家伙还是领舞。”
四十多岁的陕西中年汉子,聊起女儿来,语气温柔,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十字路口,长达七十多秒的红灯,他取下另一部手机,翻出相册,转身递到后座。
“你看,这是我小孩写的作文,你看看。”
我接过手机,看到娟秀大气的标准书法字体,连连惊叹。
“哇,这么优秀的孩子,想必在教育上,您一定投入了很多吧?”
“光补课费,一个月差不多一万吧。我们还专门给她请了外国人,跟着学口语学了四年。现在转到了私立学校,在XX小学部,你知道吧?深圳最好的,学费一个学期就得三万。但私立学校真是好啊,家长理念都相近,以学习为重,特齐心,好沟通。”
“我觉得吧,高中有高考压力,以学习为重没错,不过小学就这么卷,小朋友开心吗?快乐童年就没有啦!”我犹豫了好久,终于问道。
“开心呀!不过她在原来的学校不开心,因为啥都是第一名,没啥意思,老师又不怎么表扬她,小孩子们反而都嫉妒她、孤立她。到了私立学校,大家都是尖子生,都争着抢着往前冲,学习氛围贼好,她特别开心。”
“唔,那排名总有先后,她压力不大吗?”
“怎么说呢,这就像高血压的人,长期高血压,习惯了,脑袋也就不昏了。我女儿从小就开始补课,一直都是第一名,习惯啦。”他骄傲地补充说道,“不过呢,去了私立学校,才真正感受到了差距。我家孩子作业从晚上七点写到十一点才勉强写完,英文课本上的是朗文教材,老师啥都要背啥都要抓,要求特别高,要不是我家孩子一直补课,还真跟不上。”
“您投入这么多,想必也很孩子选好了理想大学吧?”
“哈哈哈”他“噗嗤”一笑,“我们在她两岁的时候,就带着她在北大、清华门口拍过照了,以后等她长大了,就拿给她看,告诉她是一路这么跟随着走过来的。”
二十分钟车程过后,我们道别。
萍水相逢一场,感激他给我分享了这么多的体己话,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深二代的家长,望女成凤的殷切期盼。同时再次感知,深圳作为一座腾飞的移民城市,外来人口想要体面、舒适、有尊严的定居,需要多么多么的辛苦。因为就连这位一个月给小学孩子付一万多补课费用的伟大父亲,周末还不休息跑滴滴补贴家用。可怜天下父母心,“娃”成了全部的、唯一的信仰,鸡完了自己鸡孩子。我佩服他对女儿教育的亲力亲为,也感激他对教育工作者的体恤,但心里也涌起一些疑惑,想和读者一起思考:
  1. 当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学生,被爸爸妈妈跟陌生人夸耀时,爸妈翻来覆去如数家珍的,只有学习好、会跳舞、书法等外在的技能,丝毫没有任何性格、品质等内在的肯定,这到底是一种认可,还是变相颁给父母的勋章?颁奖词是:“你看我的投资,都有果效”?(记起我母亲,从小到大就没跟外人夸过我成绩,当然我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考试永远第一第二,她说的最多的,是我“孝顺、懂事、聪明、爱读书”)
  2. 一个每天做作业做到十一点的小学生,真的会发自内心的快乐吗?
  3. 我们常说孩子太焦虑了,真正焦虑的,到底是家长,还是孩子?
  4. 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资源有限,工作机会有限,学历是第一门槛,高中不可避免地要强调成绩,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高考对某些学生的人生而言,起决定性作用。但小学就这么强调成绩,到底是铺垫,还是拔苗助长?教育内卷已经成定局了,越发达的城市越内卷,但,置身事外真的是对孩子负责吗?深卷其中又一定不好吗?
  5. 鲁迅先生在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中说,“救救孩子……”一百多年过去了,先生的呐喊,仍然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或许,要救的,不仅只是孩子,还有家长,还有老师?
我的心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困惑,但我也知道,许多事,都是无解的。就像我,还是要反反复复跟学生说关注成绩,高考中,一分就能打败一个操场的人,如同滴滴司机一样,我们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都有各自的考量和压力,也有各自的无奈和迷惘。
为人父母真的好难,管孩子被说,不管孩子,也被说。

“常常听到很多父母说:' 我要让孩子自由成长,所以要进行放养!’ 真正的放养是什么?放的是思维,养的是规则。”
难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