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几乎杀尽功臣,为什么只有徐达逃脱诛杀?

国功臣们有一大弊病,就是功高盖主,居功自傲。战争年代,这些人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人杰,只有开国之主镇得住。而到承平时期,连朱元璋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都管不过来,明初的党争就是一例。

飞鸟尽、良弓藏,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可叹!

然而,有一个人却能茕然孑立,善始善终,他就是被封为右丞相、魏国公徐达。那徐达为何可以幸免呢?

朱元璋刚创业的时候,实力比较弱,跟着郭子兴。但郭子兴跟合伙人孙德崖不合,于是就把孙德崖给绑了。孙德崖也不是善茬,他的部下以牙还牙,把朱元璋也给绑了。双方一时僵持互不相让。

徐达知道后,自告奋勇,只身一人到孙德崖的地盘谈判,成功解救了朱元璋,自己则留下来做人质。这种卑微时一命换一命的交情,在双方的信任度上打下了坚实的烙印,是其他开国功臣无法比拟的。

1366年,徐达以大将军的身份,带20万大军攻打张士诚,所向披靡,一举攻克湖州,把张士诚围在了平江城。按双方的力量对比,平江唾手可得。换作别人,机不可失,一定一鼓作气拿下,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免夜长梦多。

然而徐达却并没有直接攻城,他做了一件事:向朱元璋请示下一步怎么办。

为什么徐达不攻城呢?因为张士诚不是一般人,如果其才能为我所用,何乐不为?徐达必须知道朱元璋对张士诚的看法,此人究竟是留还是不留。

朱元璋得信后立即回复:“将军谋勇绝伦,还要事事报告,这说明将军的一片忠心啊,我很赞赏!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便宜行事,我不会插手。”

后来的事我们知道了,朱元璋对张士诚招降,但张士诚拒绝,兵败自缢而死。

这件事看似主将缺乏主见,实际恰恰说明徐达考虑细致、全面,以及对朱元璋的尊重。将领本来只需考虑攻城略地,如何取胜,徐达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

朱元璋曾经这样称赞徐达:“受命出征,总能凯旋归来,却从居功自傲。不爱妇女、不贪图钱财,为人正直,毫无瑕疵,人品像日月一样正大光明。天下之大,这样的人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