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山东--- 岱庙
今年国庆,不想远走,挑了个比较近的地方,带儿子去爬泰山。
坐火车到泰安,特意选了离岱庙很近的酒店住下,这样下午就可以方便地去逛岱庙。
泰山号称五岳之首,自秦汉时起,各路皇帝就热衷于到泰山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皇帝只有来泰山封神之后,才意味着受命于天,统辖天下才名正言顺。而岱庙是皇帝出发登泰山之前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供奉东岳大帝,自汉代起就是重要的祭祀圣地。不过历史上屡经战乱,岱庙多次被摧毁,现在的岱庙是康熙年间修建的,建国后经历过重修。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泰山我已经在很多年以前登过两次了(1985,1999),所以并不陌生。可是前两次因为时间和行程规划,从未来过岱庙,所以这一次正好补上。
岱庙前方有一小院落,最外面挂着“泰山第一行宫”的牌匾。工作人员并不收门票,这里主要是一些信众烧香的地方。泰山本身已经成为道教的一种信仰,而岱庙就是全真派的圣地之一。
殿里供着泰山老母碧霞元君的神位。
院子的角落里摆着的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就是纪念1928年北伐军蔡公时等人被日军残忍杀害的济南事件,事后山东各地立了一批纪念碑,其中一座被安置在岱庙之中。
小院的后院,则是遥参亭。是参拜泰山时遥拜的。现在里面供着四面财神。
小院的后门,挂着“登泰山起点”的牌子。
从小院里出来,后面才是正宗的岱庙,有高大的岱庙坊和正阳门。这里需要购票才能进入。
岱庙院里有一系列古迹,包括古树和碑刻。
左右各有一进院落,先进了右侧的“汉柏院”。这里据说有汉代的柏树以及相关的碑刻。有乾隆所绘的汉柏图碑刻。也有刘海粟所题的“汉柏”碑。
院子里还有一排碑刻,从米芾等历史书法家到现代名人的,不一而足。
汉柏院北面有一间建在高台上的汉柏亭,在这里可以遥望泰山,也可以俯视岱庙其它建筑。
再往北有一间东御座。这是清代皇帝,主要是乾隆,来祭泰山的时候停留居住的地方。
附近的砖墙上还嵌了一片石刻,是秦始皇封禅,后来加刻秦二世胡亥的诏书,由李斯题写的篆书,是泰山地区目前最早的石刻。最初立于岱顶,后来被移入岱庙,以利于保护。
回到岱庙的中线。
继续往前是仁安门。
过了仁安门就是岱庙的正殿-天贶殿。这座大殿与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宫殿。确实颇有气势。这座大殿始建于宋真宗时,元朝称仁安殿,明朝称峻极殿,民国后称天贶殿。
天贶殿里相当吸引眼球的是两侧墙上的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一侧是东岳大帝出巡,一侧是回鸾的场面,是康熙17年重修的时候绘制的。
大殿正中供着东岳泰山之神。
这里的建筑结构类似于皇宫。正殿供着东岳大帝,后面跟着一间寝宫,给东岳大帝配了一位妻子淑明后,供奉在这里。
在寝宫之后,岱庙的最后部分,也和皇宫一样,留了一座御花园。两侧有两座高台,分别是铜亭和铁塔。
从这里往回走,走过了西侧的回廊。回廊下陈列着从泰山上收集的各类古代雕像,集中在这里,也有利于保护。
西侧这一路也有很多碑刻,其中包括一座碑亭,里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去泰山封号碑”。历朝历代皇帝不断给泰山神追加封号,明太祖干脆把所有封号都给去了,原因是“岳渎之灵受命于上帝,非国家封号所可加”。
西路有一进院落,里面陈列着一些泰山景观石刻的复制品。包括经石峪,“五岳独尊”等著名石刻。
还有一间鲁班殿。
沿着西路继续往回走,一路都是各种碑刻。
在西侧,与汉柏院对应的,还有一进唐槐院。只是院子正中的唐槐已经因年代久远在民国年间枯死了,1952年在枯木中间移植了新槐,形成“唐槐抱子”的景观。
回到正阳门的出口这里,发现岱庙的院墙和城墙一般,是可以登上去的。于是登上城墙,远眺了一下暮色中的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