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涵:放宽眼光,保持精进
吴京说:票房高的电影不一定是好电影。真可谓是一语中的。
拍电影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太遥远,转换成一句我们都熟悉的话:阅读量高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
正所谓:最美的图片不需要用过多的文字修饰,优雅的文字不需要用精美的图片衬托。不论是江山美景,还是佳人成双,定格在一刹那,就是最美的永恒。不论是心灵鸡汤,或是缥缈虚幻却优雅真实的散文,将它们写出来,就是最好的记录。
一个最真实的例子就在我身边:当我今日拜读张爱玲的《流言》时,剥下那薄薄的一层书皮,表面只是简单的出奇,没有任何的花纹和颜色,就像那旧时包书皮的牛皮纸样,简约而大方,虽说单调,但是却又有种别样的美感。
可是在如今网络发达的时代,已经很少有这样单纯的美了。每次点开订阅号,总有一些花花绿绿的销售信息显现在眼前,点开后,粗略的文字配上让人厌恶的广告,再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式,阅读量虽说破千破万,但却没有一点价值所在。这种宣传手段,将题目写得很吸引人,但却又浪费他人的时间,就像读了一本没有价值的书,可惜读书的时间都已经不复东流了。
但是对于这件事情,让我佩服的人不少,有些同学看似清淡无奇的文章表面,内容却都洋溢着诗情诗风,既有远大的格局,又有完整的计划,虽说写的都是一些常见的小事,但总能揭开背后的含义和让人值得深思的事实,可以笔下生风,又能挥笔成文,让我着实的敬佩。
为什么写这件事呢?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反思自己。虽说阅读量确实很高,但是文章中还存在一些瑕疵,值得我继续改正。比如最直观明显的一点就是:内容太过冗长,有些句子或段落根本就可以去掉,大费周章的讲一件事情,却还没有精华,让人看起来不免有些疲惫。其二就是作文形式太过单一,只爱写叙事文,应该在议论文和散文以及其他文体上全面发展。并且我写叙事文写的也不精练,所以如果不将这些题材都练一练的话,如果出到相应的题目,极有可能会让我感到措手不及。三是题目起得不吸引人,明明每次觉得自己写的内容还不错时,题目起的就一团乱,准确的说,题目就是我整篇文章的败笔啊!看来我还是需要多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毕竟积累够了,自然能够出口为题。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自己不够优秀时,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包装自己。我不太赞同这种话,虽说表面风光,但是如果不提升,会活的特别的累,毕竟没有真材实料,怎么包装也包装不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文章也是一样,文字一定要自己写的才好,抄袭就没有任何的意义。每个人组织的语言都不一样,每个人的逻辑思维也不一样,或许在别人看来写的不好的文章,会成为一个独特而别致的风格。就像傻子和聪明人的区别,聪明人总是习惯制定并遵守规则,而傻子往往打破规则,正是因为在他们心中没有规则,行事无界,有的时候就能够成为奇兵。所谓,傻与聪明本就是约定俗成的一种模糊的定义,不等同于智商的程度。我们也一样,不能规定作文好与不好的界限,只是风格不同罢了,但是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文章,不要放弃那份信心,毕竟可能你的风格就会成为让人佩服的奇兵呢?
一朵花的香,不需要宣扬,便可以引得路人驻足欣赏;一本好的书,不需要推销,便可引得读者十分的兴趣;一幅美的画,不需要炫耀,就可以被人抢破头的买下。所以,不要将写文字的美好被这些表面低俗的东西蒙蔽了双眼,将关注这些东西的时间放在阅读和提升上,他人看你的文章,你可以不用昧着良心说,你是在浪费他人的时间。要知道很多写的好的文章,这都埋没了,此时我们还有什么脸面不说要争取提升自己呢?
自己的文章很美,我们要时常对自己抱有这样的信心。但是人生一定要不断的提升和进步。想要提升,就读一读书,想要收集题材,就出去见一见事,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写的有很多,将它们写出来,就是一种成功,反倒大张旗鼓的宣扬,会让人反感的。
不浪费他人的时间,不浪费自己的时间,摆脱那些粗俗的东西,将眼光放在文章的内容,好好的提升自己,总会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