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保险,为啥有钱人一买就是几千万?

记得将我们“设为星标”呀:正常每周二、四、日更新
点击上方“关哥说险”→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01
先说有钱人怎么玩。
香港船王许世勋,李嘉欣的公公,去世后留了420亿港币的资产,没有直接传承,都以家族信托和人寿保险的形式处理。
其中具体的操作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明确一点:许晋亨和李嘉欣夫妇,作为受益人之一,每个月可以领200万生活费。
有人就乱写了,什么「李嘉欣豪门梦破,哭晕在厕所」、「拒认儿媳李嘉欣,不给独子留一分遗产」。
纯粹扯淡。
家族信托是目前非常成熟有效的处理遗产继承的方式。许老爷子是个聪明人。
假设我是船王,我有420亿的资产 —— 按理讲,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都是我的。而这些资产给谁花,这个受益权(或者叫使用权)也是我说的算。
如果我死了,按照普通的继承方式,这420亿,都该由我的儿子继承。所有权和控制权,就直接从我手里,传到了我儿子手里。
关于三权的概念,点这里复习:
有保险,你的后半生,可能姿态会好看些
那么问题来了:
  • 如果儿子没有打理公司的能力,是个败家二世祖怎么办?
  • 如果儿媳妇和儿子离婚了,分走一半的财产怎么办?
  • 如果有遗产税,这420亿资产要产生至少几十亿的税,儿子没钱交怎么办?
  • 甚至不用等我死,我老了以后神智不清老糊涂了,被某个小鲜肉小狼狗骗了巨额财产怎么办?
别觉得杞人忧天,以上狗血剧情,见的还少吗?例子一抓一大把。
所以说,没钱又没钱的烦恼,钱多也有钱多的烦恼。
怎么办?
家族信托是这样解决的:
我,作为委托人,找一家信托机构,作为被托人。
我把我名下的资产,转移到被托人名下,同时签订非常详尽的信托合同。
这个合同可以细到什么程度?
未来游艇给谁?房产给谁?我儿子每个月能领多少零花钱?我儿媳妇生了个儿子给多少钱?我孙子考上大学给多少钱?都可以提前定好。
好处有哪些呢?
1、我名下资产的所有权转移走了,一定程度上提前隔离了债务问题,并且规划了一部分税收问题。
(香港本身没有遗产税,但部分国家需要提前缴纳赠与税)
2、就算我去世了,资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我儿子也拿不到,他只有受益权。避免了二世祖霍霍家产的风险。儿媳跟我儿子好好过,这200万可以共享,但如果离婚,以后每个月的200万可以跟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也避免了婚姻分割的风险。
(当然也有花样作死的,请参考梅艳芳母亲跟信托公司打官司,把女儿留的信托都交律师费了)
3、在我有生之年,提前安排好资产的去向,即使在我身后,也能按我的意愿来处理和分配。
就问你厉害不厉害?
肯定有人会问:那资产给了信托机构,安全吗?不会被转移走吗?
第一,有完备的法律支撑,有专业的团队打理。境外家族信托维持若干代的案例比比皆是。
第二,从靠谱程度来讲,不论是延续性还是纪律性,机构总归是好于个人的。
第三,死都死了,你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要不你别死,向天再借五百年。
要注意,现在大陆机构销售的信托产品,跟家族信托是两回事。本质的区别在于,这类产品的所有权,是会回归的。别混淆了。
而且我国现在虽然也有《信托法》,但是从家族信托的角度来,还是不够完善。这些年富豪越来越多,资产量够了,也开始琢磨家族信托的事儿。能做的机构不多。最大的挚肘是,国内的富一代普遍不愿意放弃所有权,所以会加上很多限制,导致做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的。
并且由于我国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也不能把房产加进去,也是个问题。
02
年金跟家族信托又有什么关系?
你看哈,许晋亨夫妇每个月领200万,只要他还喘气儿,这钱就源源不断的给。
以船王的资产量,和香港的家族信托安排,这个现金流是很难出问题的。
稳得一批。
许晋亨今年56岁,如果他再活30年,且假设生活费不涨,200万*12*30=7.2亿。
这妥妥的就是年金 。
年金最本质的概念,是「长期、稳定的现金流」。而且这个现金流「定时、定量、定向」。
社保退休金也是年金。年金险,自然更是年金,用人寿保险来完成的年金。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寿保险是低配版的家族信托。
高配版是慈善基金,比如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设立了慈善基金,好处多多。一来资产量更大(百亿美金级),二来美国这方面的法律更加完善。
保险只能解决现金的部分,家族信托则可以把各种类型的资产都打包进去,并且可以有更个性化的规定。
但是保险的好处是没有投资经营的风险。家族信托理论上存在经营不善的可能。

为什么说「长期、稳定」非常重要?
每个阶层都有各自的财务焦虑。但其实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不确定性」。这跟钱多钱少没关系。
按理说,你我此刻都过得其实挺好,不愁吃不愁穿,但为什么焦虑?就是因为未来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而这些不确定性里面,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财务不确定性。
  • 老人生大病了花大钱怎么办?
  • 自己生病了没办法赚钱怎么办?
  • 孩子学习不好要很多补习费怎么办?
  • 孩子学习太好留学费用哪里找?
  • 退休了钱不够花怎么办?
  • 房贷太高还不上怎么办?
为什么体制内的工作,很多薪水并不高,但是仍然很抢手,就是占了「稳定」俩字儿。
为什么很多人明明很讨厌现在的工作,心中有梦却不敢创业,就是因为需要暂时放弃稳定的现金流,面临更大的风险。
为什么如今每个人都想发财?理财课程那么好卖?因为钱代表一部分的安全感,有钱代表有更多的选择。
但如果,你拉过来任何一个上有老下有小正在打拼的中年人,明明白白告诉他,余生每个月都保证给他5万生活费,就算他挂了,还能继续给他孩子,你信不信他所有的焦虑感起码消失九成,每天还能乐呵呵上班。

为什么「定时、定量、定向」非常重要?
每个月给你5万,和一次性给你2000万,区别大着呢。
前者有明确的纪律性,这钱给谁,什么时候给,给多少,都是有数的。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干扰。
你霍霍呗,反正每个月就这些,下个月还有钱。
但后者,大多数人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一大笔从天而降的资金的。你们可以自己琢磨琢磨。
03
年金的另一个本质,是「把现在的钱放到以后花」。
年金并不会改变资产的量级,甚至会有损耗(比如没有打过通货膨胀)。
毕竟追求的是长期稳定,所以安全性是放在第一位的,那么灵活性和收益性,自然要做出牺牲。
假设本金能被动用,或者面临比较高的市场风险,那就没有办法做到「长期稳定」。
所以年金天然的就不可能有高灵活性和高收益。
有人总喜欢纠结在「跑赢通货膨胀」这个问题上。
我就问你,如果你的钱没有承担损失的风险,同时又跑赢通胀,那岂不是代表你的钱莫名的变多了?凭啥啊?
但凡加入了风险,那就有亏损的可能。
对年金来说,领的人几乎不面临任何风险,那么就别指望年金本身就多高的收益。
之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把现在的钱放到以后花」,还是因为钱不够多(包括我)。
实际上大多数人还处在「借未来的钱现在花」的状态,比如房贷、车贷、消费贷。
没有优劣,不同资产状态下的不同需求而已。
04
理解了年金的本质,就能理解年金险。
1、年金险是「保钱」的产品,不是「保人」的,所以不要用保障类产品的要求去审视它。它没有,也别要求它有杠杆。
2、年金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它的收益率并不算高,长期来看平均在3-4%左右,加上万能金账户也提高有限,别在这方面有太高的期望值。
年金险的跨度,往往超过30年,甚至达到上百年。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下,能给你保住3-4%就不错了。
什么概念?中国市场历史太短,美国市场近100年的证券市场的回报率,平均是7%。关键你能知道你赶上的是哪几年么?
3、年金险是为未来的资金使用做准备,可以是教育金、退休金、甚至是下一代的生活费。关关键是这笔资金要有目标感。
当年在老东家,每天面对客户,我们很讲究Product-Solution-Problem的关系。
你看,甭管什么险,都只是一个产品Product。它本身跟我没什么关系。
但如果,我存在一个需求Problem,而这个Product刚好能解决,这个Product就成为了Solution,摇身一变成为对我有用的工具。这时候,这个产品就对我有意义了。
所以,你要不要买年金险,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相应的Problem,需要年金险这个Product来帮你解决,成为你的Solution。
其实需求大家都有,问题在于:
1、你未必了解自己的需求。
焦虑感人人都有,但焦虑的本质,未必想过。
2、你未必有能力获得解决需求的办法。
曾经有读者问我,想要保证自己退休后仍然能保持每个月有3万的生活费。我算了算,她前期需要近500万的投入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门槛有点高。
3、当办法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又被别的因素干扰了。
你本来要的是安全性,可等产品摆到你面前了,你又开始纠结收益率。这是人性。
本号slogan是啥来着?「资产配置是反人性的」!
05
市面上的年金险,基本责任都是「定期给生存金」,这是本质的责任。
其他的一些区别我大概说说。
1、有没有分红。
分红的原理我已经写过了。点这两篇复习:
知识点|分红险的前世今生
知识点|分红利用好,保单会长大哦
要不要分红型的,自己选择。我就强调一点:分红的中档演示是可以参考的。别较劲儿,非要看最低保证的部分。你去看过去若干年的数据,整个保险市场分红类产品,基本都是能达到中档分红的。保监会在这个部分其实管的很严,也很保守,不会让保险公司乱放数据。
2、开始释放现金流的时间
一类叫「即期年金」,第5年开始就释放现金流(生存金)。
(以前是从第2年就可以开始领,现在保监不允许,改为第5年最早)
一类叫「延期年金」,可以自己选择从某个年龄段(50岁或者60岁)开始释放现金流。
市面上主流的都是即期年金。但实际这类设计更多的是满足老百姓「马上见到回头钱」的心理,算是被市场裹挟的结果。大多数人5年之后也用不到那点生存金,基本都继续放在保单里。
延期年金更多的被设计成养老金。因为集中在退休期间释放。因为释放的时间晚。所以每年释放出来的资金量会大一些。
有固定释放20年的,有释放到88岁的,也有约定释放到终身的,看你对寿命的预期了。也是自己斟酌选择就好。
3、是否附加「万能金账户」
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为了让即期年金释放出来的无处安放的生存金,看起来收益率高一些。
作用有限。
但要注意一点,如果这份年金是为了传承,由父母买给子女的。那么万能金账户的投保人,一定要设置成年金险的被保险人,不然传承功能性会被抵消掉。
4、身故保险责任
这个部分花样比较多,返保额/返保费/返现金价值/保费减已领取/保证给付减已领取,等等。
不论哪一种,都不是年金险的主要目的。关注点在身故保障上的,去买终身寿险。
06
年金险不是洪水猛兽,它有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你这么想,富豪们能走上人生巅峰,脑子都不傻。为什么愿意买上千万的年金?如果拿这钱来做生意或者其他投资,都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难道都是被忽悠了吗?
很简单,你是站在2楼阳台害怕?还是站在10楼阳台害怕?如果你站到100楼阳台,你甚至能感觉到楼在晃。
有些人一定会说,我没那么多钱,操不起那个心。
没错。普通家庭的主要诉求肯定不是年金。但是,这不代表,普通家庭就没有稳定资金流/长期储蓄计划的刚性需求。
之所以很多人买年金险觉得被坑,一是因为确实有销售误导,比如生存金百分比的分母是保额不是保费,比如总收益之所以看起来高是因为多年复利不取。
二是买的时候往往被集中灌输了一堆概念(就像这篇文章),也理解了。但回过头就忘记了,再靠原本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去看这张保单,就会有被坑了的感觉。
我个人的建议是:
别随随便便买,因为你可能对产品的理解是错误的。
  • 追求高收益,别买。
  • 三年五年就想拿出来,别买。
  • 保障类产品还没配置,别买。
但也别随随便便退,因为不退,可能对你的生活其实也没什么影响,就当是给孩子攒笔钱,足够安全只是收益不高。但是一旦退了,退保损失可是实实在在的。
  • 总保费占家庭资产比例不大的,不用退。
  • 都快交完了或者已经交完了,不用退。
  • 孩子小,还在攒大学钱的,不用退。
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被某个代理人用高收益、礼物的宣传所吸引,头脑一热,买了个年金。过了一阵儿,听朋友说,或者看了某篇公众号的文章,觉得自己上当了,、又头脑一热,怒而退保,白白损失上万块。
能不能有点儿自己的主见?
能不能研究明白了再决定?
07
有句话叫「百货迎百客,百客各不同」。
还有句话叫「世界上之所以需要鞋匠,是因为有人需要鞋,而不是因为鞋匠需要钱」。
我算在金融一线扎扎实实做了好多年。深谙一条道理:
用自己的有限的人生经验,
去替别人判定某个产品究竟合不合适,
绝对是销售中的大忌。
我再说一次重复了很多遍的话:
在没有充分KYC之前,没有了解一个人真实的背景和需求之前,绝不能妄下断言,哪一种产品是适合的。
更不能因为我不喜欢某样产品,get不到这类产品的功能,就跟所有人说,这种产品不能买。
有人花200多万买个爱马仕的包,8万块钱买个毛线球,我确实不能理解。
但包包和毛线球本身没有错啊。
08
今天这篇内容,并没有涉及到年金产品的细节,而是说了很多本质上的东西。
毕竟,这部分如果理解不了,那细节讲出来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这部分的道理,实际上也考验了一个人对于理财产品特点的认知。
安全性、收益性、灵活性,你是如何取舍的?又是怎么搭配的?
基本上贯穿了整个理财配置的思路。
也许可以趁机思考一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