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飙打爷爷,错在孩子,根在父母
【家教智慧 第405期】
孩子发飙打爷爷,错在孩子,根在父母
有个朋友说了这样一件事:放学时,一名老人来接孩子,孩子给爷爷要钱,要买玩具,一会儿之后,孩子回来了,嘴上竟叼着一根烟卷,爷爷大怒,让孩子把烟扔掉,可是孩子不屑一顾地对爷爷说:“真是老土,这哪里是烟卷,是电子烟!”爷爷说,电子烟也不行啊,伸手将孩子嘴上的“烟”拔掉,扔在了地上,结果,孙子也急了眼,对爷爷大打出手,拳脚相向,还用巴掌扇了爷爷一记耳光,老人鼻子当场都流血了……
孙子当众打爷爷,这在国人眼里是极为的“大逆不到”。可近年来,类这样的“大逆”案例并非个例,网络媒体时有曝出。其原因不言自明,这都是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的结果,甚至有不少人还把矛头指向了孩子的祖父母,认为这是隔辈的爷爷爷爷无原则宠爱所至。就像这位“挨打爷爷”,在当场,有不少人们不同情也就罢了,还指指点点说风凉话,有知情人甚至说,这怨不得别人,都是这个当爷爷平时对孩子过于宠爱,现在,终于品尝到自己“因宠而害”的苦果,言外之意,孩子被宠坏,全是当爷爷的错。对于这种论调,我觉得对老人实在是不太公平。
孩子来到世界上,开始只是一张白纸,他们的言行都是“习得”而来的。“习得”的主渠道则是模仿。在对待一个人的态度上,孩子不仅模仿直面他的这个人,更多的则是模仿二者之外“第三方”,“第三方”对待“这个人”的态度才是孩子更为直接的模仿对象。
这样的场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老人喂孩子吃饭,孩子不小心碰歪了碗,老人出于对孩子的爱,怕烫着孩子,不免要“教训”几句,孩子出于“本能”也会为自己“辩护”,祖孙的“争端”自然会引来家人的介入。这种情况,本是孩子的“不对”,可是,全家人责怨的不是孩子,而是老人,怨老人碗放的不是地方,不是时候,怎么放到孩子那么容易碰到的地方……如此情况不断重复,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不会再尊重老人,而是作为自己“撒气”的对象,
要说老人“宠”孙子,恐怕没人比过《红楼梦》中的贾母宠爱贾宝玉。贾老太太对宝玉那才是百般娇爱,要星星,绝不摘月亮,任由宝玉上天入地,“胡作非为”。可是,贾宝玉对贾府所有人甚至包括他父亲贾政都看“不上眼”,但唯独对老太太不敢造次。这个中原因,不是老太太管教有方,而是因为在贾府里,上上下下几百人、包括贵为朝官、更敢对宝玉“下狠手”的贾政在内,都对老太太毕恭毕敬……这种“尊祖胜天”的浓厚氛围,当然会“裹胁”着宝玉对祖爷爷分外敬重……
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无顾忌、任性所为是他们的权利。著名演员葛优五岁多的时候,一次做错了事,姥姥说他,葛优不但不听,还用脚踢了姥姥一下,这正好让爸爸葛存壮撞见了。葛存壮将小葛优叫到一边问:“你刚才做了什么?”小葛优低着头不吭气。葛存壮继续道:“你做得不对,姥姥管你,你为什么踢姥姥?”小葛优和他犟着劲儿,就是不吭声。葛存壮一下就把他夹在胳膊下,径直走下楼,放在院子中,让他自己好好反省。葛存壮转身回家了,小葛优站在院子里大哭起来。家中大人都忍住“心疼“,约定好不理睬葛优的哭闹,直到他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葛老说:“我不打,也不吼。但很严厉,让葛优知道不尊重老人是大错。犯了这种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从此,葛优知道,姥姥是家中最重要的人,从此再不敢犯类似的错误。
作为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心明眼亮,家中地位“孰高孰低”,孩子心中一清二楚。孩子为什么敢对爷爷大呼小叫,甚至拳脚相向,那是因为,做父母的对自己的父母没有做到足够的尊重。也许有家长要说,“我们想管孩子,可是老人不但宠他,还护他,我们实在没有办法。”这种托词是站不住脚的。俗话说 “隔辈亲,亲又亲”。祖辈对孙辈怎么“宠”怎么“溺”都不过分,他们甚至把孙辈的“打骂”当成天伦之乐。但作为“旁观者”的孩子父母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能等闲视之。至于说老人护孩子,葛优的姥姥难道不护?大观园的贾老太难道不护?问题是,你为什么非当着老人的面教育孩子?
孩子发飙打爷爷,错在孩子,根在父母。首先是平时里父母没有以身示范,其次是对孩子的错没有及时纠偏。
“蒿生麻中,不扶也直。”要孩子尊重老人,家长首先应做出好的榜样:早上出门时,和老人道一声再见;晚上下班时,向老人问一声祥安;一家人吃饭,老人先动筷;家中有好东西,老人最优先……父母对老人关心倍至、体贴入微,孩子自然会收在目,铭在心,融于情,践于行,在任何时候,都会记得为人第一品,是敬重老人……
(敬请关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宝典更在下期……)
分享教子心经
成就精彩人生
敬请扫码关注
作者,李玉柱,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新闻网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山东省教育技术装备专家委员会委员。 此为平湖一柱公众号原创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