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啦啦小魔仙的去世,带给我们未来一个月最大的警示

年仅25岁的巴啦啦小魔仙的扮演者,孙侨潞,去世了。

据网友爆料,她是疑似在跨年夜当晚于杭州饮酒过度导致,如果这是真的,那十分的令人惋惜。

我一直都很反感酒桌文化,之前茅台的前董事长说年轻人不喝茅台是因为没长大,还引用马云支持他的话。

被我撰文臭骂了一顿,连同马云一起骂。

酒杯里流淌的从来不是酒,那是流动的权力。

确切的说,那是一种霸凌,是居上位者对下属的霸凌。

《奇葩说》第七季有一个辩题,领导敬你酒,要不要喝。

其实敬酒,敬的从来不是酒,而是酒代表的背后的某种特殊的含义。

比如敬酒常常发生在两种场合。

第一种是客户与销售之间。

客户敬销售酒,并不是对你有敬意,也不是想要分享一个好东西,说到底,他想知道的是,你的底线在哪里。

或者说,在你眼里,他的分量几何。

酒精是一级致癌物,如果你把酒干了,说明他在你心目中的分量很重,他是VIP。

非常重要的人士。

因为你肯为了让他满意,自残嘛。

如果你自残都可以,那就可以有进一步的要求,比如,降价,或者,索取回扣,甚至更进一步的,我就不说了。

第二种是团队内部,所谓团建。

团队内部聚餐饮酒的作用仍然是为了试探对方的态度。

下属敬领导酒,是想知道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分量。

如果你分量足够重,领导通常会干了,因为他也不想让你不开心。

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不干,等于在大庭广众下告诉大家,你的分量还不够。

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他器重你,他就得干。

当然,如果你分量不够重,那人家就不会给你这个面子。

反过来,当上司敬下属酒的时候,他想要试探的,是你的底线。

说到底,你干的哪里是酒,那分明是执行力。

喝不喝,是执行力;喝多少,是战斗力。

上司就是想要通过敬酒,知道自己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究竟几何。

如果我们把酒,换成汽油,也是一回事。

只不过强迫别人喝汽油,太过匪夷所思,太容易被媒体关注,所以才拿酒替换。

在上司眼里,如果你连酒都不肯喝,那又怎么说服你加班,又怎么说服你出差,甚至说服你和他一起做一些,违规的事情呢?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彼此的试探,大家都想知道,对方的态度,对方的底线,以及咱们之间是不是自己人。

所谓的自己人,就是能不能一起做坏事。

如果是要拉你做好事,比如植树造林,就不需要这么复杂的试探了。

敬酒,说穿了,就这么点事儿。

酒桌上从来没有酒什么事儿,都是投名状。

既然是投名状,我一直都很纳闷,我们为什么非要选择一个伤害健康的方式,或者说自残的方式。

全世界都有投名状的,哪个国家都有,就是所谓的社交用品。

比如很多华人在外企混的不好,就是因为很难融入。

你老板喜欢冰球,你喜欢乒乓球,俩根本谈不拢,人家印度人就很会来事儿,老板喜欢冰球,他甭管喜欢不喜欢,也装的很专业,哪个队哪个队,门清儿。

大家就聊得来,就有话题,就容易引起老板注意,就有利于他成为主管,进入管理层。

在这个场景下,冰球就是酒,它也是一种社交用品,你实际上也付出了投名状。

你了解冰球要不要时间?要不要花心思?和老板喜欢一个队,装模作样聊的很嗨,建立私交,留下好印象,打成一片,都是需要你付出成本的。

但是,这个成本,最起码是良性的,它不至于损害你的健康。

我们曾经聊过一个段子,业内某个销售,拿下了某个省网的大生意,前后花了三年。

他是怎么与对方的领导建立信任的呢?是每天喝酒么?不是。

是游泳。

对方领导很喜欢游泳,健身,他就等着,如同邂逅一样,很自然。一起锻炼,慢慢就成了好友,一个是采购方的一把手,一个是供应商的副总,自然而然的谈到一些规划上的事,一些采购设备上的事。

三年,就这样整整三年,后来这哥们还顺道拿了一个全市业余组游泳冠军。

大家为什么对这件事津津乐道,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上的成功案例,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开启良好风气的案例。

说明大家向往这个。

投名状是不可能没有的,但是投名状的种类是可以选择的。

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彼此付出时间,换取对方信任,这个过程大家能理解。

但这个信任的标的物,不一定是酒,可以是良性的,健康的其它事物。

我们接下来的一个月,充满了年会,以及过年期间的聚餐。吃饭是免不了的,但是喝酒,或者说劝人喝酒,应该以小魔仙的去世引以为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