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冯端院士去世

冯端(1923.6.11—2020.12.15)在中国的领土上,从来都不缺少具有聪明才干的人,这些人可以是伟人,可以是科学家,可以是圣贤,可以是很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上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中国人勤劳朴实又聪明伶俐,是很多国家人民所不具备的,中国人之所以有这样的品质,那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决定的。优良的文化促使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奋发向上,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我们敬爱的科学工作者们。

此前我国又一坏消息传来,让很多的国人悲痛不已,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冯端院士去世了,他的离开对于我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冯端院士的成就是非常高的,他带头推动了我国纳米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强有力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他为我国的物理学领域和材料学领域做出的卓越的贡献,前后获得过多项国家级的奖项。冯端院士本人是江苏苏州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优越,但是他有一颗为中国奉献的心,在1946年的时候获得了物理学学士学位,因为他突出显著的成绩而能够留校担任老师,他后来成为了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首任院长,是我国“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的首席科学家,并且还是激光晶体项目研究的学术领导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中青年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的研究人才,为我国的科学技术领域提供了极大的保障。我国现在的纳米材料领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人工智能、航天工业等领域都可以见到纳米材料的身影,纳米材料相比于普通的材质更加具有韧性、耐热性和抗腐蚀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冯端院士曾经获得国家级的科技进步奖、数理科学奖和教学成果奖,他在当今世界的物理学与材料学领域名声非常大。冯端院士带头组建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非常的显著。在80、90年代的时候,冯端的研究团队发展出了一种非线性光学的新型人工结构材料,这种发展出来的材料是非常的优异的。在一次实验过程当中,全面的验证了布洛姆伯根对于非线性光学的准位相匹配的理论,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国际上率先的开拓了非线性光学晶体微结构化的领域,为中国今后在非线性光学层面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冯端对于学生的教诲也是孜孜不倦的,他心胸宽广、对于后辈是非常的包容随和的,同时他待人真诚而又随和,赢得了无数人的赞叹和敬佩,他和自己的妻子陈廉方相识于1955年,冯端院士自小的文笔就非常的不错,每一年都会给自己的妻子陈廉方写情诗,夫妻二人共度携手了65年,十分让人羡慕。冯端院士的离世固然对我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他在世期间,为中国的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学生们也是非常的争气,他的学生们会继承冯端院士的意志,继续在中国的科学领域缔造更多的辉煌。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们相继的离开了人世,但是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日以夜继的操劳。

中国的科学工作者们大多数是隐姓埋名的,国家也遵循他们的意见,往往他们在世的时候,国家对他们的保护是非常的严密的,很多人可能去世的时候都不为人所熟知,不仅仅国内注视着他们的成就,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对于这些科学工作者们也是非常的关注,美国也向冯端院士抛出国橄榄枝,希望他能够前往美国任教,但是冯端院士心系中国,没有数典忘祖。【科学家精神】冯端: 物理学巨擘的诗意人生

1  教书育人:老师的责任是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冯端自幼嗜书,源于家庭环境的熏陶,长兄冯焕,中央大学电机系毕业,后留学美国,曾任通用电气公司研发中心高级工程师;长姐冯慧,成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姐夫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二哥冯康,是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数学家;冯端年纪最小,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冯端先生曾感慨地说:“我大哥冯焕在中央大学读书时,家里会给他一些零用钱,大哥常常将省下来的钱买一些科普书送给我,例如20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琴斯与爱丁顿等人写的《神秘的宇宙》《膨胀的宇宙》《物理世界真诠》等科普著作,尽管由于基础所限,尚无从深入理解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些新理论,但是我隐隐约约地感到物理世界的奥妙无穷,并为之心迷神往。后来大哥还为我订阅了一份期刊《宇宙》。其中报道的我国天文学家奔赴日本的北海道和苏联的柏力去观测日全食的事迹,令我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且走上研究物理学的道路。1942年,冯端进入抗战期间迁往大后方重庆的中央大学物理系。这里名师荟萃,为物理系开课的吴有训、赵忠尧、施士元等人均堪称学术大师。在较高的起点上,冯端打下坚实基础。1946年,23岁的冯端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中央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助教,从此开始了他在南京大学长达60余年的执教生涯。1949年,冯端走上讲台,讲授普通物理课程。他博学多才,擅长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知识与物理学领域的规律融会贯通,表达生动又精练透彻,深受学生欢迎,常常会出现教室爆满的现象。南京大学物理系前系主任张世远依旧记得他当年第一次听完冯端课的感觉:“豁然开朗,不通之处都打通了,好多不相干的知识全都连接起来了。”“冯先生经常推荐文献给我们看,他就像一本'行走的物理学检索引擎’,总是能够精确地说出知识点在哪本书的哪一页。”据物理系教授胡安回忆,冯端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总是“泡”在物理系的图书馆,一看就是一整天。冯端于1953年参加金属物理教研组工作,后又担任金属物理教研室主任,开始动手撰写关于金属物理的教科书。他白天讲授电磁学,课余则从事《金属物理》一书的编写。成功出版后,这套书甚至被誉为从事金属材料工作的“圣经”。20世纪80年代后期,应出版社要求,冯端主持修订出版了四卷本的《金属物理学》。到世纪之交,在师昌绪的倡议下,冯端承担了《材料科学导论》主编一职。在他的带领下,这部四篇二十九章86万字的大书,不到一年就编写成功,出版后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教材二等奖。冯端对教学的严谨与热忱,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为表彰他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1997年,冯端被授予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  创新科研: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知敏锐的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是冯端治学的一大特色。他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做科研,脚踩祖国大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科研飞跃。20世纪60年代,应我国国防工业需要,冯端以我国产量丰富且尖端技术迫切需求的钼、钨、铌等难熔金属为突破口,借鉴国际上刚问世的电子轰击熔炼技术,组织设计并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仪,成功地制出了钼、钨单晶体。这是我国高校中较早进行的系列性科学研究,在1966年召开的北京国际物理学会讨论会上获得普遍好评。20世纪70年代,冯端深入研究复杂氧化物单晶体的缺陷,阐明了晶体缺陷在结构相变中的作用,开创了我国晶体缺陷物理学科领域,继而广泛开展功能材料的缺陷与微结构研究,跻身国际前沿。20世纪70年代后期,冯端领导研究组在国际上最先开展了微米量级周期的聚片多畴铌酸锂晶体的制备技术和相应非线性光学准位相匹配的研究。1980年,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实现了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准位相匹配条件,发现了光倍频的增强效应。这些工作,连同早期对金属的位错研究,以“晶体缺陷研究”为题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80年,冯端被评为中科院院士。这时他已把注意力从传统的固体物理扩展到国际上新兴的凝聚态物理学,在国内倡导开展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期,冯端积极推动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并和严东生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八五”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纳米材料科学”。这项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第一个国家级项目,取得了众多创新性的成果。为跻身世界科技领域的先进行列,冯端于1984年创建并领导了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他的带领下,实验室在历届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涌现出闵乃本、王业宁、龚昌德、都有为、王广厚、邢定钰等著名院士,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科梯队和创新群体。2000年,凝聚态物理学科的学术群体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遴选为“优秀青年创新群体”。3  诗意人生:诗歌和物理彼此相通冯端从小就喜欢读书,常在家中翻阅兄姐的高年级课本,后来上了小学高年级,更是发现读书的天堂———学校的图书室。即便现在冯先生回忆起来,还是记忆犹新:“我还记得图书室有四卷本《胡适文存》等书籍。这些不是小学生能看得懂的,但我还是经常去翻阅,觉得蛮有意思的,久而久之便也有了些许感悟。”冯端小时候对地理也深感兴趣。他将世界地图集看得滚瓜烂熟,各国形状及首都名称均了然于心。冯端的父亲就是一位诗人,母亲虽不识字,但记忆力超群,能背诵不少短诗。冯端深受家庭影响,耳濡目染,古今中外诗词中精致巧妙的语言,超脱空灵的意境都使他着迷。1944年起,冯端开始以“若梵”的笔名发表自己的译诗,柏拉图、歌德、雪莱、里克尔等人的诗歌都曾在冯端的精心领悟中译成中文。更加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在《凝聚态物理学》英文版中,冯老在每一编的开头都会引用与本编内容相关的诗句或格言,诗中深刻的哲理和科学的内涵被巧妙地运用到了物理学专著之中。冯端说:“科学和艺术可以彼此应和,诗歌和物理彼此相通。”“而今白发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在冯端的生活中,诗意也随处可见。他与夫人陈廉方“钻石婚”那年,夫妇合作一首《钻石颂》,表达了无限爱意。“凝视这生活斑驳的痕印,我们重温种种亲切的回忆,那一同眺望过的田野与湖泊,仿佛和我们的生命交融在一起。”正如冯端家厚厚影集上的题诗所写的那样,读书、教书、写书和科研育人,在他的生活中交相辉映,组成了动人的图画。“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已逝,风范长存,冯端的成就,将如天上的那颗“冯端星”般永远闪耀。综合冯端心语我这一辈子可以用10个字来概括:读书、教书、写书和科研育人。科技的发展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客观规律。当老师的责任是培养好的年轻人鼓励他们超过自己。如果老师带出来的研究生比自己差,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兴旺是不可能实现的。搞艺术需要有鉴赏能力、鉴别能力,搞科学也是如此。选择课题,牵涉到一个人的科学眼光或鉴别能力。课题选择不当,就可能走入死胡同。作为科学家,要像老鹰盘旋在天空中一样,敏锐寻找到目标,并一一攻克。科学是没有奇迹的,科学的每一步都是平淡的。即使最疲惫的河流,蜿蜒曲折,终能安然入海。为了摘到墙头的鲜花,找梯子、寻砖头、踮脚尖都是费力的。摘取科研果实的过程亦是如此,要相信“谋事在人”。研究生毕业不是学习的终止,而是事业的开始。年轻的朋友啊,希望你们对科学要爱好、有兴趣、进得去。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知,可能是人生中最有意义、也最有乐趣的事了。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科学工作者只有站在高处,向下搜索,才能认准目标,使自己站在学科前沿地带。科学和艺术可以彼此应和,诗歌和物理彼此相通。延伸阅读用著作向母校南大交卷冯端院士说,他与金国钧教授合著的《凝聚态物理学》(上下卷)这两卷书,是自己60余年教学、科研、探索的总结,是他向母校南京大学交上的一份答卷,更是他坚守梦想所收获的果实。回忆起童年时光,当时91岁高龄的冯先生眼中闪烁着童真与温情,“我上小学第一天走错路了,回家后跟家人说,上学真好。”对于渴望读书的冯端来说,任何一个学习机会在他眼中都是宝贵又闪亮的。这位“土生土长的院士”,原本只是大学毕业,却通晓多门外语。冯先生说,“我大学入学时就通过了资格考试,免修一年级英语,后来直接修习了二年级英语,又修习德语一年,旁听法语一年,解放后,学习了俄语,所以我能看懂多种外语,阅读大量外语书籍。”据了解,1942年,冯端考入迁于重庆的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物理系。当时物理系主任赵忠尧先生指导冯端的毕业论文。这位核物理学家对冯端说:“你留下来吧。”这一留,就是六十八载。改革开放以后,冯先生有过多次出国深造的机会,但他把机会都让给了年轻人,为了实验室,自己留在了母校。他说:“那时候实验室刚成立,还很困难,我要留下建设实验室。”冯先生提到的,正是他于1984年创建并领导的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首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走过了30个春秋,经过团队的拼搏,历次评审均名列前茅,已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基地,而他本人成了“没出国留学却有着国际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两卷本《凝聚态物理学》170万字,耗时20年。冯先生说:“这是我一生教学科研的总结,我没有给母校交白卷。”佚名热爱诗意生活给妻子写诗60多年在冯端先生的生活中,诗意也随处可见。冯先生和夫人陈廉方是中大校友,相识之初,冯端先生就曾把自己最喜欢的两本诗集《青铜骑士》和《夜歌和白天的歌》送给她。20世纪70年代,冯夫人不幸查出癌症,冯先生万分焦急。后来手术成功,夫人康复,冯先生大喜过望,情不自禁诗兴大发,竟一气呵成吟诗10首以贺。他们的结婚纪念日是4月1日,正值樱花烂漫时节,因而每年这天,冯端和陈廉方都会一起去赏樱花。若是冯端院士出差而不在南京,他也会算好日子给陈廉方写信或诗,确保夫人在4月1日收到。结婚纪念日这天,陈廉方都会买来糖果给女儿们吃,女儿们会天真地问:“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四一是什么节呀?”在2015年两人举办的钻石婚礼现场,这一对颇为讲究的老人“盛装出席”,92岁的冯先生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温文尔雅,穿着蓝色衬衫,工工整整系着一条深红色领带。太太陈廉方穿着圆头皮鞋,还擦了口红。陈廉方还带来了珍藏着的一只红色小皮箱,里面仔细保存着60年来冯端写给她的“两地书”以及情诗。从来到活动现场的那一刻起,两位老人始终紧紧牵着手。60年的爱情如何保鲜?陈廉方表示,“红脸是难免的,我一般会不理他。道歉,得看是谁的错。”结婚数十年来,陈廉方始终称呼冯端为“冯先生”,在她看来,丈夫有着物理学者独有的严谨和优雅。冯端-360百科冯端(1923.6.11—2020.12.15),1923年6月11日出生于江苏苏州,籍贯浙江绍兴 ,凝聚态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1934年冯端入读苏州中学初中部;1938年高中就读于福建省立福州中学;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冯端历任物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被任命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长;1985年出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出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兼副主任;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冯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属物理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学,以及纳米科学技术领域。在体心立方难熔金属内位错的研究中,合作发现了浸蚀法位错线成象规律。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金属物理》专著。在复杂氧化物晶体内的缺陷与畴界问题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发展了一种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学的新型人工调制结构材料 。据南京大学网站消息:2020年12月15日,冯端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目录1人物经历2主要成果3社会任职4个人生活5人物评价6人物影响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经历1923年6月,冯端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籍贯浙江绍兴,一周后起名,适逢端午佳节,父亲冯祖培便为他取名冯端。1928年,进入苏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读书,在高年级时,长期在学校图书室阅读书籍,从而养成了读书的嗜好和独立思索的习惯 。1934年,升入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初中部(现苏州市第一中学) ,冯端经常去图书馆借阅与课程无关的图书,从而拓展了他阅读的范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苏州沦陷,冯端跟随家人去了福州永安县,与父亲团聚。1938年9月,冯端就读迁至沙县的福建省立福州中学(现福州第一中学) ,在这里,冯端积极参与学校所组织的课外活动,他的第一篇论文《虚数》也是发表于此。1946年7月,冯端毕业于中央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担任物理系助教(1946年9月-1952年)。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后,冯端历任物理系讲师(1952年-1963年)、副教授(1963年-1978年)、教授(1978年-)、博士生导师。70年代对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在第一届国际畴结构会议上作了特邀报告。1980年,出任南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同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被任命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一任院长(至1988年)。1985年,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出任实验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年)。1991年,出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95年)。199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兼副主任(-1996年)。同年任国家科委攀登计划顶目"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1996年)。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6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2000年)。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果折叠科研成就冯端在他的科学生涯中,强调前沿与需求的联系,突出科研与实际的结合,始终将目光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 。20世纪50年代,冯端开始进行金属物理学的研究,从进入晶体位错领域,1959年对钼、钨、铌等难溶金属中的位错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在《物理学报》、《中国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世纪60年代,他针对国家国防工业的需求,选择中国产量丰富而尖端技术极为需求的难熔金属为突破口,开始晶体缺陷研究,研制成中国第一台电子束浮区区熔仪,成功地长出了钼、钨单晶体。采用浮区区熔法显示位错的技术,澄清了体心立方金属中位错的类型及其组态等问题。在体心立方难熔金属内位错的研究中,合作发现了浸蚀法位错线成象规律并主编了中国第一部《金属物理》专著。20世纪70年代,他以在激光技术中获得重要应用的复杂氧化物单晶体为对象,利用不同波长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选择性,深入研究激光与非线性光学晶体,以提高晶体质量和改进器件性能;在发展应力双折射貌相,X射线衍射貌相、电子显微镜观测技术和成像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晶体中的位错等多种缺陷的类型、分布及其起源,提出在晶体生长中避免和控制缺陷的方案,提高了晶体质量和器件性能。在相变物理方面,也有许多重要发现。这些发现为解释相变结构变化特征和缺陷在相变中的行为提供了直观信息,对发展铁电相变的微观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978年后,以在激光技术中获得重要应用的复杂氧化物单晶体为对象,采用多种实验手段,如浸蚀法、应力双折射貌相术、X射线貌相术、电子显微镜衍衬像及高分辨率像等观测技术,对这些晶体中的位错、畴界、生长条纹、生长区界面、包裹体等缺陷的类型、分布进行研究,并追溯其生长和相变中的起源和探索其可能的物理效应。20世纪80年代,他的研究视野推进到人工控制微结构来获得性能优异的新型材料上;80年代以后主攻凝聚态物理学与材料科学,在国际上首次观测到准位相匹配的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培频增强效应等高水平科研成果。1980年,基于对铌酸锂等晶体铁电畴深入研究,掌握了制备具有周期性畴结构的晶体生长技术,冯端制备了周期为微米量级的聚片多畴铌酸锂晶体,在实验上首次全面验证了诺贝尔奖得主布洛姆伯根关于非线性光学的准位相匹配理论,实现了铌酸锂晶体的倍频增强效应,从而在国际上领先开拓了非线性光学晶体微结构化这一新领域。20世纪90年代,冯端倡导和推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率先在南京大学开展了磁性纳米结构和材料、硅基纳米结构和材料、准周期金属超晶格、团簇物理等研究,后出任国家攀登计划"纳米材料科学"首席科学家,有效推动中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 。1996年4月中美"用于非线性光学及相关领域的微结构晶体"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表明国际上已承认他的领先工作。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冯端的科研成果在1982年、2003年和2004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时间项目名称奖项名称参考资料1982年晶体缺陷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排名第五)1996年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物理)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凝聚态物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3年有序可控硅基量子结构的构筑原理与光电子特性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四)2004年新型的氧化物磁制冷工质与隧道型磁电阻材料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五)论文著作物理书籍20世纪80年代中期,冯端将《金属物理》一书全面改写成《金属物理学》,取材新颖,自成体系,密切沟通凝聚物理学和教材科学,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国际上第一部专著。20世纪90年代,他总结了凝聚态物理的过去、现在与展望,并出版专著《凝聚态物理学新论》。还著有《钼单晶体中亚晶位错结构的研究》、主编《χ射线衍衬貌相学》等论著 。科普书籍冯端非常重视科普写作,借此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他掌握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加上本身文学艺术修养造诣甚深,他的科普书籍文笔生动,语言精练,通俗易懂。他先后写作了《熵》《晶态面面观:漫谈凝聚态物质之一》《放眼晶态之外:漫谈凝聚态物质之二》《溯源探幽:熵的世界》等科学性独特、文风清新的科普著作。1998年科普著作《漫谈凝聚态物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开科普作品获国家奖之先河。《溯源探幽:熵的世界》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出版日期名称作者出版社1964.07《金属物理上》冯端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64.07《金属物理下》冯端,王业宁,丘第荣科学出版社1987.03《X射线衍衬貌相学》许顺生,冯端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11《金属物理学第1卷结构与缺陷》冯端等著科学出版社1990.01《金属物理学第2卷相变》冯端科学出版社1992《物理学前沿丛书》冯端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吴健雄袁家骝文集》冯端,陆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09《熵》冯端,冯步云著科学出版社1992.12《凝聚态物理学新论》冯端,金国钧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08《晶态面面观漫谈凝聚态物质之一》冯端,冯步云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2《放眼晶态之外漫谈凝聚态物质之二》冯端,冯步云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02《固体物理学大辞典》冯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近代声学进展庆贺魏荣爵教授八十寿辰》冯端主编中国国际书店1998.06《金属物理学第4卷超导电性和磁性》冯端等著科学出版社1999.08《金属物理学第3卷金属力学性质》冯端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05《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冯端,师昌绪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零篇集存物理论丛及其他》冯端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06《散篇集存演讲、序跋、杂著》冯端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09《凝聚态物理学上》冯端,金国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溯源探幽熵的世界》冯端,冯少彤著科学出版社2006.01《材料科学导论》冯端等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05《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李国鼎早期科学著作:1930-1950》冯端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01《凝聚态物理学上卷》冯端,金国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1《凝聚态物理学下》冯端,金国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4《溯源探幽熵的世界修订版》冯端,冯少彤著科学出版社展开折叠人才培养冯端60多年教学生涯中,对教学的热忱执着,对教学改革的真知灼见,对教材建设、对科学问题的一丝不苟;他对大学本科研究生教育、中西方文化差异、历史传统的传承有自己的理解,其教育理念、思想融贯其中,言谈微中。冯端倡导着力创新兼具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育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冯端培育了一支强大的凝聚态物理科学研究队伍,构筑科研平台,确定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方向,注重学科的拓宽和交叉学科的发展,营造科学民主的学术氛围,使科研人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冯端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强调学术梯队的建立、形成和发展;他从无门户之见,让不同年代的中青年学者都凝聚在其周围,形成团队和人才梯队。冯端在科学生涯中,致力于创新性思维的建立和培养,重视科研实验。躬行实践实验室建设,针对中国管理体制与学界风气,冯端提出"学术领导、学术气氛、团队精神"三大关键问题 。折叠荣誉表彰时间荣誉/表彰1980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1993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9年陈嘉庚数理科学奖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任职时间担任职务参考资料1983年-1988年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9月-1988年12月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第三届)1988年-1993年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江苏省苏州中学南京校友会第一任会长1991年-1995年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1993年-1998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4月21日-中南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科学评议组召集人《物理学进展》主编《固体物理学大辞典》主编《凝聚态物理学丛书》副主编折叠编辑本段个人生活冯端家中有兄妹四人,冯端是家中最小的,长兄冯焕为东南大学名誉教授;二哥冯康是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姐姐冯慧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姐夫叶笃正是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5年4月1日,冯端与南京三女中语文老师的陈廉缔结良缘,在以后的日子里,文学造诣颇高的冯端给太太写下了不计其数的情诗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冯端是中国金属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晶体缺陷、结构相变、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准位相匹配、纳米结构与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以金属物理、材料科学与凝聚态物理的科学著作闻名于世 。(《光明日报》评)冯端对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卓贡献:其科学工作跨越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两大学科,开创了功能材料的人工微结构化这一有重大科学与技术意义的领域;其科学著作,建立了新的学科体系,引导着一代学子的成长;其科学实践,对人工微结构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学术思想,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派奠定基础。(中国科学院评)冯端兼具志、德、责、力,有志,志存高远,锲而不舍;有德,胸怀宽广,坦荡磊落;有责,知行合一,诚信尽职;有力,敏于创新,勇于进取。博大精深的科学造诣和渊博知识,虚怀若谷的为人之道,勇于创新的学术思想,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谦和真诚的待人品格,对后辈的包容、教诲和提携,尽现长者风范,凸显大师本色 。(江苏省科技厅研究员冯步云评)2012年,冯端九十华诞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冯端星" 。.

(0)

相关推荐

  •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再次失色,曾经33位院士撑起国内物理学半壁江山

    再次失色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2020年12月16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官网公布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院士的讣告,同时将网站主页变为灰色,凝聚态物理学家,冯端院士依靠在晶体结构对材料的贡献,分别在1982年 ...

  • 冯端:物理学界泰斗

    <苏州日报>2021年07月03日 B01版 蓝天云 多年前,经南大朱红老师的介绍,有幸与冯端先生见过数面,并征集到他及其哥哥冯康院士的档案,它们成为苏州档案馆永久保管的珍贵档案.为了让更 ...

  • 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气候变化 混沌系统中如何预测地球的未来?

    气候变化就好像是蝴蝶煽动的翅膀,赤道太平洋的升温,可能导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雨.今年诺贝尔物理奖奖励给在气候变化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诺贝尔颁奖机构周二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 ...

  • 结构物理的基本公理二

    (栏目内容之九) [结构物理的公理说明]: 针对结构物理学而言,全部理论体系都将建立在十大基本公理之上,所以特此声明:本学科所称的十大基本公理,虽然不具备"经过人类长期反复实践的考验,不需要 ...

  • 刚刚噩耗传来:中国巨星陨落!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刚刚传来噩耗, 一代大师冯端逝世, 我们又失去了一位脊梁,一位巨星! 冯端和他的家族, 是中国科学史上空前绝后的&quo ...

  • 祝世宁:与共和国同龄的院士

    功能材料学家,长期从事微结构功能材料研究.在铁电畴工程方面,发现了铌酸锂型铁电体电畴反转动力学规律,发展了图案极化技术,研制出不同功能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 从小埋下爱科学的种子 祝世宁,1949年出生 ...

  • 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先生去世

    南京大学网站12月16日消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 ...

  • 悼念!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院士逝世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官网发布信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冯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时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岁. 冯端,凝聚态物理学家,1923年6月11 ...

  • 弗顿高管拜访公司“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刘义教授

    2021年4月17日上午,弗顿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弗顿")董事长文胜博士携公司高管团队赴天津,拜访弗顿"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首席科学家.天津工业大学副校长 ...

  • 聚焦宽禁带与超宽禁带半导体!浙大杭州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出席双清论坛

    3月15日-1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278期双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宽禁带与超宽禁带半导体"为主题,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杨德仁院士担任本次论坛共同 ...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冯端逝世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2020年12 ...

  • 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冯端逝世,享年98岁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教育家,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五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物理学院教授冯端先生,于2020年12 ...

  • 重磅!我院首席科学家朱永官院士上榜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

    近日,全球学者库网站公布了针对学者的排名,排名以学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深度分析结果作为核心评分依据,所有科学家的论文题录信息都直接对公众开放,以方便读者追溯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在论文评估计分过程中,将M ...

  • 世卫首席科学家:新冠病毒变异株正在加速印度的疫情暴发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Soumya Swaminathan)8日表示,正在印度传播的一种新冠病毒变异体(变 ...

  • 世卫首席科学家:B1617变异新冠病毒可逃脱疫苗保护

    香港讯    世界卫生组织的首席科学家5月9日表示,在印度传播的冠病变种病毒B1617更具传染性,并可能躲避疫苗的部分抗体,造成该国的暴发性疫情. 法新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S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