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之时,除了为之庆贺的挚爱山西,便是老家河南。此次汝州侯湾泰山庙成功入选,勾起了余几多情思与回忆,往昔与好友共游泰山庙的场面历历在目,恍若昨日。数年前的某天,南京秦博士和助手李老师抵豫纵游巩县,观宋陵,赏石窟,余与小茶初次会于巩县,更于秦博士初相识于宋陵,人生相逢,皆在一瞬。在我的百般怂恿之下,秦博士推迟了回宁的时间,于我们一起前往汝州看风穴寺,法行寺塔等胜迹。恰好松哥正好在汝州,多年群友,今朝喜相逢,真是乐哉悠哉快哉。松哥和汝州刘孟博兄约好,一共看几个汝州鲜为人知的古迹,石桥。我等幸甚,一同游之。刘孟博兄乃是汝州本地青年才俊,学识渊博,于金石造诣湛深,更对汝州故乡爱之深切。有他带路,我们看了很多文物地图上也没找到的古迹。其中,刚刚被公布为省保不久的泰山庙便是第一站。泰山庙位于汝州市焦村乡邢村,现存为明清建筑群一组,大殿为泰山庙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整正方形,悬山顶结构。大殿内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东西两壁的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生动地描绘了泰山主神东岳大帝出巡和返回的壮观场面。河南少寺观壁画,就余目之所及,除此之外,保存尚好也仅有少林寺常住院壁画,淅川香严寺正殿的壁画,其余皆零落殆尽,无可寻踪。能在距离中原如此之近的汝州,保留有奉祀泰山主神的泰山庙和泰山神启跸回銮图,乃至河南至宝。
汝州泰山庙始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最早见诸于史料的是《汝州志·汝州文》中辑录的宋庆历五年孔旼撰《泰山行宫记》,其文曰:“临汝之东,距郡郛一舍,而近有古泰山行宫庙,实周郑之交界,都城、列国之会。……有惠民里农许允恭者,谋于乡,率己之力,因其旧而新之。于是,门阙、轩牖、堂陛、庙庑之数,举增其度。凝旒、负扆、銮车、羽卫之仪,率亦如礼。”这说明,泰山庙始建应不晚于庆历五年。松哥博文中查《中州金石记》卷五录元至治二年陈霄《(汝州)东岳行宫碑》中有“逮我圣元,即其故封,复加‘大生’之号”“则是宋元以来,即所在有东岳行宫矣。”“碑述修庙之事,云始構之由,漫不可考,独有庆历五年祀,孔旼所作重修碑刻在焉。”可见宋元以来,泰山庙多有修葺。
及至明代,泰山庙始成今日之胜。除大殿、拜殿外,其余三官殿、无生老母殿、寝楼、地藏王殿等皆是清代所作。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古朴庄重,更兼民间信仰繁盛于斯,可谓一方胜迹。
泰山庙前不远处还有候湾石桥一座,雕刻精美,亦是佳作。根据《重修侯家湾石桥记》所述,乾隆二年,暴雨将桥冲毁,乡民集资重修此桥。但细观桥上雕刻繁杂不一,券洞上的雕刻不似清代之物,大概是重修时使用了以前的构建。此桥和泰山庙处于南阳至郑州的古道之上,至今桥上仍供乡民通行,泰山庙依然香火不辍,有人的古迹才有温度,人间烟火的世俗与神圣的宗教相得益彰,才是鲜活的文物,才是活着的信仰。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最大最完整的当属泰山之下的岱庙,而中原之图,虽残却也稀见,值后人保护。汝州刘兄孟博,多次呼吁官府对建筑,壁画进行维修,希望借此荣膺国八之际,泰山庙早日旧貌换新颜。而民间微弱的呼声,也望可达庙堂,文物保护,需要全民努力,才是长久之道。看完泰山庙和石桥后,孟博兄又带着我们看了其余几处古迹,中间还专门请我们一行吃饭,身处异国他乡的我,至今想来,仍忍不住流口水,家乡的饭菜最是和胃口,一如故乡的人,家乡的古迹,无论身在何方,总是魂牵梦萦。
需要打搅一下大家啦。这是我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关于宗教旅游的,如蒙不嫌弃,烦请填答。吉吉在此拜谢了。扫描上述二维码即可。如有任何疑问也可以留言或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