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八十篇:大宋河山之天下是非(二)“食皇粮而尽职事”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八十篇:
大宋河山
第十八章 天下是非
 
 
“食皇粮而尽职事”

当日沈括至州衙见吕嘉问,递交公事,嘉问命人收拾净室,把沈括安顿在别院。

均州属襄阳府,辖均县、武当、郧乡三县三万户。嘉问大会州县官吏, 为沈括接风。众人皆知沈存中天下奇才,造《奉元历》、权三司使、经略鄜延路,能文能武、出将入相,今谪居均州,就如神仙下凡的一般,俱来敬酒相见。

有人询问西师战况,沈括道:“括措置乖方,致血洗永乐,有负朝 廷。”

“不然,”郧乡县令放言道,“卑职前在汴京,听兵部郎官等议论,若 非徐禧专横,绝无永乐之祸,此时兴灵皆下矣!”

众人褒贬纷纭,放言无忌,沈括面有惧色。嘉问见状,坦然笑道:“均州穷乡僻壤,官吏多是土著,嬖臣巧宦无肯营此地者,故而官风淳厚。同僚一向推心置腹,开诚相见,存中自可放怀。”
经嘉问这番鼓舞,群情愈烈,竟纷纷恳请沈大人唱“连队凯歌”。沈括面有难色。嘉问见状,高声说道:“中秋某去江宁,探望王老丞相,有幸得诗一首,归来翻成新调,即席敬献如何?” 众皆翕然。于是,四名歌妓,慢启丝竹,为之伴奏,嘉问唱道:
潮沟直下两牛鸣,十亩涟漪一草亭。
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
纷纷欲变浮云白,落落谁钟老柏青。
尚有使君同好恶,想随秋水肯扬舲。
这一支新调,直令众人倾倒。歌妓又演唱几支小令,筵宴尽欢而散。嘉问陪沈括回至下榻处,时已初更,二人品茶叙话。嘉问问至陕西战事,惧怕兵连祸结,沈括道:“一年苦战,敌我皆元气大伤,夏国小兵少, 困敝犹甚。今有种谔在延州,董毡在青唐,李宪在兰州,援相呼应,料无大患。”。
嘉问叹息道:“兵事无形,变化莫测,当五路初举,所向不可阻挡,天下无不拭目以待,将见西夏必克矣。然而,灵州之败未已,永乐又传噩耗, 必胜之师卒无功,端的根由何在?”
沈括一生惟谨,幽室密谈,亦守尺寸,说道:“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今兵败城摧,责无旁贷,将帅之过也。”沈括忽然话锋一转道:“兄台当年出知常州,如何来到武当山下?弟自延州,远渡穷山恶水,自近上郡,如入仙乡,榷场闹市竟在州城十里之外!区区小村小镇,繁华不亚京城,实在令人振作呢!”
嘉问生性放达,从来不知愁闷,说起仕途坎坷,一如寻常言笑!原来市易司一案,并无贪贿之实,以曾布、嘉问并罢不了了之。熙宁七年六月,嘉问到常州任所。常州望地,辖四县:晋陵、武进、宜兴、无锡。仓廪无米,官库无钱,州衙破敝,大堂墙壁倾斜,屋顶微露天光,境内多乞丐、盗贼、病疫,官吏与富民共为奸利,置买田产,政务弛慢,淹延狱讼。嘉问求教于通判,通判道:“刑之不用,则法之不立,法弛则政废也。”嘉问求教于主簿,主簿道:“官民之弊,皆为穷所累也。管子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饥寒所至,廉耻何存?卑职但知其义而不知其术,还望大人赐教。”嘉问道:“这有何难,俗语云,'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按朝廷明诏,开市易可也。”乃向两浙淮南转运使蒋之奇,借了十万贯,开榷场,兴市易。察有州县官吏“纠人入行”、 勒索行户者,即布告罢“免行钱”,商人买卖,悉依时价。货畅其流,财自生焉,一年济困,二年温饱,三年有余。户增至十六万五千,口增至二十四万六千九百。
熙宁十年,贡糯米千石,白纱千担,交税赋十万贯。两浙路以嘉问 “政绩优异、实惠及民”,考绩为优等,具状上中书,乞增秩赐锦、玺书奖谕。通判则持异议,以为嘉问非不当赏而当罚,条具其不肖种种,亦上中书:一曰抑本逐末,不劝农桑;二曰尊崇商贾,世风日下;三曰罢弃粥场, 不赈灾民;四曰政事弛慢,不理狱讼;五曰刑法宽纵,不扑盗贼;六曰逾越宪度,罢免行钱。中书命考功员外郎,亲赴常州察访,以四善三最重新对吕嘉问进行考课。四善曰:德义有闻、清谨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三最曰:“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复为劝课之最;摒除奸盗、人获安处、赈恤穷困、不致流移为扶养之最。考课结果,吕嘉问四善得一:恪勤匪懈。三最各得其半:知州不断狱事、不恤赈济、不扑盗贼,本应考入下下,然五谷丰登、民无穷困、催科不扰确是实情。总其考绩,因德义不足而为中下,而中下近贬斥之列。嘉问不服,乃具表乞赴阙申 辩,经吴丞相裁断,不赏不罚,徙知均州,以息事宁人。”
嘉问笑道:“均州穷困,更甚于常州,然其地处偏僻,无人问津,市易之法乃得放手实行也。”
“三年已满,考课也未?”沈括很为嘉问担心。“不妨事,”嘉问道,“吃一堑,长一智,略施小计,一顺百顺。使通判总管市易,襄阳府那里多送银两,不求升迁,但能留任,食皇粮而尽职 事,也就无憾了。”
沈括默然片刻,说道:“官不可不考,但考其大略可也,州县治与不治,路人皆知,大可不必考之过细,过细则弊端百出。几善几最之法,本是唐初官考课目,旋即废弃,奈何拾人之敝履以为宝物耶?太祖开国,不立磨勘铨选,资格不为升迁次序,有才实者从下位立见超擢,无才实者守一官十 余年不转其任,当时人皆自勉,非有劳效不得进。太宗修官制,仅以优劣分为三等:政绩优异者上,职务粗治者中,临事弛慢无状者下。御印纸卷,令知州、通判、县令、簿尉,自书课绩。大中祥符以后乃繁琐起来,一岁一考,三岁一任,几善几最,削足适履,请托之风日甚,奔竞之门大开,变白为黑,是非颠倒,治事者下下,巧佞者上上,是以官风衰败,政事荒废。神宗皇帝天资英明,锐意求治,新官制终于颁行天下,十卷典章,宏文赫赫, 足以垂世矣。”
沈括一向寡言,偶然发此宏论,嘉问洗耳恭听,至“新官制”云云乃摇首笑道:“垂世自可垂世,但不中用耳。”

沈括愕然。嘉问道:“存中明哲之人,乃不知此理乎?历代良臣,多出于开国一代,汉之萧曹张良,唐之房杜魏徵,我朝赵普曹彬,岂是科举、保任、堂选、磨勘所能造就者哉?是时本无将相之贵也。治平之世则不然,取富贵者纷至沓来,于是保任、堂选、科举、磨勘兴焉,天子选宰相,宰相选尚书,尚书选县令,无时势之峻,无淘沙之浪,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兼以序贵贱、别亲疏,君子小人一塌糊涂,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贤能者弃置,不肖者竞进。是以天子、宰相、尚书、司郎官无不一言以蔽之曰:得人难!得人难!乃改官制、正官名、罢保任之法、罢中书堂选,州刺史以上皆由天子自选,理当至公、至明、至正、至善也!而徐禧一出,数十万生灵涂炭,数百万财物蒙尘,使大宋国势伤损,平服西夏收复燕云十六州从此无望也。”

嘉问言语如锤,一锤锤击在沈括头上,疼痛难忍,继而五内沸然,三魂离舍,日积风寒湿热一齐迸发出来——沈括病了。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