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因建阿斯旺大坝而搬迁的“三座神庙”

著名的阿布辛贝神庙是在阿斯旺大坝修建前搬迁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高坝内形成了一个长六百五十公里、宽二十五公里的巨大水库——纳赛尔湖。197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努力和帮助下,将卡拉布萨神庙、拜特瓦利神庙和库尔塔西神庙整体搬迁到阿斯旺以南的纳赛尔湖西岸的一个小岛上,至此,这里形成了一个新的景点,俗称“三神庙”。到这里游览需要乘船,很多阿斯旺的旅行社都可以安排。2012年6月,我来此游览了三神庙。图片拍摄于此次旅行中,文字参考“维基百科”整理编写。

◆卡拉布萨神庙Temple of Kalabsha

卡拉布萨神庙始建于托勒密时代晚期,建成于奥古斯都大帝(公元前30年——14年间)统治时期,原址位于努比亚的尼罗河西岸是献给努比亚的太阳神梅韦尔(Mewe)的,也即希腊人熟知的Manulis ,但一直没有完工。

其结构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但它具有许多精美的浮雕,例如“圣殿内壁上的芦苇上出现的荷鲁斯的精美雕刻”。从Kalabsha的“圣殿室,楼梯通向圣殿的屋顶”,在那里人们可以看到圣殿本身和圣湖的壮丽景色。Kalabsha的庙宇墙壁上刻有一些历史记录,例如“罗马总督奥雷留斯·贝萨里昂(Aurelius Besarion)于公元250年雕刻的长铭文,禁止在庙中养猪”,以及努比亚国王Silko的铭文,雕刻于5世纪世纪,记录下他战胜了Blemmyes的战绩,以及一张他在骑马时打扮成罗马士兵的壁画。当基督教传入埃及,神庙被用作教堂, Silko是努比亚Nobatia王国的基督教国王。

卡拉布萨神庙的搬迁是由西德政府提供的资金援助,包括将神庙的1.3万块石块运输到新地址重建。为了表示感激,埃及把神庙的第四塔门送给了西德,现在矗立在柏林博物馆。在拯救神庙的过程中发现有可追溯到阿蒙霍特普二世(公元前1427年一前1400年)和托勒密九世时期的古老建筑的证据。

此图来自网络

此图来自网络

卡拉布萨神庙寺庙长76 m,宽22 m,是三神庙中最大的,我到来的时候,不知何原因,卡拉布萨神庙关闭,只能拍到几张外景。据资料介绍,湖边有一道石堤一直通往神庙的第一塔门,穿过塔门就是列柱庭院和有八根柱子支撑的多柱大厅。墙上壁画描绘的是各位帝王或法老和诸神在一起的图景。多柱大厅往里便是带三个房间的圣殿,其中一个房间的楼梯通向房顶,从那里你可以越过大厅和庭院欣赏到纳赛尔湖和大坝的无限风光。

◆拜特瓦利神庙Temple of Beit al -wali

拜特瓦利神庙位于卡拉布萨神庙的西北边,该神庙是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搬迁重建的。

它主要是拉美西斯二世所建,是拉美西斯二世在该地区建造的一系列神庙中的第一座,专门奉献给阿蒙雷(Amun-Re),雷哈拉赫蒂(Re-Horakhti),库努姆(Khnum)和阿努克(Anuket)神。它的名字拜特瓦利(Beit el-Wali)是“圣人之家”的意思。

神庙的一部分嵌入岩石中,正前方是一道用砖块砌的塔门,神庙很小,长约13米,宽约6米,整座神庙的面积约75平方米。

神庙前院的墙壁上有几幅描绘法老打败努比亚人(南面的墙上)和抵抗利比亚人与叙利亚人的战争(北面的墙上)的精美浮雕。

拉美西斯登基,接受努比亚的贡品

拉美西斯登基,接受努比亚的贡品

拜特瓦利神庙主殿最后部分的墙壁遭到过严重破坏。进门穿过前厅可到达拜特·瓦利神庙的小圣所。圣所长、宽均约三米,与古埃及建造的类似圣所相比显得较小。圣所的最显着特征是这三个雕像与众神一起,展示了拉美西斯国王。

最精美的要数那些拉美西斯坐在王位上接受战败的努比亚人进贡的情景,贡品包括豹皮、金戒指、象牙、羽毛和长相奇特的动物。尽管神庙里的浮雕已经有不太程度的残缺,但仍保存了多数的历史遗迹,并保留了大量原始色彩。

阿努克给拉美西斯二世喂奶和库努姆神给了他生命的浮雕

拉美西斯二世向荷露斯献祭的浮雕

◆库尔塔西Temple of Qertassi(Kertassi)神庙

卡拉布萨神庙的北面是库尔塔西神庙的遗址,位于湖边。此遗址原来位于Qertassi的砂岩采石场入口处,是一处未完工的建筑,其建于奥古斯都或罗马早期,最初有十四圆柱和围墙,现金残存6根孤零零的柱子和一根粗大的横梁,其中两根柱头装饰有哈索尔的头像浮雕,是为了纪念曾是采石场和矿工的守护神的女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