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书法札记之八:困学记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书图

困   学   记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1.项穆云:“岩搜海钓之夫,每索隐于秦汉;井坐管窥之辈,恒取式于宋元。”历来书史分野,以唐为限,在此前后,笔法结体为一大变。内藤湖南历史学有“唐宋转型”之说,实则书法亦有与之暗合处。此即孙虔礼所谓淳醨一迁、质文三变者,古质而今妍也。

2.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此老生之常谈也。惟周星莲云,晋书如仙,唐书如圣贤,宋书如豪杰。学者从此分门别户,落笔时方有宗旨矣。此真如隙中望月,不与人同,独具慧眼者。

3.安吴包慎伯论书时有隽语,云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义真挚,痛痒相关。余以为历来言字之上下呼应前后揖让者,以此语最妙。盖能自家常语中悟禅机得妙理者也。

4.司空表圣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以无盐梅,而其妙常在咸酸之外。”书亦何尝不如此!汉字写法,一类万同者也,而古人学养、趣味不同,遂能各抒性情,各具味道,各见异态。今人之弊,正在面目混同,时风所及,千人一面,字后无人,差乏味道。

5.顷读梁任公辑曾国藩嘉言钞,谓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当代印刷术勃兴以来,学书者所购字帖,往往汗牛充栋,可比王侯。然受字帖太多之累,见异思迁、日换一帖、一曝十寒者,正复不少。此亦是一病耳。禅家有所谓“多即是少”,此义不可不察。

6.尚有二公语足以互证。赵松雪云:古人得古刻数行,终身习之,便可名世。(言古刻数行者,实云墨迹之难得也。习一帖而名世,实字帖太少之意外收获。)朱子语类云:如载一车兵器,逐件取出来,弄了一件又一件,便不是杀人手段,我有寸铁,便可杀人。朱子此语,雅人深致,婉转可爱,实通于书理,而亦足令识者发一噱。

7.尝见沙孟海先生著文谈学书经历,沙老拈出“穷源竟流”四字以为要旨,深契我心。盖晋唐以来,名家辈出灿若群星,出入其中,若乏定见,不免眼花缭乱,必得理清头绪脉络,方悟草蛇灰线背后源流嬗变之理,知出处,识更替,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叹,庶几可免。

8.云间白蕉云:摹书得形质,临得性情,看帖、背帖则性情形质可兼顾。此话实开方便法门。今人学书,多倡导“精准临摹”,好事者每每以临摹示人,炫技自夸其能,一旦观其自运作品,多大失水准。此便是未通书理,仅能照猫画虎,缺看背功夫之故也。兼重看帖、背帖功夫,方可食髓知味,而登堂入室,得临创转换之妙谛也。

9.竹堂《读白蕉》书中云:“今人写行书者,多乏根基。”此语切中时弊。试观复翁,虽常以行书行世,其架子却来自楷书,故学白蕉行草者,先当有楷书打底方妙。循白之路径,以唐人欧虞筑基,得结体之理,再加钟繇小楷,得萧散之神,行书必有进境。

10.沈寐叟云:“宋以前,画家取笔法于书;元世以来,书家取墨法于画。”盖艺事两分,同源而异流,唐以前似尚有别,自东坡倡言文人画以来,骎骎乎复有合流之势,相互生发,互为补益,有足多者。揆诸当代名公墨迹,善书而不善画者,作品便少几分笔墨趣味,何耶?

11.米元章云:“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白蕉亦云“颜有俗气,柳有匠气,学者不可不知”。今初学仍多有从颜柳碑版始者,习之有年而笔法未能入门者,触目皆是。颜柳并非不好,只是学之不当,易生俗气耳,可不慎欤?

12.岁次庚子秋冬之际,习书之余得此,愚陋如我,偶有所思,辄笔而录之。虽为困学之语,亦斗胆献曝于此,因余深信:心若浩瀚,困境亦是征途。

来禽山馆南窗之下,二马头陀冯华书。

南宋 刘松年 秋窗读书图

作者简介:冯华,号二马头陀,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2014年开始临帖,2020年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年展”全国楷书作品展前100名、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学成果展前50名等。本文记述的是作者学习古代书论中的困惑与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