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诗词,诗人们都喜欢吃什么菜?白居易吃完笋后就不思肉了
《朝中措》
人馋起来是怎样的?朱敦儒是这样说的:
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薤。
肥葱细点,香油慢煼,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看来先生很好满足,早上的时候煮点桃花米,把自种的蔬菜做成咸腌菜,煮碗面食,放上小葱,浇上油,早晚来上这样一碗面片汤,简直美滋滋。
《吃茗粥作》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
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
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正值盛夏,酷暑逼人。储光羲便跑到山中友人家做客,那里有可遮荫的高大梧桐,但仍热得要让人解衣纳凉。
在友人家吃点什么东西吧,吃什么呢?夏天容易没胃口,所以储光羲他们就选择了“茶粥”和“蕨薇”。
唐代《膳夫经手录》记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
把茶烧煮成表皮呈稀粥之状,即为茶粥,也叫茗粥,其实这就是一种浓茶。
“蕨薇”则是指蕨菜和薇菜,这两个都是古代常见的野蔬,分布极广,遍布全国各地。
蕨菜和薇菜既可食用又可药用,营养价值高,吃起来清香适口,风味异特,是非常受古人欢迎的野菜。
食荠
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传夸真欲嫌茶苦,自笑何时得瓠肥?
看,陆游也喜欢吃蕨薇,但若真要挑一样陆游最喜欢的蔬菜,那还是荠菜占上风。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在古代是甘味的象征,而它不仅味甘美,药用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称之为“护生草”。
陆游诗中的“荠”可出现太多次了——“墙阴春荠老,笋蕨正登盘”、“汤饼挑春荠,盘餐设冻齑”、“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
陆游对荠菜是爱得深沉,在他的心目中,蒸羊羔、鲜河豚甚至都比不上一株荠菜美味。他不仅潜心钻研荠菜的各种烹饪技法,还每日也吃不腻,到了“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的程度。
《食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笋同样是古代的人气蔬菜。这首诗里,白居易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春笋,说一大早就有山夫抱着满怀的笋去早市卖,因为笋多,价格很便宜。
但便宜不代表不好吃啊,白居易就提了个吃法,说把笋放到煮饭的锅炉中,与米饭同一时间煮熟,这样出来的笋剥开壳后,露出的白色笋肉如同肌肤一样白嫩。
白居易爱吃笋,每天都吃也不腻,甚至时间久了,连肉也不想吃了。
这便让人想起苏轼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和“饱食不嫌溪笋瘦”,苏轼也同样是好吃笋的人。
刚到黄州的时候,苏轼就犯了“竹瘾”。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且不说这首诗里所表达的复杂心情,单从他自嘲的言语来看,说“平生为口忙”——一生为嘴到处奔忙,也是对自己的精准认知了。
初到黄州,苏轼看到这里三面环江,马上就想到以后能有鲜美的鱼吃了。又因为黄州多竹,所以他说自己好像闻到了竹笋的香味。
但其实这个时候季节已过,根本没有春笋可以吃。当时苏轼寄居僧舍,据说正是因为他这句诗,广智大师连忙命人做了一碗“扁尖笋汤”来给他吃,苏东坡闻到了笋香味,就心满意足了。
人间有味,食之心安。不管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事,这一口美味,都是最后最治愈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