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驰//矿工伟大

矿   工   伟   大(散文)

·马腾驰

2020年9月6日,是个星期天。几个人相约,去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煤矿参观。

同去的几个人中,我和贺海平先生曾在铜川矿务局(现铜川矿业公司)工作多年,海平又在下石节矿待过7年,属于重回故地,用他的话说,心里特别激动。同去的其他人光听说过煤矿,都没去过矿上,对煤矿很是好奇,乐意去看看,去转转。

车子出咸阳,上了高速,一路向北飞驰而去。

车上,我和海平不由得就说起铜川,说起各自原来在矿上的许多事。他说,在铜川工作那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矿上的人直爽热情、大气敞亮,好交往,不藏着掖着,不给人记仇。早上,为一件事跟你争执得脸红脖子粗,差点要动起手来,下午你可能还生着气,他却在家里备好了酒菜,叫你去喝酒。端起酒杯,两人相视一笑,啥都忘了!

我说,叫去喝酒,拿出来的绝对是家里最好的酒。喝酒,有大杯子,绝对不用小杯子。菜,要多上,碟子盘子要盛得满满的。不是说矿上人就多有钱,那是心实,心诚,好吃好喝要同朋友们一起分享。铜川因煤设市,人员来自五湖四海。煤城、移民城市双重身份的铜川,就有了其独有的城市气质、价值取向与精神特质。文化多元,相容共生,相扶相助,真诚互爱,坚韧不拔,精神昂扬。要真正总结起来的话,内容还真多,还真精彩呢。

说着话,很快,车子就到了被绿山包围着的下石节矿。

矿党委书记李国璧听说我们来,已在矿上等着。我们一到,在他办公室喝了口水,他就领着大家去矿上参观。

宽敞明亮的矿生产调度室,几十个大屏幕闪动着。采煤,从井下工作面,一直到煤出井口的每一个环节,全部的过程都被看得一清二楚。工作台上,一长排电脑屏幕上,井下作业的各个数据都显示了出来。科技发展,管理先进,煤矿生产已今非昔比,先进程度叫人惊叹。

在井口,李国璧书记边走给大家讲,这里是干什么的,那里是干什么的。从上班的班前学习室、更衣室、矿灯房,到工人从哪里入井,煤是怎么样运输上来的,再到工人升井后在哪里洗澡,他一一详细地讲解着。同去的人,不时有人插话,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休息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大照片,那是2005年1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下石节矿慰问井下工人时,和工人们在一起的照片。照片上,温总理戴着矿灯,身穿矿工工作衣,坐在工人中间。

当时陪同总理的李国璧书记说,照片就是在这里照的,这个凳子,就是温总理当年坐过的凳子。

他指着照片说,总理右边坐的是谁谁谁,左边坐着,后边站着的又是谁谁谁和谁谁谁。总理亲切地询问着旁边人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完后,他动情地对在现场的干部和职工们说:“煤炭是我国能源的主体,煤矿工人从事的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十分光荣,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得到全社会的爱护。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一定要抓好安全生产,爱惜每一个矿工的生命,让大家平安下井,平安回家。”

李国璧书记把温总理这段印在那张大照片上的讲话,给大家真情地读了一遍。

同去的几个人,细心地看着照片,听着介绍。有人还特意在温总理坐过的那条凳子上坐了坐,并留下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转到入井处的门口。门上有八个金黄色的大字:矿工伟大,劳动光荣。看到这八个金黄色大字,我心里猛地一震!很是感动!很是激动!这两句八个字太准确,太到位了,说得真是好!

我在铜川矿务局工作过那么多年,知道矿工工作的危险与艰苦,能真切体会到这句话非同一般的分量!在矿上,我干过文秘,在矿工报社也工作过,写过很多的材料、新闻稿件与不少的文学作品。我知晓矿工的伟大,我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角度赞扬过、歌颂过矿工。今天在这里,直接明了地看到这八个大字,那一刻心热眼热,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

我想,每天从这里入井的矿工看到这八个字,心里一定是热乎的,也会有那么一股自豪感。因为,他们的艰辛劳作是被认可的,是被人们尊敬了的!

这两句话八个字,是李国璧书记拟定的。李书记父亲是矿工,他从小在矿山长大,在煤矿上工作了40年,对煤矿、对煤矿工人他是最了解的,是满含深情的。他又是“笔杆子”型的领导,他拟出的这八个字两句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接地气,很是给力,我是非常尊崇与敬佩的!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说,这两句话概括得好。这个当口,恰巧从井口走出刚升井的三个矿工。他们头上的矿灯还亮着,黑黑的作衣,满脸的煤尘,只有眼睛和牙齿是白的。离开铜川煤矿多年,我再未见过矿工工作时的形象。

今天,猛地看刚升井的矿工,我心里一热,拉住走在前边的一个矿工师傅,说道,师傅,我也是咱矿务局的,原来在焦坪矿工作,我想和你合个影,可以吗?那位师傅笑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客气地说,好,好,可以,可以。于是,就有了我和那位师傅的一张珍贵合影。我之所以要和这位矿工师傅合影,是对矿工从内心深处真诚的尊敬,他们在黑暗幽深的环境里工作,把光明与温暖给了人间!他们,是真正值得大书特书的人!

当年我在铜川时,矿上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比现在要差许多。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在大山深处的煤矿上,许多人家就住在山上搭建的一个个牛毛毡棚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矿工们坚守矿山,无怨无悔 。他们每天从牛毛毡棚的家里走出,下了山,奔向井口,开始了一天紧张辛苦地劳作。

那时井下采煤,采用的是落后的炮釆,任务繁重,工作强度大,涝点(延点下班)是经常发生的事儿。一个班说是8个小时,常常是10个、10多个小时才能下班回家。所有的这一切,矿工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叫苦连天。他们吃大苦,耐大劳,以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团结的精神,长年累月奋战在井下。每逢重大节日还要夺高产,创佳绩,向节日献礼。他们默默地、几十年如一日地为国家,为社会做着自己的贡献。

这次到下石节矿,看到一排排崭新的家属楼。看到窗明几净,如酒店餐饮大厅一样整洁的职工食堂。看到像大城市一样开阔漂亮的休闲广场。煤矿,真正成了花园矿山,这是职工美好的生活环境。煤矿生产,也早已釆用先进的综釆技术,职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安全生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在矿荣誉室,李国璧书记给大家介绍着矿上获得的各种荣誉:“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煤炭行业文明矿”、“企业文化品牌矿”与“中国最美矿山”等等。这么多的荣誉,是下石节矿人用辛勤的汗水与不懈地努力换来的。每一个荣誉都沉甸甸的,都是让下石节矿人为之骄傲的!

下石节矿之行感慨很多,也勾起了我对过去在矿上工作与生活的回忆。煤矿,是一个有很多感人故事的地方。煤矿工人,是一个伟大的群体,他们的付出与奉献,世人不会忘记,历史会记住他们!

回咸阳的路上,“矿工伟大,劳动光荣”那八个大字,还有刚升井时那三个矿工的形象老在我眼前出现。我以“矿工伟大,劳动光荣”为题,连着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两组18张照片,我把我和那位矿工师傅的合影,放在了第一组照片的第一张。很快,就有六、七百个点赞和很多的评论与留言。

晚上,在回复那一条条满含深情的评论留言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看来,矿工伟大,劳动光荣,很多的人都懂!很多的人都认可啊!

2018年9月6日于驰风轩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已于春节前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该书已被国家图书馆与多家图书馆收藏。散文集《花本无心自在开》即将出版。

快递‖《背馍记》作者马腾驰签名本开始快递寄书

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已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该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全书36万字,由“心有沉香,何惧浮世”、“釆一缕阳光,温暖红尘过往”与“给心留一片宁静的地方”等六辑组成。

散文集《背馍记》,精选了包括作者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力的名篇《背馍》在内的86篇散文。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说:“腾驰的散文,我是喜欢的,醇厚自然而又情深意浓,他的文字里,纯净温馨的气息时时在涌动。他的散文语言朴素大方,不做作,不故作高深,以真切贴心的笔触写他的过往之事,写他的痛切感受与深长情怀。他很多的乡土散文,不仅仅是昔日生活的一个记忆,更是挥之不去常常萦绕于胸间的悠长乡愁,读他的文章,不由人要生发出许多的感慨来。”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原常务院长白描先生说:“腾驰的每一篇散文都用真情写就,饱含着深切的生命体验,读来格外动人。

“腾驰是近年来陕西很引人注目的一位作家,他书写的乡土题材作品,让一个时代的中国记忆复活,这样的作品是会传世的;而在我心中,他又是分量很重的一位朋友。”

(0)

相关推荐

  • “那片矿区”之七:苦乐年华

    "那片矿区"之七:苦乐年华 回过来说说矿上生活起居的点滴.我们都是俗人,无非烟火人生,衣食住行最能体现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矿工的工作服被称作"窑衣",一般为浅蓝 ...

  • 朱冬梅 | 如烟往事(第二十集)

    刘尽荣老汉有五十多岁了,也是本地人.他儿女都成家了,和老伴俩人一起生活.他家离我们这个煤矿也就二三里地.刘老汉是矿上的保安队长,他模样长得很凶,成天黑着个脸,就像谁欠了他几斗粮食似的.人们都对他敬而远 ...

  • 两代人的煤矿情

    矿工,工作非常辛苦,虽然现代化矿井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但煤矿仍是一个高危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 渭北黑腰带上的煤城铜川,经过好几代煤矿人的艰苦打拼与超常奉献,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朽贡献. 上世 ...

  • 东坡矿的昨天今天明天

    东坡煤矿位于铜川煤城东陲的印台区高楼河乡,与蒲城.白水.富平三县接壤,隶属铜川矿务局,是陕西省煤业集团管辖的企业. 在铜川矿务局的煤炭发展史上,东坡矿煤矿有着自己的位置.曾经为新中国的建设源源不断地输 ...

  • 王成祥丨长篇煤矿题材小说《我的兄弟我的矿3》选载六

    在激情与险恶中历练成钢(6) 矿上安排李巧风和另外一位老乡矿工家属陪伴井秋香,后事全权由他弟井军胜处理.姐弟俩没有任何非份的要求,一切按照矿上的赔付标准,两天时间就谈妥了.行政科依惯例让坑木场钉了一口 ...

  • 矿山半边天

    巾帼不让须眉,煤矿也是.半边天,妇女能顶半边天,是一伟人的英明论断. 人民公社时期的"家属生产队",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搞农业生产的.敖背山煤矿的家属生产队,可是一支很了不起.很出彩的 ...

  • 《平凡的世界》:书中揭示了这7个人生潜规则,很现实

    作者:砚无声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读来令我倍感亲切的书,作者是路遥. 之所以说它亲切,是因为书中几个主要人物来自农村,他们有父母兄弟姐妹,他们和小伙伴结伴上学,他们经历过清贫.饥饿.高考 ...

  • 老煤炭人的情怀

    老煤炭人的情怀 --作家赵东理先生<我也说矿山>出版 将近50年前的1972年9月12日,煤城铜川赴关中腹地礼泉县招工,50人的庞大队伍,等岗前培训结束,第一次升井就跑得剩下寥寥10余人, ...

  • 马六孩:创新技术引领全国煤矿生产

    生平简介 马六孩(1916-1998年),山西大同人,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大同矿务局白洞矿生产组副组长.同家梁矿马连掘进组组长.局工会副主席,大同市总工会副主席.山西省总工会副主席等职. 为 ...

  • 赵东理//矿山工伤 职业病

    矿山工伤 职业病 这个话题,还真不好说好.因为很难说说圆满! 前些年一位常给人民日报写社论的资深(女)媒体人说过: "了解中国,既需要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也需要深入毛细血管般的'胡同'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