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重歌泪未收 ——论贾宝玉《红豆曲》隐写洪昇梨园梦


红豆重歌泪未收
——论贾宝玉《红豆曲》隐写洪昇梨园梦
土默热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这首韵律凄美、回肠荡气的《红豆曲》,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在冯紫英家宴会上行酒令时唱的一首小调。自小说《红楼梦》问世以来,特别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播出以后,这首《红豆曲》不知感动多少同病相怜的读者,为之洒下一掬同情的眼泪;也不知打动多少红学家的心,为考证这首曲子的来龙去脉而呕心沥血。
可是,尽管红学家们费尽心机,辛苦爬梳,却始终找不到这首《红豆曲》的文学出处。这也罢了,没有其他出处就算《红楼梦》作者的原创吧。可红学家们又说不清他们心中那位作者曹雪芹创作此曲的动机,更解释不清《红楼梦》书中如此描写贾宝玉,悲悲切切吟唱《红豆曲》原因和理由。
只要是有心人读《红楼梦》,都不难发现书中描写贾宝玉吟唱这首《红豆曲》的蹊跷古怪之处:首先,这是在冯紫英家的宴会上,参加人有鲁莽粗俗的薛蟠,戏子小旦蒋玉菡,锦香院妓女云儿。这样的场合和对象,如何能牵动贾宝玉“相思血泪”?对着倡优莽汉“抛红豆”,诉相思,岂非缘木求鱼?
其次,故事的意境也很不协调:宴会上所行酒令及所唱小曲,冯紫英、蒋玉菡、云儿等人都是“皮肤滥淫”之辈的俗调,薛蟠之令之曲“一个苍蝇嗡嗡嗡……”,更是不堪入耳的流氓腔加文盲腔;唯独宝玉的《红豆曲》鹤立鸡群,充分展示出警幻仙姑所说的“意淫”的本色。万丛灰暗一点红,作者缘何如此命义执笔?
再次,红豆又名相思子,以红豆喻相思没有问题,但宝玉所吟并非普通的红豆,而是代表“相思血泪”的红豆;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来展示宝玉此时此刻那颗滴血的心、无尽的泪,则非这个庸俗场合所应产生的心理轰鸣!作者如此娓娓写来,必有其不得不如此宣示的理由!
百年红学多从胡适认定的那个曹雪芹出发,通过索隐考证方法反推《红豆曲》的奥妙。而《红楼梦》并非史书,而是一部世情小说,研究《红楼梦》的文化底蕴和文学源流,必须使用文化(文学)解析方法。下面,我们就从四则古典文学典故出发,来重新探究这首《红豆曲》的奥妙吧。
第一则典故:红豆相思与王维诗。红豆喻相思之典本出于南北朝昭明太子与慧娘红豆相赠表相思之故事,但真正使红豆与相思紧密相连并成为社会共识的原因,还在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诗人王维的《红豆》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诗的另一诗题是《江上赠李龟年》。
第二则典故:红豆相思与李龟年曲。李龟年与王维都是唐玄宗的御用供奉文人,也都是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和杨贵妃帝妃爱情的见证者。李龟年就是唐明皇的梨园班头,相传《红豆》诗就是由李龟年谱曲后,交梨园演唱,方流传开来成为千古名曲的。王维创作此诗之所以特意注明系赠李龟年之作,很难说红豆寓意与帝妃爱情无关。
安史之发生乱后,杨贵妃于马嵬驿“埋玉”,唐明皇逃往四川,百官皆窜辱,李龟年奔迫江潭(即潭州,今长沙)。当时诗圣杜甫也恰好流落于此,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每遇良辰美景,李龟年便在此演唱几曲梨园旧制,常令听者感慨系之泫然而泣。
据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记载,李龟年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曲》:“红豆生南国……”,又歌《伊州歌》:“清风明月苦相思……”,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显然,李龟年开元盛世在长安初唱《红豆曲》,安史乱后在江南潭州重唱《红豆曲》,都与唐明皇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爱情有着密切关系。
第三则典故:李龟年红豆重歌与《长生殿·弹词》。清康熙年间,江南才子洪昇按照白居易《长恨歌》的言情文学思路,以“专写钗盒情缘”的手法创作《长生殿》传奇。他借用了李龟年流落江南重歌红豆的典故,将李龟年在潭州宴席上唱《红豆曲》,改写为在金陵沿街唱霓裳羽衣曲,写出了《长生殿》重头戏《弹词》一折。
“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我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地把天宝当年遗事弹。”在金陵鹫峰寺大会上,李龟年声泪俱下,以“九转货郎儿”曲牌,倾诉“马嵬坡血污了天资国色;江南路哭杀了瘦骨穷骸。”“空对着六代园陵草树埋,满目兴衰。”《弹词》一折由此成为最感人的千古绝唱!
以上所述三则古典文学典故,能够通过文学解析与《红楼梦》中贾宝玉所歌“红豆曲”串联起来么?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再来看第四则文学典故:《长生殿》是洪昇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凝聚着洪昇戏剧人生的毕生血泪。洪昇“泪尽而逝”后,其子洪之震(字洊修)有一次去拜访父亲生前好友沈绍姬,沈绍姬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作感赠诗一首。
沈绍姬《寒石诗钞》卷十载有这首《喜洪洊修过存,并读其尊人昉思稗畦续集有感,赋此以赠》,全诗为:浮云流水两悠悠,五十年前亦旧游。万叠风波经九死(原注:洪家多难),一编词赋足千秋。青葙不堕魂堪慰,红豆重歌泪未收(原注:指长生殿填词)。玉茗主人应有后,寒光疏草重南州。
请特别注意诗作者沈绍姬所加“原注”的两个诗句。“万叠风波经九死(原注:洪家多难)”,指的是洪昇迭经“家难”,历尽“风波”,《稗畦续集》记载了他命运多舛的人生遭际。“红豆重歌泪未收(原注:指长生殿填词)”,则显然是以李龟年“红豆重歌”典故代指《长生殿》,并表达了洪昇为创作《长生殿》洒泪泣血填词的梨园人生。
让我们将《红楼梦》书中贾宝玉所唱“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与沈绍姬所吟“红豆重歌泪未收”诗句相对照,比较分析一下吧:二句诗句所用之典和表达的意境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如果根据沈绍姬的意图,给《红楼梦》书中的《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一句,也加上“(原注:指长生殿填词)”,完全是说得通的!
我们知道,《红楼梦》是以戏剧创作手法写成的小说,是《长生殿》旧瓶装新酒,同为“专写钗合情缘”的文学作品,写的是洪昇痴迷终生的“儿女真情”和迭经家难的“梨园梦”。我们再将沈绍姬所吟“红豆重歌泪未收”与《红楼梦》“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相印证,推断宝玉所唱《红豆曲》乃洪昇所创,应顺理成章吧!
由此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推测,沈绍姬不仅深知洪昇以“红豆重歌泪未收”之意境创作《长生殿》的“拟书底里”,甚至还可能亲自看到过洪昇以自己的“梨园梦”为素材所写的《红楼梦》小说,最起码也知道洪昇曾经写过“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这首《红豆曲》。一首《红豆曲》,足证《红楼梦》是《长生殿》“旧谱填新词”!
当我们根据以上文学解析,明白了《红楼梦》与《长生殿》的不解之缘后,前述《红楼梦》书中关于《红豆曲》描写的种种蹊跷古怪之处,就不难理解了。明末清初,文坛上曾掀起言情文学创作大潮,《红楼梦》书中写宝玉唱《红豆曲》前,宝玉与冯紫英、薛蟠、蒋玉菡等所行酒令之“女儿悲、愁、喜、乐”,就隐喻着当时对“悲欢离合”儿女情的不同文学见解。
我们不妨逐一分析一下这几首酒令和小曲:行酒令是宝玉提倡的,“宝玉笑道: 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众人都拍手道妙。”宝玉倡议的酒令是要说出“女儿的悲愁喜乐”,说到底就是要说出每个人对“儿女情”的看法。
冯紫英说道:“女儿悲,儿夫染病在垂危。女儿愁,大风吹倒梳妆楼。女儿喜,头胎养了双生子。女儿乐,私向花园掏蟋蟀。”说毕,端起酒来,唱道:“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你是个刁钻古怪鬼灵精,你是个神仙也不灵。我说的话儿你全不信,只叫你去背地里细打听,才知道我疼你不疼!”唱完饮了门杯,说道:“鸡声茅店月”。这个酒令中规中矩,但很平淡无味。冯紫英是个市民阶层中的知识分子,他的酒令,就代表着一般青年士子对“儿女情”的看法。
云儿说道:“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 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说完便唱道:“豆蔻开花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不得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唱毕饮了门杯,说道:“桃之夭夭。”云儿是个妓女,她的酒令体现了那个时代操皮肉生涯者的酸辛,小曲唱的有点委婉曲折表现的淫荡,这也是妓女阶层对“女儿情”的应有理解。
接着是薛蟠行的酒令:“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往里戳。” 众人听了,都扭着脸说道:“该死,该死!快唱了罢”。薛蟠便唱道:“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众人都道:“罢,罢,罢,连酒底都免了。”这个酒令十分可笑,粗俗不堪且文理不通。薛蟠本是个贵族家庭出身的粗鲁无知的地痞无赖,他的酒令,当然就是士大夫家庭中粗人蛮汉一流对“儿女情”“皮肤滥淫”的认知。
接着蒋玉菡说道:“女儿悲,丈夫一去不回归。女儿愁,无钱去打桂花油。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女儿乐,夫唱妇随真和合。”说毕唱道:“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唱毕,饮了门杯,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蒋玉菡乃是优伶,也就是戏子。他的酒令中规中矩,比较文雅,但也局限于戏剧界人士在那市井通俗小说戏剧流行时代对“儿女情”的通常理解,并未体现出作者要表达的“儿女真情”。
最高雅的酒令当然是宝玉行的:“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唱完,大家齐声喝彩,宝玉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宝玉是个秉持“意淫”理念的多情公子哥,是个一贯尊重女儿、歌颂女儿的情痴情种,他的酒令,当然是对“儿女情”的最好阐释,阐释的乃是情教流行时代的“儿女真情”。
洪昇创作《长生殿》初期,就曾与一些朋友坐在皋园,谈论对唐代开元天宝帝妃爱情的见解(见《长生殿》自序的记载)。洪昇很有可能就是根据这次“皋园论情”之朋友聚会,写出了《红楼梦》应冯紫英之约的家宴故事;并根据朋友们对“意淫”和“皮肤滥淫”的不同见解,写出了薛蟠、冯紫英、戏子蒋玉菡、妓女云儿那些歌咏“女儿悲愁喜乐”的各有特色并令人捧腹的小调。
当然,洪昇的《红豆曲》,也是根据自己对“专写钗盒情缘”儿女真情的文学见解写成的。在《长生殿·自序》和《例言》中,洪昇明确交代: “予撰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而中间点染处,多采《天宝遗事》、《杨妃全传》。若一涉秽迹,恐妨风教,绝不阑入。”这正是“红豆重歌泪未收”所显示的“儿女真情”。
红豆是相思的同义语,代表纯真的儿女真情,而《红楼梦》却将其写成了“相思血泪”,这也是从《长生殿》“红豆重歌”引出的文学意境。《长生殿》钗盒情缘从马嵬坡“埋玉”“回看血泪相合流”,到金陵城“弹词”“红豆重歌泪未收”,几乎无处不体现着“相思血泪”。《闻铃》一出中对唐明皇的“相思血泪”更作出了具体描述:
【前腔】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这点点滴滴的“愁人血泪”,不正是《红豆曲》“相思血泪”吗?《红豆曲》中“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等十个“不”的唱词,也正体现了作者“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良苦创作用心。
明末清初开一代风气之先、最具代表性的言情文学作品是汤显祖的《牡丹亭》,而南洪北孔的《长生殿》和《桃花扇》,则是这股言情文学创作大潮峰巅的压卷之作。棠村相国梁清标曾赞誉《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的《牡丹亭》”,沈绍姬也认为洪昇的“红豆重歌泪未收”,代表着“玉茗主人(汤显祖)应有后”,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宝玉凄婉红豆曲,作者哀怨梨园梦,厥义在此。
关于《红楼梦》“红豆曲”与《长生殿》“红豆重歌”关系的研究,笔者并非始作俑者,广东的姬健康朋友,辽宁的聂桥朋友,在这方面早已捷足先登,分别写出了文学解析文章,研究得细致而又精到。笔者不过是发现了洪昇朋友沈绍姬的诗后,做了一些综合阐述而已。
2019.1.11
==============================

默热先生更多红学研究文章链接

白居易“红楼富家女”辨析 —— “红楼”寓意追根溯源之三

透过唐诗看“红楼”二字的真实寓意 “红楼”寓意追根溯源之二

“紫塞”战鼓“惊破”了谁家的“红楼梦” ——“红楼”寓意追根溯源之开篇

红楼梦本义梨园梦(修订稿)

论《红楼梦》“女清男浊说”的源流和涵义

谈《红楼梦》中的三个无解典的准确答案 兼论《尸解》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红楼梦》 鹡鸰正论

五块石头证红楼 ——《红楼梦》作者的石头情结从何而来

论土默热红学的五项主证

从文学常理推论《红楼梦》作者(修订稿)

此梅溪非彼梅溪

《红楼梦》“文忠公之嬷”文学正解

脂砚斋缘何不识茶筅

《红楼梦》“真假有无观”源自昆曲文化

《红楼梦》作者是个作家

曹雪芹严正声明:我的《红楼梦》披阅增删权不容侵犯

红楼“菜蔬”好“闹热”

用唯物史观指导《红楼梦》研究

从蕉园姐妹酬唱诗词看林黛玉创作原型

柔情侠骨话西溪

《红楼梦》中秋节“桂阴谱笛”意境解析
绛珠仙子形象刻画参照了吴绛仙
《红楼梦》“情根历劫”与“风流公案”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六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五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四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三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二辑
“土默热红学”精彩文章第一辑

END

你若喜欢,点个好看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