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庙有这么一个美丽地方…
灵璧随笔
绿 飨 园
文 / 卜 凡
(网络配图)
从冯庙镇绿飨园回来的时候,心一直没有归处,世间万物都有它的独特,连混凝土浇筑的世界都有它存在的美感,何况是那样一处宝地。怕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情怀,已经侵蚀到我的血液里,关于田园、诗、酒、茶,我倾心的厉害,曲径通幽处,一弯月、一袭风,听八月蟋蟀奏曲,看一树一树的紫薇花在夏末秋初的季节里随细风微漾,萦绕鼻端的是太多美好,确是实在的舒心。
回廊几曲转折,每一处都是一景,从进园的第一步,时间既已内敛,唯余我十分肆意,放纵享受着,空气中蔓延着清新与自在,回归自然就是这么一件舒坦的事,这在城区已久不能置身体验。杨柳堆烟、乱红飞过,小雨瘦且密,诗一般朦胧,若此时能敞了心地在其间卧听风雨,又是一快哉妙事。这时沿着青石板从爬满紫罗兰的回廊间穿过,鸟声清脆婉转,一石一木,怡人雅趣更是惬意,远处仿有秘而不宣的惬意只等着自己一点一点去发现、去享受。
脚下锦鲤于池间戏水游乐,小桥流水于树影婆娑间交相辉映,更像是文化的载体,这大概也是绿飨园主人对于生活、对于艺术的追求与情节,岁月仿佛不经意间于此处定格。这是超脱于物质之上,对精神空间的极致追求,才造就了绿飨园“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状态。
远离了闹事的喧嚣,恬淡地面对这一处生态园,生命也似在此重受洗涤,将人重置于生命最开始的状态,陶渊明曾描述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以此番景象展现在我眼前,虚实相错间,叶与叶之间明暗交替、动静相宜,虽说并不是处处有景点,但参差不齐,高矮不一的植物在眼前错相呼应, 借景与对景相叠,已巧妙规划视角与置景的位置,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境生于象为”,夏的葱茏与秋的鸣叫此时就无处不在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在这里恰如其分。这么看着、想着,唐代诗人孟郊“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万物由我裁”,又跃然我脑海,可以说这就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最好注释。如若此时正值芳春,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又是一番好景,但春时又不若此时的生命力如此明显,真是纠结的紧,直想四季在此时 轮转,将草木明媚,冬的静穆也交织在一起,在深邃的天空下,在雨水冲洗过的黄杨与草地。
每走过一处即现另一种惊喜的感觉,如此令人期待神往,这些画面并不是静止而单调,混合着雨中泥土的芬芳,让人感叹大自然是如此的美好和令人感动。夜幕下的绿飨园更加迷人,飒飒秋风吹起,漾起的微光,与灯光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不得不说,有些景物,即使不能一直在眼前、身边,但一想起来,就觉得万物赏心、时光静好。
如此想来,到迫不及待的开始期待下一次在去领略享受绿飨园内这样的慢生活了。
(作者简介:卜凡,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宿州市民俗研究会研究员,花艺师,心素如简FLOWER创始人,灵璧蓝天救援队成员,93年生,热爱文学与公益,近年多在一些网络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