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火车去乌克兰摸底,几箱二锅头就能换回军事技术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当时的军事基础技术比较落后,需要从外国引进先进技术。当时中国主动出击,目的性很强,直奔军工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个人关系转让其技术成果。海军专家李杰表示,中国人坐一个星期的火车,从满洲里出去穿过西伯利亚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进行摸底调研,很快知道了对方有哪些技术可以进行合作,之后有大批的乌克兰专家赴华介入具体的武器装备研发项目。因此,乌克兰专家对于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

图注:舾装码头上停靠的4艘052C/D驱逐舰

比如,中国对于UGT-25000/DA-80的国产化,就得到了乌克兰专家的支持。乌克兰专家们以LM25000 COGAS为例,将这款效率比标准型LM2500要高得多的发动机介绍给中国科技工作者。要知道,美国海军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计划配备在“伯克”级驱逐舰上,但因重量和空间问题,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但是乌方专家采用S-S循环技术,将UGT-25000/DA80国产化机组可能应用在军用领域,最终支持了中国海军的052系列驱逐舰的发展壮大。

海军专家李杰还介绍说,中国通过轻工产品交换先进设备的方式,也很受乌克兰人民的欢迎。比如,有人用几箱二锅头或中国的小土特产交换一些东西,也有大宗轻工业产品换来在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实验,后来的技术交流,又上升到货币层次,比轻工产品交换更加的便捷,从而促进了中乌军事交流合作。

另外,还有一些航空技术产品,如L-15的气动布局、中型运输机“运-8”和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和改进上,双方达成了一些协议。有观点还认为,乌克兰帮助中国建造与“尼特卡”地面训练系统相类似的设施,用于舰载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教学,并向中国出售了4套阻拦索。

但是,海军专家李杰也清醒地看出,乌克兰的军工技术按此年来停滞不前,军工配套技术也比较偏门,单项技术虽然很强,但基础不牢,很难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己加倍努力,在中乌武器装备合作的基础上,未来走自主研发的康庄大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