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犯罪心理学——善恶只在一念间

阅读第1223天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六祖法坛》
稍微长大一点,都会知道世上没有所谓的好人,坏人之分。
今天你认为的好人,明天也许会让你深恶痛绝。
你认为的坏人,也许就是众人的救世主。
或许,在心中留存善心念头即可:不害人,但是也不要被人害。
01
昨天我对于罪犯所处的环境进行一些简要的剖析,其实从中也可以窥得一丝他们犯罪的动机。
今天看完书之后,我静静地思考了一个问题:世上,是否真的有人就想犯罪的?
就是他明明知道,做这件事情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并且也不是站在了所谓的道义角度。
我从内心希望是没有的。不过,众多的犯罪报告表示,存在这种人。
虽然,这种人也许之前经历了某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书中对于犯罪的人群进行了两类划分,我觉得有道理。所以,我个人觉得应该分成另外两种。
一种是被动犯罪,一种是主动犯罪。
被动犯罪是什么?首要就是在基本没有任何犯罪的念头下,实施了犯罪。
不过,这种犯罪,有可能会被定义为其他类型。
换言之,从法律的角度,严格来说不算犯罪。
比如自卫杀人。你遭遇持刀抢劫,你进行了反抗。结果那个劫犯太菜了,打斗中直接挂了。怎么办?
这个过程,绝大多数人也许就是想着能够活命,或者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损失。
不排除少部分人被激怒了,想着弄死丫的。不过,事情真的发生了,想必也算是被动犯罪类型吧。
还有,自己在家里放置了一瓶老鼠药,结果小偷进来的时候嘴馋,一不小心喝了一口,挂了。
那这时候,我觉得应该也算是无妄之灾了。不过,由于是在自己家中,也许算是平安。
如果是在野外放了一个夹子,把人给整到。估计不管有意无意,银制手铐可以了解下。
02
我在想车祸到底算不算被动犯罪呢?应该算是介于灰度之间吧。
就像有的人是喝酒开车,或者飙车,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结果糟了。
不能说自己没有责任,但是自己的出发点,应该不算是想着给别人带来灾难。
这种一旦出现,基本上就是给自己的人生蒙上了阴影。
最后一种被动犯罪,算得上是主动犯罪,但是我自己把它归结于这类。
就是有的人完全忍受不了某些压力,而做出的激烈举动。
就像你被人威胁,如果不怎样就杀你全家。你知道采用所谓的“正当途径”肯定没用,也许,就是铤而走险了。
这种除了说无奈,还能说什么呢?也许会有人苛责这类人如何如何,算是吧。就像原来提过的马加爵事件一样。
反正是尘归尘,土归土了。谁又说得清嘛。
主动犯罪其实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犯罪,前面那些“被动犯罪”,有些其实介于边缘之外。
这类主动犯罪的人群,第一类就是纯属报复社会的。
之前看过国内外的新闻,有些人就是拿着刀,或拿着枪,见到人之后,不管青红枣皂白就整起来。
我当时很蒙圈,为什么?因为在我的脑中,觉得犯罪应该是有犯罪动机啊。
后来明白了,这种也有犯罪动机,但是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不是追求物质,而是精神。
他也许遭遇过家庭,学校的一些不好经历,让他对整个环境失望了:身边所有的人,也许就应该毁灭。
当然,也有可能,这个过程中伴有一定的精神病。因为那种人,心理上一般也不见得多健康。
这类故事告诉我,要保持快乐的心情。其实,快乐,本来也可以很简单嘛!
03
最多的,就是怀有某种目的去犯罪的。比如我们看电影中的杀手,为了物质利益去接单。
再比如,某人得罪了你,你想给他找点不自在,挽回一点心理愉悦,也可能会如此。
这里原因太多,反正一般来说,可能涉及到个人的欲望有点刹不住车。
除了这种一般,肯定也有不一般。
书中说到一个例证结果:犯罪率与当地的物质成本上涨是成正比的。
我想了下,再补充一点也许更好,就是犯罪率和当地环境的稳定程度是呈反比的。
前者如果放到战乱地区,犯罪情况就不用赘述,各类文章和报道就是让人触目惊心。
三年前看《战狼2》的相关花絮,吴京就说到,在非洲那些国家拍戏,出门的时候身上要带点零钞。
另外,被别人用枪顶着头的时候,不要看,乖乖把钱给对方。
整个剧组的人被“幸运选中”过几次。更不用想象中东地区会是怎样。
而物质方面的因素,第一个让我想到的就是纽约。
其它都市如何我不清楚,但是纽约的犯罪率真的印象太深了。
因为这种国际大都市的犯罪数量是排在全美前列(前五)的。
当然,于此同时我也想到了印度地区,是否也会是如此呢?
物质条件贫瘠,犯罪率较高;物质条件极好,犯罪率也可能较高。为什么会这样?
看后者,我觉得和地区的关联度更大。如果城市的重心不在维稳,而是光鲜,那肯定就会走偏。
中国不管如何说,最近三十年以来的城市建设方面,我觉得是比较为突出的。
至少晚上你出去,不用太担心被抢劫。哪怕,那曾是原来的“十大暴力城市”。
04
物质贫瘠地方的犯罪率高,我觉得很好理解。毕竟,仓禀足而知礼仪,真的不是说说而已的。
也许会有特例,不过也仅是特例。
古人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可是,王勃这个官二代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没怎么关注那些流民过的什么生活哟!
这就好比职场中,员工的物质条件都没有基本保障,谈什么狗屁梦想。那就扯淡了。
最后一类主动犯罪,我想到了一些很奇特的行为。
之所以奇特,是因为那些人应该知道自己在犯罪,但是不会感觉自己是在犯罪。
古代有所谓的劫富济贫一说,我小时候也很憧憬这样的大侠风范。
后来发现这就是扯淡,有钱难道有错?不过是为自己抢劫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尤其那些贼寇,一边标诩着“替天行道”,一边干着打家劫舍毫不脸红。
他们如果真的取代朝廷,天知道会变成什么模样。
贪官,其实也是如此嘛。收着钱,明明是贿赂,但是会告诉自己:这是人家的心意。
看着别人一脸真诚,怎么好心拒绝呢?那还是朋友吗?
既然是朋友,再帮一点小忙,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两类人群,也许作为旁观者角色的时候,应该能够知道一二。
不过,当自己入局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借口,便可肆意妄为。
而大环境中的围观者,也许还会被蛊惑和同情。这,何尝不是那些所谓的“扶不扶”的进阶版呀!
【结语】
其实从犯罪结果来看,世人始终存在两种极端的看法:
一种是一刀切。只要犯罪了,那就是有问题的,可耻的,该受到惩罚。
另一种,当然是考虑犯罪原因,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态度如何,什么原因等等。
这两种念头,其实也会在一个旁观者身上产生,只要看是否与他相关。当然,这也是窥得他心理健康与否的明证之一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