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不是回族的老家,阿拉伯语也不是回族的语言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马寅先生的《对研究和编写回族史的几点意见——在一九八三年《回族筒史》座谈会上的发言》一文,我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官网上看到的。
该文发表在1984年底的《中央民族学院学报》上。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看,该文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但总体而言,三观还是蛮正的。
关于回族的族源问题,马寅先生在文章中说——
“有些人一讲,就说:我们是 '天方 ’来的, 是 '阿拉伯来的 ’ ,'麦加来的’。有的文章说阿拉伯人,是回族的'祖先’,有的戏剧和美术作品,也有意无意的反映了这种观点。近几年我接触过一些来我国访问的阿拉伯人,他们都很友好,但没有一位在谈话中说:回族跟他们是亲戚,是一家人。可是在我们一些回族群众心里,却认为阿拉伯是自己的老家。这不符合历史史实。”
至于为什么不符合历史史实,我上截图。(见图)
呵呵,回族明明绝大多数都是汉族血统,先祖就算有那么点外国血统,入华夏也有7、8百年了。有些人却不顾真正的一家人,在心理上使劲认同阿拉伯人,只能佩服宗教的洗脑能力真强大。
关于历史上回族和其它民族的关系问题,马寅先生的文章属于各打五十大板。(见图)
马寅先生还把族群矛盾的根源,归结为阶级压迫——就是回族群众和其它族群群众都是好的,主要是剥削统治阶级在使坏。
但是我觉得,那个1300多年前为阿拉伯原始社会量身定制的一神教宗教文化,对回族群众造成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主因之一。
关于回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文化的问题,马寅先生在文章中驳斥了“汉语汉文不是回回的语文,只有阿拉伯文才是回族的文字,学阿拉伯文才是回回的根本”的说法。
理由:
1、阿拉伯文从来就不是回族的文字,回回先民使用的语言十分复杂,没有统一的共同语言。阿拉伯语只有一小部分人使用,此外,还有回鹊语、蒙古语、汉语和波斯语、中亚各族语。在通用汉语之前,回族根本没有共同的语言,更别提形成为一个民族了,直到明朝,他们才通用汉语,形成了共同的语言。
2、日常不讲阿拉伯话,这个阿拉伯文怎样使用呵,这是行不通的。因此回族的“根本”,不是阿拉伯语文, 而是汉语文。
我特别注意到,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以致前两年在某些地区,出现一股学阿拉伯文的潮流,不少适龄儿童不到学校学文化,却去清真寺读阿文。”
我倒,马寅先生1983年说的话,拿到现如今的2021年,也完全没有违和感。
马寅先生还苦口婆心地劝回族群众好好学习汉文、学习文化知识,不要不上学,光念经,也不要跑去学习外国的阿拉伯文。(见图)
这里面最让我感叹的一句话是——“建国三十多年后有那么多回回干部、教育家、学者,为什么不管一管,解决这个问题呢?”
现在又过了将近40年,回头一看,得,那么多回回干部、教育家、学者,甚至我们的民族工作部门,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还是首推“三入”(入寺、入土、入口)工作。
关于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问题,马寅先生坚决反对族教捆绑,他引用了延安《回回民族问题》一书中的说法,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见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