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汤和目睹了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戮...
1388年,汤和目睹了朱元璋对功臣的屠戮,他再三斟酌,决定解甲归田。一天,汤和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驰骋疆场了,希望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
朱元璋假意挽留一番后,便果断地答应了汤和的辞职申请。当即解除汤和的兵权,赐宝钞(纸币,类似银票)五万,在凤阳给汤和修建养老的大别墅。汤和暗思自己做对了,谢恩后,便带着赏赐回府,收拾东西,准备返乡。
不料,没等汤和收拾完,朱元璋又把汤和召进宫,对他说:“如今倭寇时常骚扰沿海,你虽已年迈,还是再请你替朕一行吧!”
汤和早年在收降方国珍,攻打陈友定时,曾屡屡指挥水师,积累了不少海战经验。在朱元璋的所托之下,汤和到沿海巡视了一趟,向朱元璋提出在江浙沿海一带设卫所59座,选壮丁三万五千人筑城的计划。
朱元璋当即批准,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因沿海百姓家中,大都有子孙被选去修城,所以民众怨声载道。汤和却说:“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复有抱怨者,齿吾剑。”
意思是说:为了长远打算,眼前的一点民怨不能太过在意。大概一年后,沿海的59座卫所全部修成,然后选取壮丁,分别守卫,有效打击了倭寇。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屡屡被倭寇所扰,因当年汤和修筑的卫所仍十分坚固,所以江浙赖以自保,百姓纷纷立庙祭祀,歌颂他。由此,也体现出汤和在国事上的大格局。
卫所修筑完毕后,汤和回京复命时,凤阳老家的别墅也已修好。汤和便带妻子儿女去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十分高兴,又赐汤和大量金银财物,还特意下诏褒奖,暗示其他将领学习。
1388年,大明朝已经稳固,正是享福时候,汤和怎么要辞职呢。原来汤和的领导朱元璋,见大明朝已经稳定,再也不愿意将领们手握兵权了,便有计划地清理功臣,比如一个“胡惟庸案”,被牵连诛杀者高达三万多人。而且自从胡惟庸被诛杀后,朱元璋就废中书省,废丞相之位,把中书省分化为六部,国事统一有六部分理。
同时,还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只有统兵权,无调兵权;兵部只有调兵权,无统兵权;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又直接听命于皇帝。如此一改,皇权大大增加,武将和文臣的影响大大缩减,不管是文臣还武将,再想举兵造反,难之又难,所以明朝自朱元璋之后,大都是藩王造反,少有将领造反,因为朱元璋直接把将领造反的根基给拔掉了。
朱元璋大肆牵连诛杀功臣,一系列的小动作,汤和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日子一久,汤和就琢磨出了味道,他明白这是朱元璋见帝业已成,准备卸磨杀驴。而功臣们大多还没有意识到兔死狗烹的处境,不懂得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智慧,所以擦净了脖子,正等着朱元璋的屠刀呢!
但汤和聪明,他清醒地意识到,再不隐退,怕是就会落个和胡惟庸一样的结果了。史载: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曹国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赐钞治第中都,并为诸公、侯治第。
所以,汤和赶紧向朱元璋交兵权、辞官;朱元璋见汤和会来事,很高兴,特意发诏书公开嘉奖,想借此暗示其他将领,效仿汤和上交兵权、辞官。无奈,汤和是独一份。所以,明初功臣,大多又走上了胡惟庸的老路,比如后来的李善长、蓝玉等人。
汤和在修完59座卫所后,顺利地回到了老家的大别墅。但朱元璋还特意发了一道恩赐:“每年一次上京朝见。”
不仅如此,汤和回到老家后,还注意到府邸周边,总有些人在盯着自己。他明白,这是朱元璋还是对自己放心不下。汤和明白,只有朱元璋放心,自己才能安身。汤和效仿历史名将的保身之法,将近70岁的汤和,做出一件爆人眼球的事情:纳了一百多位小妾!(媵妾百余)
此事传出后,世人、朝臣纷纷嘲笑汤和好色,堕落腐化,而朱元璋却对汤和终于放下了戒心。汤和也就成了明初功臣中,唯一“主动辞官”,而得以善终的功臣,汤和在70岁高龄去世后,朱元璋不仅追封为东瓯王,还赐他子孙200多年的富贵,直到明朝灭亡。
纵观明初功臣,大多被屠戮,而汤和得以善终,正是得益于他深谙伴君之道,深谙与领导相处的智慧。他懂得向领导示弱、释疑,懂得真正的智慧是大智若愚,所以我们应多读历史故事,从历史事件中吸收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和领导相处的大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格局,用智慧谋国、谋身、谋事。
《智囊全集》不仅收集了汤和、朱元璋的故事,还收集了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令人叫绝。
众多名人对此书都爱不释手,纪晓岚一日三阅,曾国藩当做枕边书,康熙称为国之利器,只许内部传阅,杜月笙感慨说:'读懂这本书,才算读懂了社会。'看过此书的人,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趋吉避凶,令人惊叹。
#双11好物节#下方链接足足六本,有白话文翻译、图文并茂,简单易懂,想学习、提升自己的读者可点下方链接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