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重立突厥可汗(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十三)

起初,突厥突利可汗的弟弟结社率跟随他入朝,被唐廷任命为中郎将。结社率在家中行为强横,因突利对他斥责而心怀恚怒,于是诬告突利谋反,唐太宗见他们兄弟相争,因此轻视结社率,很久没有升他的官。结社率于是暗自纠结旧部,得四十多人,图谋乘晋王李治四更出宫,开宫门出仪仗队的时候,乘马驰奔通过宫门直抵皇帝御帐,可建夺位大功。做好了准备工作后,结社率等簇拥着突利的儿子贺逻鹘夜间潜伏在宫门外,不巧赶上刮大风,晋王李治没有出宫。结社率担心天近拂晓,遂急忙带兵硬闯行宫,他们穿过四道幕帐,胡乱向里面射箭,把宫廷卫士射死了几十人。折冲都尉孙武开等率众卫士拼死抵抗,经过很长时间的战斗后,结社率终于被击退。他们驰入御厩中,盗走马二十多匹,向北逃走,渡过渭水,想要回到本部落,结果被唐朝追兵追到杀死。贺逻鹘因是突利之子,唐太宗加恩免死流放岭南。

自从结社率谋叛后,上书言事者多说突厥留在北河之南有很多不便。贞观十二年秋七月庚戌(初九),唐廷诏令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李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可汗,赐给鼓和大旗;命突厥以及安置在各州的胡族都渡过黄河,回到他们的旧部落,让他们世代为唐帝国的屏障,替唐帝国保卫边塞。突厥人都惧怕薛延陀,不肯走出塞南。唐太宗派司农卿郭嗣本赐给薛延陀玺书,对他说:“颉利可汗已然败亡,他们的部落都来归附大唐,朕不计较他们以前的过失,嘉奖后来的善举,待其官员皆如朕手下的百僚,视其部族民众皆如朕之百姓。中原王朝崇尚礼义,不毁灭别人的国家,先前打败突厥,只是因为颉利一人有害于百姓,实在不是贪图其土地和人口牲畜,我一直想替他们重新立一个可汗,所以将投降的突厥各部落安置在河南一带,听任他们畜牧。如今他们人丁兴旺,户口滋生,朕内心非常高兴。既然已答应另立一可汗,便不能失信。今年秋天我将要派突厥北渡黄河,恢复其故国。你们薛延陀受册封在前,突厥受册封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你们在碛北,突厥在碛南,双方各守疆土,镇抚本族各部落。如有越境劫掠,我大唐就要发兵,各问其罪。(颉利既败,其部落咸来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后善,待其达官皆如吾百寮、部落皆如吾百姓。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害,实不贪其土地,利其人畜,恒欲更立可汗,故置所降部落于河南,任其畜牧。今户口蕃滋,吾心甚喜。既许立之,不可失信。秋中将遣突厥渡河,复其故国。尔薛延陀受册在前,突厥受册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尔在碛北,突厥在碛南,各守土疆,镇抚部落。其逾分故相抄掠,我则发兵,各问其罪。)”薛延陀接受了诏令。

于是,朝廷命李思摩率领所辖部落在河北碛南一带建立牙帐,唐太宗亲临齐政殿为他们饯行。李思摩泪流满面,他端酒杯对太宗祝道:“我等败军之旅,本当化为尘壤,幸遇陛下保全我们,又立我为可汗,我愿千秋万代永远侍奉陛下。(奴等破亡之馀,分为灰壤,陛下存其骸骨,复立为可汗,愿万世子孙恒事陛下。)”唐太宗又派礼部尚书赵郡王李孝恭等人携带册封文书,就其部落聚居地,在黄河边筑立祭坛而正式册立他。唐太宗对身边大臣说:“中原王朝是树木的根基,四方民族乃是其枝叶;割断树根以奉养枝叶,树怎么能生长繁茂呢?朕不采用魏徵的谏言,差一点狼狈不堪。(中国,根干也;四夷,枝叶也;割根干以奉枝叶,木安得滋荣!朕不用魏徵言,几致狼狈。)”又任命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阿史那忠是苏尼失的儿子,唐太宗待他甚厚,还将宗室女许配给他。等到他奉职出塞时,他心中仍然留恋唐朝,每次见到朝廷来使必定流泪请求入朝侍奉太宗,太宗下诏答应其请求,允其回中原。

唐太宗吸取了以前的教训,重新把突厥残部集结起来,发配到边疆作为大唐帝国的屏障,同时也作为制衡薛延陀的力量,可谓是得“以夷制夷”之精髓。

(0)

相关推荐

  • 唐初名将可汗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604-655年),亦称阿史那社尔汆,突厥人,唐初名将,东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十一岁即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628年,自立为都布可汗.635年,率部投唐,封左骑卫大将军,尚 ...

  • 唐太宗再立太子(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三)

    皇太子李承乾获罪被幽禁后,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太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和刘洎也劝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则执意要立晋王李治.唐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 ...

  • 唐太宗评论诸臣(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三)

    唐太宗对司徒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能自知过错,你可以对朕真说朕所犯下的过错.(人苦不自知其过,卿可为朕明言之.)"长孙无忌答道:"陛下的文德武功,是我们这些人怎么赶都 ...

  • 唐太宗谋讨高丽(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十)

    唐太宗贞观十七年九月庚辰(初四),新罗派使臣来朝,称百济国攻取他们国中四十多座城,还和高丽国联合,图谋断绝新罗到大唐的通道,因而请求大唐派兵救援.唐太宗命令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带着皇帝的玺书前往高丽国,玺 ...

  • 唐太宗翻阅起居注(资治通鉴卷一九七之七)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对以宰相身份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之事,都不让君王看,这是什么原因?(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房玄龄答道:"史官不虚饰美 ...

  • 张玄素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十八)

    唐太宗听说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多次行谏,便提拔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行左庶子职. 有一次,太子在宫中击鼓,张玄素叩门直言切谏:于是太子将鼓拿出来,当着张玄素的面毁掉.太子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出宫接见属下官吏,张 ...

  • 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十七)

    魏徵向唐太宗上了份奏疏,他在奏疏中说:"在朝的众位大臣中,担当掌管枢密机要的,朝廷虽委以重任,但对他们的信任还不够笃诚,所以有的心存猜疑,抱得过且过的应付态度.陛下对大的事情较为宽容,却对小 ...

  • 唐虞不能化其子(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十六)

    戴州刺史贾崇有个下属犯下了十恶之罪.按照当时的惯例,御史连同贾崇一起弹劾.唐太宗接到弹劾后说:"以前唐尧.虞舜这样的圣王,他们贵为天子,也不能感化他们的儿子:何况贾崇不过是一个刺史,他难道能 ...

  • 廉慎者寡,贪求者众(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十五)

    侯君集攻破高昌国的时候,私下掠夺了大量的珍奇宝物:他手下的将士们知道后,也都竞相偷盗.侯君集上梁不正,对手下的人也就不能约束,结果被有关官署弹劾.唐太宗接到弹劾后下诏将侯君集及相关人等拿入狱中.中书侍 ...

  • 刘仁轨轶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五之十四)

    起初,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获罪被抓入狱中,他自恃自己品秩高,对陈仓尉.尉氏人刘仁轨肆意谩骂.刘仁轨大怒,下令将其乱杖打死.岐州州官将此事上报朝廷,唐太宗听报后大怒,下令将刘仁轨斩首,并说:"县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