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周岁特刊】我从《泾渭文苑》起步/ 张杰
我从《泾渭文苑》起步
张杰
文学,我是从《泾渭文苑》起步的。今年元月16日,张彦主编发了/我的《组诗一束》,鼓舞和激励了我,使我有了登堂入室文学殿堂的梦想,再有了以后的一篇一章。算起来,我真正的文学生涯还不满周岁。在《泾渭文苑》即将华诞一周年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泾渭文苑》,感谢张彦主编。
我的文学积淀是在学生时期,记得在郭村完小上高小时,家在西阳坊的郭新民老师教我班语文,他的毛筆字和文才都是全校师生特别佩服的,也是我在学校最为熟悉和敬爰的老师,他对我的作文和周记多有赞赏鼓励,在我的作文后面常有"文字通顺,真实生动,富于感情"等评语,并有两个大字,登刊。所以学校的壁报上总有我的所谓文章。我要感谢郭老师对我的培养,愿他老健康长寿。
上大学后,陕西师大的图书馆使我大开眼界。由于再也沒有上中学时每个周日回家背馍和参加农业社劳动的困绕,我能专心在图书馆坐一整天。师大当时有一个专供内部的校刊,叫《青春火花》,其实就是一个油印的期刊。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已很能引起学生们的关注。我有幸被物理系送去当编辑,因工作负责成了编辑组长,负责一个栏目,而后成编委,竟到了副主编的位置。但我自己从来沒有把这当回事,只是一种业余爱好。
参加工作后,就一心教书,没有他想。退休后又有人聘请去授课或作教学管理,直到2015年起,才真正闲下来。像我这样的人,总觉得闲着难受,只是散步遛弯不行,练书法,纸笔买了好多,唱全民k歌,还拉起了二胡,看诗词,古书又堆上了,时不时也乱诌几句,整理一下,还有不少。
梁家齐老师是我老伴的小学老师,他们互有微信,师生群中常走动。记得有一天,梁老师给老伴发来他的一首七律,<游乾陵白牡丹园>,老伴拿给我看,由于我正在学写诗词,就试着和了一首,竟得到梁老师的称赞和鼓励。我的热情来了,就求梁老师有新作就发来,后连旧作也求来了,就这样的一发一和,很有兴趣,在梁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不少。
一次我从梁老师在《峰阳文苑》上的诗文中得到了张彦的讯息,记下来,开始给张彦发稿,起初也沒多想,直到张彦将我的稿子筛选成<组诗一束>,在《泾渭文苑》上发表,才对我有了震撼,从此才热情奔放,此时,我已过了七十八岁生日。
《泾渭文苑》是我文学的摇篮,在这里才从文学的襁褓中走出来,后又游走在几个文苑。在《乾陵文苑》中,我要感谢李木子,他给了我点穴一样的好多指点。我与白身布衣已成很好的朋友。郭新民老师,张彦,李木子,白身布衣,都是西阳坊人,我咋与西阳坊这么有缘,记得西阳坊有个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堂,有个介子推庙,西阳坊真是村大、人杰、地灵呀。
作者简介,张杰,陕西省乾县梁村镇大坡口村人,1965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大物理系,毕业分配到北京市昌平县教育局编写《乡土教材》,后去上庄中学任教并在贫下农住校工作组的领导下,负责学校工作。1973年元月调回兴平国防五一四厂子校任教,并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在西安受聘于几个民办中学任教并管理,直到2015年才推掉所有事情,开始学习摸索着随意乱写,曾受到梁家齐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偶尔看到《泾渭文苑》并知有以张彦为主编的好多乾县喜欢文化的人群,倍感亲切。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顾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