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近代的宗教改革,源自一项中国传来的发明

文/大卫·施耐德

公元1400年左右,约翰内斯·谷登堡在德意志地区的美因茨出生。

近代印刷机的创造者谷登堡

尤利乌斯·恺撒离世后不久,美因茨就作为罗马的要塞建立起来了;到15世纪时,这里已经发展成为一座重要的小城镇,是欧洲主要的犹太教学术中心。

黑死病在谷登堡出生的数十年前横扫了美因茨,人们把疾病归咎于犹太人群体,认为是他们“向井水中投毒”,数以百计的犹太人在市中心广场上被活活烧死,这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典型的现象。

瘟疫让美因茨的居住人口从2万人减少至6000人,剩下的莱茵兰人只能另寻瘟疫的替罪羊,同时又无力承担已经腐败至极的教会提出的无理要求。

谷登堡的家族在当地铸币厂参与帝国货币敕造工作,他从小对铸币工具非常熟悉,包括凸模(punch)、凹模(die)、铸模(mold)。

“令人吃惊的是,约翰内斯·谷登堡自幼就被一群工匠包围着,他们能够在钢铁上刻字,其分辨率至少是现代激光打印机的6倍,甚至可能是60倍。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授予了美因茨制作帝国货币的权利,随之而来的是对新设计和新凸模的需求。”

在15世纪早期的莱茵兰,制作印刷机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对于工匠来说都已经触手可及。大量使用木螺钉和曲柄臂的压力机,自古以来被用于制酒或榨油,接近15世纪时也用于干燥纸张。

凸模在手工艺行业已经很常见,用于制作奖章、硬币、盔甲和装饰品。纸张早在几个世纪前就从中国传入,而纺织业者已经非常熟悉油墨。时机已经成熟,只等一位创新者连点成线,发动革命。

谷登堡在一个金匠家庭中长大,应该亲眼见识过在凸模上刻印单个字母的艰辛。据估计,一个技艺娴熟的凸模工匠需要一整天才能制作出一个凸模;一页标准印刷纸大约需要3000 个凸模。也就是说,10 个工匠组队工作一整年,才能制作出足够的凸模来填满一页纸。

“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噩梦,在经济上毫无成功的希望,完全不切实际,比中国的印刷术差10 倍。”约翰内斯·谷登堡的创意并不是发明活字(type)本身,甚至不是凸模,他的突破性贡献来自一个独特而巧妙的想法——铸造模具,并使模具可以重复使用。

他构想出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形式,一种避免每次印刷完字母后都需要重新铸模的模具。两块立体的L 形模具头尾相接包围着凹版(matrix),铁弹簧则用来固定这些可以活动的模块。这种“斜接式”(miteredtype)模具还有利于制作出尺寸相同的字母,使印刷效果更具视觉美感。

因此,从根本上说谷登堡的媒介革命是一系列过程:先是制造阳模(patrix,即凸模),然后是阴模(即凹版),手动铸模,最后创造活字。

他改变了世界,但并不是像我们通常总结的那样“ 发明了印刷机”,而是发明了一种能够快速打造出可重复使用模具的方法,这种方法才是巨大的进步。

谷登堡是个追求经济效益的资本主义者,但他未曾从自己的发明中获利。事实上,他去世时身无分文,且鲜为人知。

油墨、印刷和纸张的实验继续进行着。人们发现橡树瘿(黄蜂幼虫在橡树上形成的球状物)中的化学成分与烟灰、油和水相结合,可以制成理想的印刷油墨。使用动物脂肪为纸张上浆的过程也得到了优化。

谷登堡和他的搭档曾致力于控制纸张的湿度,一张湿度完美的纸可以更好地吸收凸模上的油墨。接下来便是其杰作印刷版拉丁语圣经通行本面世的时机了。

谷登堡印刷机

放眼乾坤,这部作品在任何意义上都堪称杰作。“谷登堡宏伟的印刷本圣经,两卷共计1 275 页,不仅在美感上可以与手抄本相媲美,在精确度方面还要更胜一筹。一场媒介革命正在酝酿。不过,它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革命性,这一点最为关键,否则没有人会购买。”

其实,印刷本圣经呈现给当时世人的是一种新的书写文字形式,由于中世纪的抄写都非常精准,这套新式的印刷书籍在人们的眼中,可能是一部华丽而优雅的抄录艺术作品。

谷登堡以其惊人的才华和坚韧最终获得成功,但他几乎将一切都输给了他的搭档和同事们,自己勉强维持生计,才秀人微。他制造了史上最伟大的出版物之一,也就此引发了一场革命—宗教改革——让统一的天主教面临永久的分裂。

近代印刷术引发的宗教改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