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谈谈 — 为什么唇腭裂医生的观点常会不一致

医生对同一疾病有不同的观点在医学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在唇腭裂的治疗中,就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临床医学历史和唇腭裂畸形特点两方面谈起。

1

临床医学一是门实践性学科

首先临床医学一是门实践性学科,通俗点讲,就是先实践即看病治病,然后根据疗效和并发症,再总结成理论与方法的经验性学科。这一点与理工科领域的机械设备有本质的区别。以设备为例,工程师可根据某种已知原理,由制备好的零部件组装而成一套新的完整设备,所以,一旦设备出了问题,必定是某一零件出问题,查找和修理自然有的放失。

相反,医生对人体的认识是由外至内的推敲揣摩过程,经常还不得不先进行试验性治疗,根据结果再修订总体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会有不断的检验和修正。因此医学的精确性比不上理工科学的水平,这也是国际上一直在争论,临床医学到底属不属于科学范畴的原因。说到这儿,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设备等产品,市场可以要求三包和退换货,而医疗则无法实现;产品可以纳入消协管理,而医疗质量是不能按消费产品服务去管理的。

2

制定序列治疗的原因

再说到唇腭裂的治疗,多在患儿出生后的早期阶段,且要兼顾形态与功能两个方面的目标。虽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结果,亦有所预期,这也是为什么能制定出序列治疗的原因,但对各种不同治疗方法后,合并产生的结果中的因果关系认识还难以统一,这是因为,对每个患儿来讲针对每一种畸形,只有一次手术机会,所以医患双方都无法通过比较同一患儿的两种治疗结果来筛选最佳方法。而每个医生为患者或患儿选择某种治疗方法的理由受到医生掌握该疾病的知识背景,既往治疗成败经验,对畸形情况的分析判断水平,所在单位的软硬件条件限制,美学艺术方面修养,甚至思维逻辑方式等影响。

例如石冰团队最近提出的腭裂修复术中不做松弛切口的SF法,就得到不少同行疑问:“做松弛切口有什么不好?”姑且不说不做松弛切口的好处,退一步说,就算松弛切口没有更多的坏处,也不该做呀。又有人说“那可能增加术后腭瘘率”,姑且不说我们的随访结果并无明显增加腭瘘的情况,就算有所增加,不影响腭咽闭合的腭瘘,又有何妨。既不影响语音恢复(本团队腭咽闭合完全率高达94.38%),又不影响颌骨生长发育,相对于可能让患儿遭受牙颌面畸形,需等待成年后行正颌外科矫正的风险,孰轻孰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做松弛切口的优势不辩自明

事实上,这体现出医者逻辑思维模式间的差异。

3

尊重客观事实,改进治疗流程

再如本团队发明了华西鼻夹后,将唇裂修复前的正畸治疗改为术后鼻夹替代,使患儿减少就医次数和父母繁琐的护理内容,也是通过逻辑辩证的角度改进治疗流程,进而改变方法的例证。

鼻夹角度图

通过上述分析,大家不难理解,为什么对唇腭裂的治疗时间和方法经常会在媒介和医生咨询中得到不一致的答案,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与人文问题,预计还将在唇腭裂治疗史上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美国唇腭裂协会统计,目前国际上同时竟然有198种流程和方法不完全一样的序列治疗方案在开展。所以想得到众口同声的答案真的很难,还是选择尊重客观事实为好。

爱心修复 笑语新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