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课后答疑| 疫情会对干细胞申报有促进作用吗?
《博雅细胞学院》第1课已经在3月6日开课啦。江苏大学教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晶线上分享了疫情当下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应用。
课后,许多学员在博雅干细胞公众号后台留言互动。以下挑选4个热门问题,并邀请到了李晶主任进行答疑。
Q1
学员@先森在博雅干细胞后台提问:
在治疗肺纤维化时,移植的干细胞能否分化成肺泡细胞,使纤维化的病变恢复呼吸功能?
李晶教授:
肺纤维化,临床有很多种类型,原因未明的称之为特发性肺纤维化,为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这类疾病多数呈慢性进展性,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加重的活动性呼吸困难,常伴干咳。90%的病人可在双肺基底部闻及吸气末细小的Velcro啰音。肺功能不断下降,平均生存期较短,据医学院校的教科书《内科学》认为,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2-3年,但个体差异较大。
抗纤维化药物毗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对本病有一定效果,但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肺移植,可是肺移植的相关问题很多,包括严重的排斥反应、需要长期服抗排斥药,并发严重的感染等等。所以,只有60%左右的肺移植病人能够活过五年。
如果肺纤维化能找到原因,比如结缔组织病引起的肺纤维化,是由于间质性肺炎治疗不及时,或对治疗反应差,才展为肺纤维化。
而新冠病毒肺炎,也是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治疗好转后,炎症如果完全消失,不留痕迹,那么就不会发展为严重的肺纤维化。但如果炎症吸收不完全,可能会留下肺纤维化的后遗症。
由于发展为肺纤维化后,治疗难度很大,所以早期诊断,早期用干细胞进行干预和治疗,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近期有实验研究显示,小鼠发生肺纤维化的早期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有效缓解炎症和抑制肺纤维化病程。认为,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分泌物能够在体外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促进HGF介导的肺上皮损伤修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过氧化酶,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轻肺纤维化小鼠的肺部炎症,改善肺泡衰竭和减少纤维化。
据现有的数据显示,在纤维化肺疾病的早期、炎症活跃期进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已经形成的肺纤维化要取得明显交果是非常困难的。
Glassberg等招募9名轻度至中度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进行不同剂量的单次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治疗60周后,患者的肺活量、一氧化碳扩散能力相比预测值略低,有抑制疾病进程的作用。
Chambers等用胎盘来源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6个月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6分钟行走距离、CT纤维化分数等都与治疗前相当,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
Zhang等报道了一例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回输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案例。患者56岁,需要长期氧疗;移植12个月后,患者对长期氧疗的需求降低,患者的身体性能、生活质量和呼吸参数等都有所改善,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肺纤维化患者是有益的,可作为额外的治疗方案。
我们曾对结缔组病合并的间质性肺炎,采用围产期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发现在早期的浸润性病灶效果良好,可以阻止其发展为晚期的肺纤维化。
对新冠病毒肺炎,现有的临床应用结果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尤其在挽救危重型病例的抢救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干细胞通过与靶细胞直接接触、旁分泌效应,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肺泡上皮细胞死亡,促进肺组织的修复。
但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说明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肺泡细胞,即使发生了分化过程,但在人体中得以证实是非常困难的。
有学者采用单细胞基因测序,发现,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间充质干细胞高度表达抗炎因子和营养因子,高度表达二种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A和SPC),推测间充质干细胞极有可能分化成肺部AT2细胞(2-型肺泡细胞)。
Q2
学员@先森2在博雅干细胞后台提问:
李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直接从肺分离的干细胞能否用于新冠肺炎?如果能,效果如何?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呢?
李晶教授:
从肺分离的干细胞,来源困难,扩增的量有限,目前仅限于实验研究,临床也只属于个案。肺源性干细胞是通过支气管镜将干细胞输入肺的局部,主要是修复肺的局部损伤。新冠病毒肺炎,属于肺的急性炎症,大量浸润性病灶,基至是发生“白肺”,所以不只是局部修复,而是需要全身干细胞移植,就是通过静脉给药,产生免疫调节、抑制炎症和组织修复等综合作用,尤其在防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挽救患者的生命方面,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效果。
国内有学者,用自体肺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进行了个案探索,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肺部支气管局部结构发生的永久性损伤,通过支气管窥镜将患者自身的肺部干细胞运输到二位患者肺部组织中。移植后1年,两位患者表示出现了多种呼吸道症状的缓解,比如咳喘等,CT扫描结果显示,患者肺部的扩张结构得到了区域性地恢复,患者肺功能在移植后的三个月开始恢复,能够维持一年时间。
但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而言,如果用自体肺部干细胞移植,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患者的肺已经被病毒感染。如果用异体,目前没有肺部干细胞储存业务,也就是没有来源。如果以后有肺部干细胞库,是否可以通过气管内输入肺部干细胞的方法,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来促进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康复,是值得研究的。但效果如何,等临床研究有了结果才能揭晓。
Q3
学员@妹在博雅干细胞后台提问:
就目前干细胞项目,在申报上有什么难处?经过这次疫情后,会不会对申报有促进作用?
李晶教授:
现在申报干细胞研究项目,申报单位首先需要通过备案。从去年开始,申报单位备案(机构备案)与科研项目备案可以同步进行。针对这次疫情,会有专项研究申报途径,具体可以咨询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
Q4
学员@伊人宁静@YXF在博雅干细胞后台提问:
一个疗程回输3次,有什么依据呢?每次回输间隔是多久?
李晶教授:
不同疾病,使用的剂量与疗程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早期研究,都是是单次回输,短期内也能取得较好效果。但从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生理作用过程,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一个疗程回输3次效果会更好。以新冠病毒肺炎为例,每次回输间充质干细胞5×10^7个细胞,每间隔3天输一次,共三次。总剂量为15×10^7。由于新冠病毒肺炎是急性炎症为主,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发展迅速,非常容易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间隔时间相对较短。但如果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性疾病,间隔时间可以延长一些。当然,治疗方法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还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才能更有说服力。
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