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考倒数第二,妈妈却笑出了声:家有这种父母,孩子肯定出息
文丨 优宝
“妈!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只见这个小姑娘叼着棒棒糖,一脸贼兮兮的表情跑到了妈妈跟前。
而妈妈却一脸平淡的望着她:“说吧。” 小姑娘先说了好消息——这次她考了全班倒数第二!终于不再是倒数第一了。
妈妈还在调侃她:“好消息都这样了,那坏消息呢?” 小姑娘马上哭丧着脸:“我没考及格!”
屏幕外的我一口水瞬间喷了出来,但最让人惊讶的是,那位妈妈竟也轻轻笑出了声。 女儿成绩这么差,她却毫不在意,只因为她觉得,比起分数,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但能这么想得开的家长也不多见,孩子的事总是要管的,只是管着管着就不由得开始左右起孩子的思想,说不通就开始打感情牌。 大人的话看似句句在理、苦口婆心,其实却在将孩子一步步逼上绝路。
别让分数毁了孩子
在电视剧《最好的我们》中,有个男孩名叫余淮,父母从小就给他定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 为了让他安心学习考高分,妈妈求老师调换座位,拜托余淮朋友监督汇报,还经常上演这幕非常标准的“情感绑架”:
这让余淮成了父母全部的希望,而分数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余淮全部的指望。 但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你越怕什么就越会来什么。 这不是玄学,而是当心理承受重压下,你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选择都会下意识的偏向你所担忧的事情。 就像重压之下的余淮,他本是天资聪颖的学霸,最后却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能选择复读。 影视作品往往源自现实,现实却比影视更加残酷。
哈尔滨一个15岁的小女孩,因为考试发挥失常没考好,从第三名掉到了20多名,回到家后被父母严厉地批评了。 谁曾想,小女孩竟然趁着父母不注意生吞了350多片阿托品,被父母发现送医时已经神志不清了。 最后所幸及时送医,一番抢救才保住了小女孩的性命。 想必又会有人觉得这个孩子内心太脆弱了,可被分数、成绩束缚住的孩子,必然就像下面的这组漫画一样,打从根上就已经变味了。
脆弱、敏感的心灵,不过是心理重压下的必然结果,当分数凌驾于一切之上时,一切便都本末倒置了。 现在的孩子在鸡娃、内卷之下,学业压力普遍都比较大,但孩子的心理素质各方面都还远没有发育健全。 遇到不顺的事情很容易钻牛角尖,如果这时候,家长们还一味地逼迫孩子,很可能就会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见孩子的进步
杭州有个叫亮亮的小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谢谢您,大仙》的作文,意外在网络走红。 他在作文里写到: “我是一个要长相没长相,要纪律没纪律,要成绩没成绩的一个令人讨厌的差生,谁都讨厌我,连我自己也讨厌自己。突然有一天,天神下降了一个'大仙’到我们班,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而他口中的那个“大仙”却是他的班主任刘老师。 这位班主任才来了3个月,却让亮亮仿佛变了一个人。 以前的他上课走神、学习不积极、不交作业还顶撞老师;现在的他不但一改之前的种种“恶习”,还会在日记里反省自己的错误,积极改正错题。 而这一切的改变竟只是刘老师的几句鼓励: “虽有些习惯不太好,但你很可爱,因为你很诚实。”“太好了!你的改变还会越来越好呢!”“你这可爱的孩子,读你的作文,是刘老师最幸福的事情,你原本就是一个天使,过去是一只折翼的天使,将来定是一只发光的天使!” 没有人甘于自己的失败,孩子更希望自己能得到周围人的喜爱与认可。
但人们总是唯结果论的,当亮亮是一个“差生”的时候,父母骂他、别的老师也不信任他。 只有刘老师觉得:“他只是好奇心和好动性很强,再加上思维非常活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 。” 看见孩子的好,才能挖掘孩子的潜力,激发孩子的潜能,而每个孩子,也都是夜空中一颗闪耀的星。 他们也许成绩不够好,不够听话,没有其他孩子那般耀眼,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他们的美丽是需要机会才能绽放出来的。
找准特色,坚持不懈
如果孩子一个人呆坐着,什么也不做,那么最紧张的一定是爸爸妈妈了,一定会找出各种玩意儿、提出各种建议,让孩子不那么无聊。 接下来,还会问长问短,左思右想,担心孩子太内向以后进入社会容易吃亏、被人欺负。 还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做事慢,又开始担心孩子总比别人慢半拍,不能迅速地适应新环境,被人家说成是“笨孩子”。 于是乎,父母们纷纷带着孩子去学语言、学主持等等,希望能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一点。
兴许这种做法会对孩子起到一定的益处,但也可能就此埋没了孩子的一些天赋。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不知不觉走进一个误区,有些孩子的特点就是安静,或者天马行空地想象,或者深刻地思考一些不明白的问题。 而学东西比较慢的孩子确实适应性不太好,但是并不表明他们的能力低,这样的孩子一般会有更持久的记忆力,而且在面临诱惑的时候,有很好的自控力。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由于先天的差异和环境的不同,孩子们各有千秋,就像人的五个手指头有长有短,却各有作用。 所以,有的孩子善于交际,和每个人都能随和地相处;有的孩子却内向害羞,喜欢一个人安静地看书、写东西;有的孩子唱歌总会跑调,但是数学很好;有的孩子画画构图呆板,色彩单调,但是却擅长体育运动。 我们应了解孩子的个性,接纳孩子的气质特色,敏锐地找到孩子的特点,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他们的天性自然地发展。
而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也曾说过,不同的孩子需要不一样的教养方式: 对于不自信的孩子,他最需要的是在生活点滴中发现他的进步,并用语言说出来,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 对于过于自大的孩子,他最需要的不是打击,而是放大他的梦想,拓宽他的眼界; 对于那些对自己要求过高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让他认识到,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 从而学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的不完美,甚至可以做到享受自己的不完美。 孩子是否有出息,并不取决于分数,也同样不是他日后获得了多好的工作、赚到了多少的钱。 而在于他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就像有位校长在家长会上的一段讲话里说的那样: “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 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 没有资质的孩子是用来报恩的。 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 读书没资质的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 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