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底杨柳绽新姿:阚爱萍和她的《楷书千字文》

选自陆渭南即将出版的《吹不散的记忆》一书

我对于书法绘画是有艳羡之心的,时常如看窗外景,容易被吸引。与阚爱萍虽然认识很早,但交往寥寥,朋友名单里有她这样的女才子是高兴的事。她出了本书法《阚爱萍楷书千字文》,周日约了她来喝茶聊书,竟是诗意到奢侈。

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的阚爱萍,数年前就开始关注女性书法。她说:在书法的历史长河中,女性书家只是附庸与点缀,除了受历史条件限制外,女性在家庭琐事中担负的角色,决定了艺术创作受到干扰。她感慨地说,每晚坚持读帖、写字、看书至深夜,几十年不辍,对于一名女性来说,这脚步太重、太累也太单调了。但每天又都沉浸其中,想着写字,早已有瘾,着了魔,放不下。书法类的书籍浩如烟海,书史、书论、碑版、阁帖,古代的、近代的、当代的。读了,看了,写了,有了困惑;再读,再写,再看。就这样,一点点向前向上,生活被书法填得满满当当。

一个美丽女子的书法生活,其不懈与坚守,在我只能知道个大概,其中的艰辛滋味怕是不亲身体验,是很难领略的。

当阚爱萍在深秋里,带着喜气把深浸江南墨韵、由荣宝斋出版的《阚爱萍楷书千字文》递给我时,我的内心平添了敬佩与感动。她笑笑说:它是我的又一个孩子。

关于《千字文》的书法艺术,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世界里,它无疑有着深奥的学问。在《千字文》的流传过程中,隋唐之际的智永和尚功不可没。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用30年的时间,摹写了800本真草《千字文》分赠浙东各寺庙。智永的这一举动,既保存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又使《千字文》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智永之后,历代书法大师写《千字文》者比比皆是,著名的有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之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甚远。由于圣贤创作的普及,无疑使后人在千字文艺术创作中增添了难度。阚爱萍有此举,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

《师说》小楷

2005年,阚爱萍得到老师沈鹏先生赠送的一本《楷书千字文》,从此对《千字文》内容及书法到了着迷的程度。认真阅读研究后,她第一次萌生了要创作《楷书千字文》的冲动。之后,她去图书馆、书店等查阅资料。

2007年她作为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带着写好的初稿找到导师丁宁教授,征求他的意见。导师中肯地提出:“思虑周详、不激不厉、取法乎上。”回来后,她更加发愤,时不时拿起历代《千字文》书法揣摩。有时一看就是一整晚,依旧恋恋不舍。在练习的过程中,智永草书的宁静意态甚切她心意。

2009年,当阚爱萍把《楷书千字文》片段拿给丁宁教授看时,那质朴的点画、精到的运笔、宽博的结字,融合在一起显得那样的和谐从容,天趣自成,完全一派自家风范。丁宁教授对她说:按自己的心愿去做吧。阚爱萍的《楷书千字文》能于众多的《千字文》翰墨中追求自我、独辟蹊径,不能不说是一种可贵。当然这个可贵的代价是“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个可贵中蕴藏的全是砥砺与汗水,是万卷书万里路后的突破与重构。

《手札》行书

这是一次特殊的创作过程,是一次毕生难忘的体验。回忆之时,阚爱萍依旧心绪难平:“抛开周围的纷扰和喧闹,置身于艺术天地中,领略古人作书时的逸兴,是莫大的幸福。”

2009年7月,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阚爱萍开始在十米长绢上打格构思。创作的过程,情绪是愉快的。她说:“我越来越觉得艺术的表现实在是个人心智的自白,是笔墨线条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书写的过程,是书法与书者天真无邪的交流,是相互间的问候,是借助表现对象而达到一种精神境界。又像是心情在写散文诗,时而激越,时而沉郁;时而明快,时而凝滞;时而困惑不解,时而忘乎所以。深夜,睡意袭来,人几近虚脱,脸色惨白,人站立不稳,但创作的冲动仍在。渐渐地,麻烦来了,要保持字体面貌的一致是难度,真草隶楷在头脑中厘定不清,闭目凝神结思,方可继续挥毫。东方既白,万物苏醒。此时,在完全封闭的世界里,她已写了十多个小时。振足精神,甩一甩酸疼的臂膀,蘸了墨继续下笔。

《对联》行书

就这样,《楷书千字文》1000余字跃然于眼前。阚爱萍是个内敛的人,听她的叙述,再看看她的脸,似乎创作时的兴奋与疲倦还不曾散去。

我愿意读到这本书的朋友,都能和我一样,有一次愉快的精神享受。(作者:陆渭南)

选自陆渭南即将出版的《吹不散的记忆》一书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镇江的秋天,请慢一些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陵口镇”啊!

这,就是镇江的“大路镇”啊!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