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影评】双球评论《流浪地球》
作者:气球、王球
《流浪地球》的电影成功不代表小说的成功,电影版《流浪地球》也完全不需要流浪地球的设定就可以讲一个一模一样的故事,电影主要情节和地球流浪与否没什么关系,换一个世界设定故事依然成立,因为它是个灾难片套路,和后天一系列的灾难片没什么区别,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咱们处在一个人人讲IP的年代,没有刘慈欣,新导演想拍科幻片更拿不上什么钱。可话说到这里也清楚了,电影的成功并不是地球流浪这个设定,而是有人讲了一个还算平稳的灾难片故事,特效还做的非常好,展现了中国可以拍科技大片的能力,为后面想从事科幻片的从业人员开辟了处女地,这是流浪地球电影的意义。
接下来咱们来说一说地球流浪这个设定,“带着家去流浪”听上去非常美,很多人觉得很浪漫。但当咱们是以全人类生存为要义来考虑的时候,如此巨大代价的“浪漫”就令人摸不着头脑。首先,这并不是一个走“牺牲”主题的艺术片,本质是务实的、现实的、基于人类永续而进行的讨论,是严肃的,不是儿戏的——把地球当飞船去逃命,地球表面的一切都将湮灭,在小说中,不仅大多数物种灭绝,人类也因绝望而陷入地狱——这巨大的代价是为了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刘心中想要的一个他认为浪漫悲壮的画面。不会有任何一个外国导演、作家、编剧会写流浪地球这个设定来,将人类存亡交由浪漫主义来决定注定又是场极端悲剧,如果还因此自豪将其称为中国味道,实要细思极恐,什么样的社会,会冒着让全人类陪葬的风险去玩浪漫?
有个高中同学,问我《流浪地球》好看吗,我说这当然是一部里程碑意义的电影。她继续追击“我问的是好不好看”,我继续兜圈子说“好看当然可以是好看,那要看你怎么看啥叫好看”。
如果“好看”是指视觉效果,它完全胜任。若指讲好了一个故事,补齐传说中删除的半个小时,框架大体也算成功。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都鸿篇巨制,还要什么自行车?
但这几天力挺《流浪地球》的水军来势汹汹,叫我怀疑要自行车的是制片方。场外因素当然影响我们对电影本身的判断。我仍然相信,《流浪地球》好似星际版《战狼2》。《战狼2》当然也好看,视听大场面,故事讲的好。但《战狼2》的野心,就不仅仅是自行车的事了。
撇开用力过猛的意识形态,这部片子的主题,如果非要上升到哲学高度,依我看可以申报一个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题目不妨叫做《人伦政治与地球重大危机事件应对策略》。君不见“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不只是紧张场面中的小调侃,而是一句深刻的寓言。身处地球生死存亡之际、灾变惨绝人寰之中,仍能点燃微渺希望的只有亲情(或扩展版的亲情):使得非常时刻的“你我他”成为“我们”的概念界定,是父子、是兄妹、是哥们、是被小女孩的哭腔打动的恻隐之心,而不是联合政府或其他外在性的制度框架。这些元素很中国,也阻碍了一部里程碑意义的国产科幻大片成为国际科幻电影巨制。因为“巨制”的标准在国际。从某种意义上说,小粉红的慷慨激昂是有道理的,虽然他们要错了自行车。我的意思是,你看看国际巨制级别的科幻大片,它不是《流浪地球》这样的。
✪本次推送 | 王颖
筑土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