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泪目的流水账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肆虐整整一年,外国的砖家叫兽把貌似很有道理的“全民免疫”搞成了养蛊,终于开始羡慕东方那个尊重每一个鲜活生命的中国。在国内,确诊病例从未清零,但也从未失控蔓延,究其原因无非是我们以强大的国家为后盾,把每一点疫情的火星扑杀在成灾之前,始终以狮子搏兔之姿,动辄就来一次全民核酸检测。外国人肯定不理解这种看似拿钱打水漂的行为,但我们知道,这是对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和健康最极致的负责。
黑河疫情爆发至今,小小的边城并未被阴霾笼罩,总会有一缕缕光刺破乌云,带来温暖和希望。
一个志愿者叫李霜,今年26岁。从疫情爆发的第一天开始,李霜就穿上志愿者的蓝马甲,每天等候“抢任务”。没当过黑河抗疫志愿者,很难理解“抢任务”的意思,就跟抢红包差不多,一眼没盯住任务就没了,所以得抢。经过两轮抗疫,黑河志愿服务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哪里需要多少名志愿者,都有精准计算,在线发布各种任务,越是危险的地方、辛苦的地方,越是志愿者义不容辞的首选。这些天李霜一天也没休息过,送盒饭、发物资、贴封条、运垃圾、铺卡口地垫……记者问她为什么这么拼,她说:“我年龄小,工资少,做不了大事,但是我能出力。”
一个的哥叫张金祥,他是雷锋车队的队长,疫情发生后带着九辆出租车从早晨八点到晚上十点在疾控中心门口待命,负责义务接送医护人员,除此之外的休息时间,也会保持手机畅通,随时接送有需要的医生和护士。去年疫情的时候,他就是做同样的工作,深夜出车救急是常有的事,所以练就了最快速度穿衣服的本领,也习惯了在车里在几分钟之内把一顿饭吃完。这次疫情雷锋车队出动出租车60台,都守在最危险的地方。我问张金祥有什么感受,本想让他讲一讲义务出车的辛苦,但他却说:“最深的感受就是医护人员太不容易了。”我一时无语,他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其实他们也同样辛苦,毫不逊色。
一个小护士,与另一位医生给集中隔离的学生核酸采样,刚刚取样完成就累倒在地上,那个高高大大的医生,因为工作太忙,一整天只吃了半盒盒饭。我辗转要来了小护士的微信,她在深夜才脱下防护服验证通过。我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她只说来自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我说我要讲一讲你们的故事,她说:“亲,就不要发了,疫情当前这是责任,应该的。”然后就没了回音,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两个人是谁,不知道他们所经历的每一天的细节,但我知道,半盒盒饭肯定是会饿的,共克时艰需要你们站在危险的地方,但不是让你们以命换命,你们给我听着,好好吃饭,否则黑河人民不答应。
说到盒饭,就得说说刘文齐和悟空盒饭,他的快餐店开业时间不长,甚至尚未实现盈利,疫情便汹涌而来,刘文齐并未担心自己的生意,而是用所有积蓄买下了食材,开始为一线抗疫人员提供免费盒饭。小门小店,本来抗风险能力就弱,我真不知道他能支撑多久,但刘文齐信心满满,他觉得城市有难,就一定应该有各行各业的人站出来,医生、警察、志愿者……这里不应该缺少做盒饭的。就这样,每天几百份盒饭,热气腾腾送到抗疫第一线,风雪不误。昨天有个徐女士在网上向刘文齐订了5盒单价20元的高配盒饭,她说:“你看哪里需要就送哪里吧,我看到您为黑河送了好几天盒饭,我不是啥有钱人,不然就多订些了。”写下这句话时候,老李仍然泪目。
还有一个叫冯丽人的奶茶店老板,看到刘文齐送盒饭,就把奶茶送进社区。那些忙得昏天黑地的社区工作者,几个月前虽然没有追热点喝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却在最寒冷的季节、最紧迫的时刻,感受到了来自爱心企业的温暖。
还有一家地产企业,叫华泰。昨天悄无声息地为疫情中的黑河捐赠了两百万。就是这家企业,去年捐赠大量医疗设备和当时奇缺的口罩;就是这家企业,给全市因为疫情不能上学的孩子购买学习软件,免费向市民开放;就是这家企业,自费购买设备,组建消杀队伍,又把这些设备无偿捐献给保洁公司;就是这家企业,去年累计购买三十多万盒饭,保证一线人员不饿肚子……截止目前,华泰捐款捐物总计700多万元。这是一家土生土长的黑河企业,也心甘情愿和这座城市兴衰同行、荣辱与共。
可能是年纪越大越啰嗦,本想用幽默一些的笔触写几件疫情中的见闻,写着写着就没有了边际,有太多太多想要记录的事情,有太多太多想要感谢的人,就写成了如上这篇文采全无的流水账。都是所见所闻,都是真实的感动,也就无所谓什么骈四俪六的章法。这些人和这些事就像夜空里的星星,汇聚成最美的银河,也终将迎来万丈阳光,黑河这座城市应该永远记住他们,还有更多更多我没有提到人和事,是他们共同挺起了一座城市吓不倒、压不弯、砸不断的脊梁,也正是这样的中国人造就了今天无畏风雨的盛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