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99
NO.199
后燕军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不,确切地说,是入无人之境——一路上不要说是人影了,甚至连一个畜生的影子都看不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不见牛羊。
七月,后燕军在越过已成空城的北魏都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后又继续西进,抵达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在那里,他们总算见到了人烟——收降了北魏别部三万多户,还收获了拓跋珪逃走时没来得及收割的一百多万斛杂粮。
大概是从这些降人的口中,慕容宝得知了拓跋珪的准确动向,原来他现在离自己仅有一河之隔——拓跋珪在黄河的南面,后燕军在黄河以北。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慕容宝大喜,立即下令在黄河北岸扎营,同时命人打造战船,准备渡河。
拓跋珪知道自己此时已经躲无可躲——再过去就是后秦的地盘了,便也干脆把心一横,率部来到黄河南岸,与后燕军隔河对峙。
他一面派司马许谦向后秦求救,一面在各渡口修筑高台,以监控敌军的行动,同时又在黄河南岸近千里的范围内遍插锦旗,以虚张声势,迷惑慕容宝。
此外,据《魏书·太祖纪》记载,他还派出陈留公拓跋虔(拓跋珪叔父拓跋纥根之子)率军五万东渡黄河,骚扰后燕军的后方;原先在西北躲避的拓跋仪率军五万返回五原以北(这一数字在《魏书·徒河慕容廆传》中又翻了一倍,变成了十万),威胁后燕军的北面;原先在东北方的拓跋遵也率部七万回师,切断后燕军的归路。
按照这个说法,北魏军光这三路偏师的兵力就达十七万或者二十二万之多,加上拓跋珪率领的北魏主力,其总兵力远远超过了不到十万的后燕军!
这么夸张的数据,不要说是一个正常人,就是脑子进了五吨水的猪恐怕也不一定会相信吧。
如果北魏真的有这么强的实力,向来胆大的拓跋珪为什么还要望风而逃?
慕容垂又怎么敢让慕容宝这个没有任何战争经验的儿子去找这么强大的敌人刷经验?
而且,同书的《拓拔遵传》还明确记载,后来拓拔遵参加了参合陂之战,他参战的兵力是多少呢?
七百人!
一会儿说是七万,一会儿说是七百——你要是打个三折我也就忍了,可是在一折的基础上还得再打个一折,这也实在是太扯淡了。
这样的数据要是靠得住,偏瘫的母猪都能够上树!
不过,尽管拓跋仪、拓跋虔、拓跋遵所率的部队数量肯定是要远远少于《魏书》的记载,但拓跋珪这一举措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处于北魏军后方的拓跋虔部和拓跋遵部完全切断了五原的后燕军和国内的联系,来往于五原和后燕都城中山之间的使节,居然全都被北魏军擒获,一个漏网之鱼都没有。
这样一来,后燕军就如同被屏蔽掉了所有信号的手机——再也无法得到后方的任何消息了。
而他们的战事也进行得十分不顺。
可能是慕容宝被拓跋珪那种虚张声势的行为唬住了吧,后燕军在到五原后长达几十天的时间里,竟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
一直磨蹭到了九月,他们才开始试探性地渡河。
没想到船刚解开缆索,还没来得及出发,就刮起了一阵罕见的大风,把几十艘战船全都吹到了黄河南岸,船上的三百多名燕军士兵都成了北魏的俘虏。
拓跋珪对他们好酒好菜招待,然后把他们全都放了回去,临走时还貌似关心地向他们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你们的皇帝去世了,你们不晓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