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英才天纵,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读徐渭史传,内心颇为沉重。这么一个天赋、才分极高的人,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实堪嗟叹!”
徐渭可能是明朝最不幸的知名文人,徐渭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结婚,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 (实) 堪磋叹!徐渭《四声猿》里“击鼓骂曹”的才子祢衡,史称他“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这和徐渭“恃才傲物,不拘礼法,愤世嫉俗,孤僻偏执”的性格多么相像。据说他有才而屡试不中的因素之一,是他答卷时恃才逞气的结果;他在胡府做幕僚时也因不拘小节和傲视权贵,而引起官场某些人的“畏而怨”。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 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没有广泛的研习,是不会作出“潇散爽逸”的恰切评述,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 一,诗二,文三,画四”。又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
“不求似而有余,则予之所深取也。”这是徐渭的第 一个主张。大意是说,不拘泥于事物本身的形体,而用内心深处的感觉来画画,画面才会生动,意境才能深远。徐渭这前 无 古 人的理论,可谓非同凡响。
徐渭有浓厚的军事兴趣,又有相当的兵学修养,而且有亲临抗倭前线的体验。其《海上曲》五首,是浙东宁波御倭战场的记事诗。和那些位高权重的肉食者相反,小小的会稽典史吴成器在绍兴保卫战中,却能率民兵在龛山打了一个胜仗,徐渭作《龛山凯歌》九首歌颂之。写“县尉卑官禄米微,教辞黄绶着戎衣。贼中何事先胆寒,海上连年数破围。”写吴成器的战斗英勇,“曹娥官渡带钩萦,仙尉乘潮上下行。炮石朝飞方断岸,江天夜雪欲偷营。”
徐渭出生在浙江绍兴,晚明时期,这里人文气息浓厚,也是众多文人学者的聚集地,浓重艺术氛围笼罩下,徐渭在吴中地区有幸见识了吴门四家的绘画艺术,为他今后的创作铺下了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