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丨别担心,我们没那么多观众
01
有个同学问我:“老师,我想请教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怎么克服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心理?”
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扰,这个同学的提问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上大学时,有一次我在思政课堂上被老师点名回答一个问题,当时回答得不太好,所以内心里面就觉得比较惶恐,担心被很多同学嘲笑。
这件事情在我的心里搁了两个多星期,抓耳挠腮、思前想后,很难受,后来我实在忍不住,就问了我的室友:“你们觉得两周之前我在思政课上的回答是不是很愚蠢?”
室友A回答:“什么课?”
室友B回答:“哪一天?”
室友C回答:“老师喊你回答问题了吗?”
室友D回答:“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但是我压根想不起来你说了什么…”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通了,自己觉得天大的事,在别人眼里压根都不值得一提,你是你的全世界,但只不过是全世界的70亿分之一。
你的故事,也许会写在你的记忆硬盘里,一直存着,但是你的故事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网页,别人看过后就关闭了,甚至可能打开了,却根本就没留意过。
大家都太忙啦,根本没有人记得你曾经出的丑,不必多情,给自己演太多内心戏。
这样一想,我们的心情就会放松很多。
记住一句话:在这个世界,我们都没有太多的观众。
02
我们为什么会有人际关系的烦恼呢?
畅销书《了不起的我》作者陈海贤老师说:“其实主要的根源就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我的事。一个人如果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别人的事,那他就很容易变得敏感内向,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活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中,把别人的期待变成自己的期待,把别人的情感当做自己的情感。”
陈海贤老师在书中还举了个例子,他有个朋友是个老好人,同事有什么事,总是找他帮忙。有些事他并不乐意做,可总也不好意思拒绝。这样,他就变成了公司里的救火队员。可是,他内心又有很多的抱怨,经常觉得同事利用了他。
陈海贤老师就问他,“如果你拒绝别人,你会担心什么?”
他说:“我担心别人说我小气,这么点忙也不肯帮。”
记得以前也有同事拿类似的问题问我,看她忙得晕头转向,耽误时间和精力,本职工作也不见起色,领导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我就反问了她一句话:“别人都好意思说出口麻烦你,你为什么不好意思拒绝别人?”
不知道是我这句话起作用了,还是她真的忍受不了这样的情况,后来转变很大,风格也硬朗多了,逐渐把时间的掌控权拿了回来。
如果一个人真的在乎你、尊重你,他首先就会尊重你的时间。
当你变得强势一些,学会对那些不合理的要求说“不”的时候,别人就会知难而退,你就能建立自己的边界。
不要想着当人人都喜欢的橘子,希望得到所有人的好评,这样做常常会弄巧成拙,反而丢失了真实的自己。
就算你是人民币,还有人视金钱如粪土呢。
03
想起以前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小文锻炼自己演讲能力的故事。当时她好像是为了考公务员或者是教师资格证,一向擅长或者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她,不得不尝试去公开演讲。
通过一个学姐介绍,她加入了学校所在的演讲协会。演讲协会基本上每天都会举办内部演讲练习,方法很简单,每个人上台讲三分钟,不限主题。
从刚开始她上台的时候,站在台上哆哆嗦嗦说不了几句话,经常是上了上一句,想不起来下一句是什么。一直到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受虐”以后,她才能够相对自如地表达自己,顺畅地完成3分钟主题演讲。
因为在这段时间的锻炼,她已经不害怕丢脸,习惯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了。
讲的不好,没关系。
被大家笑一笑,没关系。
我猜,小文同学的内心想法大概是这样:“正是因为自己说的不好,才应该多出来锻炼,至于丢脸嘛,我脸大,不怕。只要不影响我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别说丢脸,丢钱包都没事。”
记得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过一句话,大意是说:“面子是18岁前的一个词语,类似于天真,18岁以后,你就可以忘记它了。”
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至于评价,那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事情。
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也许就不会感觉那么困扰了。
宫崎骏说:“我从来不考虑观众。”
德川家康说:“过于揣测别人的想法,就会失去自己的立场。”
别人怎么评价你,不应该成为你的行事准则。
你可以尝试着放下对别人评价的过分在意,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要做的事情。
因为每个人的见识、经历、想法都不同,太把自己当回事儿,太在乎外界的评价,我们就容易被四面八方的人拉扯着,不知走向何方才好。
04
前几天看曹将的文章,他在公众号里写道:
我很理解曹将的心情,前两年我写公众号的时候,也曾担心过这样的问题。就像开篇的提问一样,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我也很小心翼翼,担心写得太差被嘲笑,也担心会被认为不务正业。但事实上,自己没有那么多观众,也不必背负太多的心理压力,给自己想象出一部内心大戏。
去年我在一个全国辅导员交流群里,看到有位高校老师质疑一位写公众号很出名的辅导员,总认为辅导员工作很清闲,才有时间写文章,他自己平日里很忙,虽然也想写作,却分身乏术,因此质疑这位辅导员是不是上班期间写公众号文章。
这位辅导员轻飘飘地回复说,都是每天晚上9点半以后,把娃哄睡觉,再坐到电脑前码字的。
没有没时间这回事,只不过你没有把这件事放在最高优先级上。
我做不到曹将每天一点睡觉那样拼命,每天更新,且内容质量都挺不错。因为工作比较忙,加上自己的自律能力不是很好,有时候三五个晚上才能写一篇文章,有时候甚至一两个星期都写不出几个字。
但是,当写作能让我连接到更大的世界,帮助更多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时,我就会放下那些心理负担,告诉自己,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没人整天关注着你。
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老师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这本书中写道:“成为你自己,这是简单的哲学。但将它活出来,殊为不易,特别是当我们的教育一直是听话哲学时。”
懂得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懂得如何与这个充满各类评论的世界相处,并不代表自己的妥协,也不代表对别人友好建议的忽视,而是一个强大自我的生命力展现。
每当你觉得自己像个人物,太把自己当回事儿的时候,就暗暗告诫自己: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多观众,遇到好的意见就采纳,遇到恶意的评论就忽略,做好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