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及现代梅花精神的发轫与发扬

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三)

近代及现代梅花精神的

发轫与发扬

作   者:许联瑛

主   播:A K

编   辑:付   丽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梅花文化发展的标志是1929年国民政府将梅花作为国花。早在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就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辛亥革命以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和积贫积弱的历史矛盾陡然激发并完成了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特质的升华。当时的国民政府以梅花具有“凌冬耐寒,冠冕群芳,坚贞刚洁”的特性,认为梅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这一时期对梅花文化最为突出的贡献。现在看来,由此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无疑是深远的。

当时,在南京中山陵,梅花以“纯洁的花朵、芳馨的幽香、严格的质朴”而受人欣赏,“此坚贞纯朴之花为来自各方的热情景仰者提供了聚会的机会”。

每年二月,人们欢欣鼓舞地前往此游览胜地,在最适季节尽情欣赏”。可以认为,南京中山陵与超山之梅、无锡梅园等江南著名的梅园,共同开创了梅花欣赏走向民众的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梅花的科学栽植及其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整体看,这是一个接续历史并由科学技术研究为发端,在梅花引种驯化、园林景观形成、文化彰显发扬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的集成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先生在北京成功地领导了全国梅花事业的发展,在提出并实践了55年(1957—2012年)“南梅北移”理论指导下,梅花的栽植分布从传统意识中以长江流域为主快速向中原地区、华北地区扩展,以2005年北京植物园的赏梅会和2008年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群众性梅花文化节成功举办为重要标志,不仅结束了北京无梅、少梅的历史,更进一步在“三北”地区获得成功,实现了“梅花万树,南北齐开”的梦想。

陈俊愉在1982年提出国花评选,继而倡导“梅花牡丹双国花”。1998年他领导的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被国际园艺学会授权为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IRA)。到2016年,出版的各类梅花专著达到了20多部。“南梅北移”理论所产生的成果,为梅花文化的大众推广和普及积累了更多的物质基础。

现代社会对梅花精神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人对梅花精神的认识表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

第一,出现了一些表现民族意志而非个人情志、立意高远宏大的诗词作品。如现代政治家、诗人陈毅的《冬夜杂咏·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堪称是解读梅花精神的一篇佳作。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革命诗人,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写出了《卜算子·咏梅》和《七律·冬云》。结合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政治气候和国内自然灾害,他用梅花精神来表达民族气概无疑是成功的。毛泽东在一生中虽然只写过这两首梅花诗词,但均以思想高迈闻名于世。

其中尤以1961年创作的《卜算子·咏梅》为最,“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改古人认为梅花只能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自命清高,以神来之笔写出了梅花与百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真正表现了梅花非凡的气度、脱俗的韵致和乐群共生与雅俗共赏的高尚品格。

毛泽东在诗词中阐发的梅花精神,不论思想抑或艺术高度,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第二,出现了以“民族团结,两岸统一”为要义的崭新呼声。20世纪80年代初,海峡对岸的蒋纬国提出梅花十大精神:“先木而春,含苞吐芬,具领袖群伦精神;花先于叶,傲然挺立,具自立自强精神;花不朝天,栉比倾生,具维护道统精神;暗香扑鼻,清幽宜人,具雅逸坚贞精神;傲霜励雪,寒而愈香,具坚忍不拔精神;疏影横斜,错落有致,具互助团结精神;千年不朽,愈久愈发,具老而弥坚精神;枯木能春,生机盎然,具不屈不挠精神;合木人母,表梅哲性,具文化基本精神;我爱梅花,更爱中华,具民族统一精神。”

他在《谈梅花,说中道,话统一,以迎二十一世纪》中称: “梅花自古以来为国人所崇敬的事实,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任何中国人,不论在国内在国外,都以爱梅为荣”、“梅蕴藏着中国人的特性本质,散发着中国人的道统,凝聚着人类的人性文化”。

第三,通过倡导梅花、牡丹双国花,提出梅花精神对国家形象以及现代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在1982年提出确立国花的倡议,进而扩展为梅花牡丹双国花。1985年,他以“梅花精神”为题为《花卉》杂志创刊号专门撰文,提炼的梅花精神是:“艰苦奋斗,不移其志,孤芳自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铁骨冰心”。

陈俊愉以毕生之研究,论证了梅花文化从中华民族的史前时代直至现代文明,是世界上从未中断的一种古老文明;论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与梅花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和不能割舍的有机联系。他为推动评选和确立梅花、牡丹双国花不遗余力,如何让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祖国名副其实、如何重振中华道德风范、如何疗治现代一些中国人的文化自卑,他认为,祖国要实现像牡丹一样的繁荣富强,离不开自强不息的梅花精神。

近代以来,梅花精神从浩瀚的梅花文化被提炼出来,从清代以前大多以个人情志自许,逐步过渡升华到近、现代对民族风骨和意志的自况,彰显出了梅花精神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必然和重要的文化演进过程。

《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系列文章链接:

(一)梅花—中华大地的尤物奇葩

(二)清代以前梅花文化的基本脉络

(0)

相关推荐

  • 世界各国的国花(1)

    国花是指一个国家用来作为自己国家象征的花.国花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别具意义,它能体现国家的文化底蕴及历史,象征民族团结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国花反映了国民人格美德的精华,体现国民对祖国的热爱和浓郁的民族感 ...

  • 梅花村会议遗址|梅花精神永放光芒

    前言:宁海县岔路镇梅花村的前身是白岭根村,位于宁海西南部,梅花村会议遗址就在白岭根村葛希曾家.宁波市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梅花精神永放光芒 --"梅花村会议"故事 ...

  • 对梅花精神的一些诠释

    谨以此文献给刚刚开幕的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对梅花精神的一些诠释 作   者:许联瑛 主   播:孔俊杰 编   辑:付   丽 2017年,我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上发表<梅花精神是 ...

  • 梅花精神是超越政治和时代的民族符号

    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四) 梅花精神是超越政治和时代的 民族符号 作   者:许联瑛 主   播:A K 编   辑:付   丽 梅花精神之所以被看作是一种文化基因,必然有着久远和深厚的地 ...

  • 画梅花的女人*廖又蓉-国画红梅小品《自香自色自精神》三幅

    国画红梅小品<自香自色自精神> 尺寸:33cmx33cm(0.9801平尺) 作者:廖又蓉 创作时间:2020.2.23 材裱:未装裱 硬卡纸 片版权请到"汇图网"搜索 ...

  • 损之又损玉精神—— 梅花

    "损之又损":原语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和<庄子·知北游>,本是普通的散文句式,宋代道人白玉蟾使其升华为诗句,借以咏梅,贴切传神:"清所以 ...

  • 近代画梅第一人——他画梅花,千花万蕊,繁枝密花,文气又大气

    汪吉麟(1871-1960) 也叫汪蔼士.近现代著名画梅大家. 他画的梅,连齐白石都赞不绝口,推崇有加:"当今画坛,画梅第一人也!"并推荐梅兰芳跟其学画梅. 汪吉麟不仅跟齐白石.梅 ...

  • 梅花诗的三重境界:物质之梅,精神之梅,生命之梅

    梅花诗的三重境界:物质之梅,精神之梅,生命之梅

  • 宁波的水上绿洲,曾是宁波的精神地标,梅花飘香

    宁波市江北区的姚江畔,有一座小岛. 小岛被环城北路分隔为南北两半,北端是三水湾小区,岛上人家,三面环水. 南端名为绿岛公园,这里是原宁波动物物所在地,曾经是宁波人八九十年代的精神地标. 宁波市动物园, ...

  • 我喜欢拍梅花,喜欢梅花的精神。

    征明画意摄影 02-13 阅读 116 关注 梅花,凌霜傲雪,根扎贫寒,正直清高,芬芳馥郁,雍容华贵,常喻人品格.          我喜欢梅花,喜欢梅花的精神,它不甘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无私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