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横平竖直”很重要?15张正反示例照,教你把照片拍“正”
提及构图,很多人都知道“横平竖直”是构图的基础要求,也就是横线(尤其是地平线)要拍平,竖线(建筑、树木等)要拍直。
当画面中出现明显的线条时,横线要拍平,竖线就要拍直。
首先,先回答大家为什么要“横平竖直”?先来看一组对比图。
示例1
示例2
示例1,典型的反面示例,也是大多数人常犯的错误,把照片拍“歪”了,建筑的竖向线条发生倾斜,严重违背常理,让观者都有一种要倾倒的感觉,很不舒服。此外,画面的中心发生了改变,影响了画面主体的表达。
示例2,将画面中较明显的线条,地平线拍平,建筑线条拍直,画面看起来更稳定,更舒服一点,主体的表达更加明确。
线条也是几何形状,如果不想线条太过于抢眼,尽量做到和边缘保持平行(或垂直),因为人的大脑会把相同属性的物体归为同类,由于统一性,就不会太引起视觉的注意。
有些小伙伴可能已经意识到照片拍歪了,但如何才能拍得“正”?
1、辅助线作为参考线
相机和手机都有辅助线功能,例如网格线或水平仪,在拍摄中充当线条是否垂直或平行的参考。
水平仪、参考线等辅助线,在拍摄中充当线条是否垂直或平行的参考。
2、避免广角畸变
有时候拍出线条倾斜的照片,因为广角镜头的畸变所造成,可以调整机位到距离远一点的位置,利用长焦拍摄,这样可以弱化线条在不同位置的距离差异,减少变形。此外,也可以尽量让主体放在画面中心,避免主体部分在取景框的边缘,避免畸变。
示例3
示例3,调整机位到距离较远的地方,利用长焦拍摄,弱化线条在不同位置的距离差异,减少树木、建筑以及地平线的变形。同时,长焦的空间压缩反而可以增强画面元素之间的密集感。
示例4
示例4,使用广角拍摄,要尽量把水平面、地平线、主体等往畸变不明显的画面中部放,保证它的平直,让画面看起来自然。
3、寻找参照物
以镜头画面中的树木、建筑、地平线等生活中可以代表横平竖直的景物作为参照物。例如可以借助水平线,让画面是“平”的;挺拔的树木、雄伟的建筑,站直的人等竖向的对比,让画面是“平”的。
示例5
示例5,以镜头画面中的地平线作为参照物,将地平线拍“平”,以保证画面的横平竖直。
示例6
示例6,选择树木竖向的垂直线条作为参考,将垂直线条拍“直”,以保证画面的横平竖直。
示例7
示例7,树木和电线杆拍垂直,以保证画面的横平竖直。而铁轨的倾斜线条,并不影响画面美观度,反而呈现出动感之美。
4、后期矫正
由于镜头畸变、拍摄视角等原因,很容易将照片拍“歪”了。此时可通过手机Snapseed中的“视角”、PS中的“镜头校正”等功能来对画面线条进行校正。
虽然有了拍“正”的方法,但在实际的拍摄中,当画面中的线条多起来,我们应该如何选出基准线呢?比如,下面这张照片中的线条横纵交错,此时你需要先判断:要把什么景物拍“正”。
示例8
示例8,一般情况下,地平线和建筑等须拍正,那么照片中的地平线要平,山体则垂直。而海浪的线条即使倾斜,也不影响画面美观度,反而呈现出曲线美。
示例9
示例9,首先发现,并没有之前很明显的“地平线”,而且层叠远山形成的多条线,而这张画面主体是建筑群,选择建筑的竖向线条的垂直,以保证让画面是平的。此外,建筑位于画面中心,弱化另外几根线条,更突出画面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地平线完全不可见,但是并不意味着地平线在这张图里不存在了。它实际上依然存在于观众的意识中,这种情况下,地平线是凭借参照物表现的。
示例10
示例10,树打破地平线的构成,地平线完全不可见,但地平线仍然存在观者的意识中,地平线是凭借树这个参照物出现的,树垂直的线条和水平线垂直即可。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倾斜构图呢?
1、加入不稳定因素
如下图示例11,人物的情绪基调相对比较平淡,所以打破水平线来制造不稳定因素。人物的视线与水平线产生夹角和交叉,这样交错的线条能有助于表达复杂的情绪,然而并不推崇过度倾斜。
示例11
2、制造动态感觉
由于对角线所形成的对角关系,可以产生出极强的动感,同时也极具纵深效果。因此,倾斜地平线进行拍摄,有助于强化画面的视觉张力,从而为整个画面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示例12
示例12,倾斜地平线进行拍摄,有助于强化画面的视觉张力,为画面增加动感之美。
3、创造趣味画面
创意总是能够给人带来惊喜,大家都喜欢有趣又特别的照片,倾斜地平线为了增加画面的趣味与创意。
示例13
示例13,利用坡度,将原本倾斜的地平线拉平,这样一来房子反而看起来像是倾斜的一样。
示例14
示例14,左右旋转照片,使得人物主体展现出不合乎常理的离地效果。
示例15
示例15,利用后期将地面空间镜像至天空,创造出一幅超现实的画面。
总结
说了这么多,难道拍照时必须都要横平竖直吗?“横平竖直”并不是必须的。但在你的构图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没有很优秀的时候,还是遵守“规则”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