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总统怼得语无伦次的新闻媒体,《华盛顿邮报》
经常看到网上有些人对美国不服气,我只能说我们都是地球人,制度再先进,也逃不出地球人类的平均水平,美国的好是相对来说,而不是意义上的绝对。
美国最好的东西在于其理念,美国几位建国时的先贤,他们所秉承的理念是资本主义萌芽以来一直所追求的,“自由、民主。”而他们为自己的理念,在两百多年前尽心打造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而这个制度有个重要的核心,就是反独裁,将权力分散开来。
华盛顿虽然人品高尚,但其他数位先贤对于美国制度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之后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苦熬(还有差点让国家分裂的南北战争,其实南北战争也是反自由的一场战争,但南方的制度也是反自由,所以自由不好追求就在这儿了,正反都可以说是自由),一战之后,美国才一跃成为世界老大,而杜鲁门开始,美国秉持了一个所谓的“霸权”的理念。
在和苏联的冷战时期,美国发起了国家历史上代价最沉重的战争之一,“越南战争”。
越战是一场毫无意义死伤惨重的战争。
《华盛顿邮报》这部电影的开头就是越战,手持M14步枪的美国大兵们不知道自己卷入了一场多么没有意义的战争,再说个题外话,当时美军制式步枪的M14的最初版本,既不能自动开火(就是像冲锋枪一样),也不能适应越南的潮湿环境,和当时苏联的AK47相比,在丛林潮湿地带作战有着质的差距,也就是从最开始美军就很不利。
而整部电影就在讲华盛顿邮报这个地方小报怎么在行政高压和司法的压力下,依旧坚持报道,让人民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让美国政府的险恶用心遭到曝光,还顺便让整个公司走上了正轨。
媒体的出现到底是左右政治还是被政治所左右?
这个电影的主演由美国两位超级实力派的演员来担当,梅丽尔·史翠普特以及汤姆·汉克斯(汤姆汉克斯这几年主演的各类纪实电影的角色太多了,萨利机长、菲利普船长、间谍之桥,眼花缭乱……)。导演也是什么题材都能拍的老年斯皮尔伯格……再加上真实事件改编带来的现实感与冲击力,这个影片想不成功都难,最终提名去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可没有获奖也没啥好说的,因为这几位巨头获奖实在太多了,老给他们实在没啥意思。
美国电影节的三巨头吧
如果将这个电影做一个对比,201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应该是最佳对象,两者都有非凡的故事积淀,两者都有实力派演员加盟,两者都有出色的剧本以及“隐形的反派”。
看过恐怖片的懂,什么样的鬼片最佳吓人,摸不到,看不清,没法反击。
现实中自然没有鬼怪,但也有一种“隐形的反派”,就是看不到也摸不到,你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权力的压迫,就像午夜凶铃里恐怖的贞子一样。
别太吓人,放一个搞笑的贞子吧。
《华盛顿邮报》讲的是一个报社跟尼克松抗衡的电影,但整个影片中,尼克松却一次也没有露过面,这无疑是一种隐喻,权力的压迫没有形态,让你找不到实物与证据,但它就是在那里,经常让你喘不过气。
华盛顿邮报在这次曝光越战内幕之后,还第一时间报道了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下台,五年后尼克松还上了一档节目,“福斯特对话尼克松”(有个改编自这个事件的电影叫《对话尼克松》),最终亲口自爆,形象彻底坍塌。
尼克松电影海报
我很钦佩《华盛顿邮报》里面的众多角色,他们是勇敢的,他们甚至改变了时代的走向,如果让尼克松与越战继续在美国发酵,在那个冷战的年代,全世界会发生什么真是不好说。
凯萨琳·格雷厄姆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