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福路,凭什么为广州代言?
『 同 福 路 』
老街,老人,老时光
你说同福路被网红炒起热度了,它似乎又没有东山和西关那么火;你说同福路又旧又破吧,但它偏偏还是无数老广心中不容随意迁拆的一片故土。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慢慢逛一下这条同福路。
01.
「广州最美转角」
一片骑楼撑起老广州的一片天
说起同福路,那当然避不开说骑楼。这里是看广州历史骑楼的重要老街之一,始建于1926年,被称为“广州最美的转角”。
这条路上的骑楼多数是中国传统式的建筑风格,就是立面基本没什么装饰,墙体也基本是中式清水砖。
偶尔有一些翻新后的精致小阳台,让这片骑楼看着别有韵味。
要知道骑楼虽然是舶来品,但在广州这片湿热的土地上,恰恰完美匹配了。可遮阳,可挡雨,楼下商铺,楼上住人,连片的骑楼之间,左右邻里的关系也容易亲近。
只是可惜,同福路上的骑楼因为早年的城市开发,变得断断续续,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的挂牌,也是不过这十年里才陆续挂上的。
除了骑楼,在同福路两边,延伸开去的街区,比如栖栅南街、南华西街等等,里面也是成片的历史建筑。
栖栅南街里成片的红砖历史建筑,地面是传统的麻石路,房子外观虽然看着早已破败,但从墙面仅存的装饰、框架和窗台看,还是依稀能感受到这里昔日的精致。
我们讨论这些红砖房看着有点东山别墅的味道时,路过的老人笑了笑我们,说,“你们年轻人看这些就觉得好看,我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的,看着它越来越残,有什么好看的。”
也是一片唏嘘。
别看今日的同福路处处破败,这一整片,昔日可是广州旺极一时的十三行商圈,还是乾隆年间的粤东首富潘振辰的扎根地。当时他把这里命名为龙溪乡,在现在的龙溪首约、龙溪新街、栖栅街等一带,开村建祠,建起了潘家花园。
*图为潘家花园,来源网络
彼时,这里还是以漱珠涌为中心,直达珠江,汇聚了一众商贾在这里买卖扎根。还有何仁镜写的一首《城西泛春词》,记录了这里曾经的繁盛景象:“家家亲教小红箫,争荡烟波放画桡。佳绝名虾鲜绝蟹,夕阳齐泊漱珠桥。”
*图为漱珠涌,来源网络
不过这一切,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十三行的覆灭,潘家衰败,再到后来城市发展,漱珠涌变为陆地,水桥变旱桥,这些旧时富商的建筑也都在改造中被拆,渐渐变得残破。
现在想再找回这些历史印记,都十分艰难了。
身在同福路里,两旁都是这些近两年才被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远远看到城市新建的高楼,一时心里五味杂陈。
02.
「老字号美食一条街」
味道也许比不过了,但岁月记忆无法替代
尽管昔日风光不再,但同福路这一带,老城老街的味道纯正,不仅人文气息浓厚,而且不少年轻人知道同福路,是因为这里有“老字号美食一条街”的美誉。
炸加姨,这店名还是粤语俗语的谐音,表示“假装”。开店24年,无数从少年宫和南武中学走出来的学生哥,都对这里有着深厚的味蕾记忆。
金黄炸串,淋上店里才有的“炸姨酱”,再来一杯古早的珍珠奶茶,有重返16岁内味了。
在同福东路上开了近40年的芬芳甜品,门口摆着糕点柜,经过就忍不住想买来吃。店里的糖水更是老广熟悉的味道,马蹄爽、绿豆沙……想起来就又想去吃了。
在同一条路对面的安乐炖品,小小的一个铺位,以每天蒸炖几小时的炖汤,滋润着来来往往的街坊。
走到同福西,还有藏在龙溪首约里的金月,深巷里的英记,桥下路边的林氏凉茶,烧腊店,不知名的小吃店……这些寻常风味,都是陪伴了同福路居民们几十年的味道。
当然了,坦白说,这些老店的出品味道,放今天来说,可能很多都已经无法满足吃过更多好东西的我们,但这当中的人情味,以及青葱岁月时单纯的快乐,对大家来说,才是更值得回味的东西吧。
03.
「老城慢时光」
小动物有时比人更知道哪里是家
在我们逛同福路时,发现原住民基本是有点年纪的老广。他们有的是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步入古稀之年,有的在这里开着一家小小的士多店,过着安稳日子。
而在他们身边看到最多的可爱“小居民”,就是街头巷尾之间的小猫咪和狗狗。
最初我们一出地铁站,刚走进同福路,就在一家杂货铺门前遇见一只漂亮的长毛家猫。初见我们,它还傲娇的走回店里,一个放学的小朋友看我们在看猫,他就按单车的铃铛,把它引了出来。
路过一家士多店,发现一只狸花猫趴在货物上,看到我们在拍照,老板娘还提醒它“望下镜头啦”,它还真的就看向了我们,乖怂乖怂的样子。
紧挨着士多店的快递站,养着一只纯黑的拉布拉多,差点要看不见它的五官了。
后来在走进去龙导尾市场的路上,几乎每两家店就有一只小猫咪,连流浪猫在这当中也混得个安稳日子。它们或慵懒,或警惕,或自由穿行在相邻的几家店之间。
还有这只小白,应该是家里散养的。我们一逗它,它立马站起身来缠着我们不放,喵喵撒娇,随你怎么摸都行,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小猫咪
。
越深入巷子里的民居,还能看到更多家养的小猫小狗。
回想起我们拐进栖栅南街时,碰到一个阿姨遛狗,恰逢天上飘了点小雨,我们就听见她对狗狗说,“仔仔,翻屋企啦,落雨啊。”
在不断的城市改造过程中,新区一个接一个的拔地而起,而像是按下了暂停键的老区,虽然在时间穿梭之中变得越发陈旧,但这里面的人味、烟火气,就像陈年酒,越发醇厚。
昔日说“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套房”,现如今倒是越来越多人想回到“河南”,喜欢“河南”。
一是“同声同气”,这里的人基本都说粤语,二是老城区的优势和气质,是千百年里积累下来的,无数老广在这里长大,从这里走出去。
无论在外面走了多远,能让自己心安的故乡,始终最叫人怀念。
也希望老区能被好好爱护,继续焕发新的生机,因为这是广州的根。
EDITOR 编辑 麒麟
PHOTO 摄影 叽里咕噜、小猪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