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泉人物】张六士-大埔中学创办人之一
张龙云,号六士(1874—1921),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人。其父张薇,清朝同治二年进士,历任福建、河南二省八任知县。1897年,张六士肄业于潮州金山学堂,受革新派进步人士丘逢甲先生影响,树立起变革图强的新思想。1908年以后,六士任岭东视学。在广州的数年中,与丘逢甲同创“南园诗社”、“诗钟会”,以诗歌抒发爱国豪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1912年后他出任揭阳县知事、内政部秘书,1918年调任紫金县知事,1921年冬病逝于家。
张六士生于清朝末世,童试时,县、府、院三级考试均得第一。时人以“才子”目之。1893年就读于潮州金山学堂,不但接受了老师丘逢甲的革新思想,学业上也大有长进,他与同邑饶柱荪、邓玉仙、丘少白、温丹铭诸人友好,互相唱和,温丹铭称他为“畏友”。
1908年,张六士肄业于广州法政学校,后出任岭东视学,在羊城这几年中,他与丘逢甲亦师亦友,过从甚密,同在南园作诗钟之会,经常唱和,丘出示蕉岭澹定村故居“心泰平草庐”照片,张为长歌咏之,丘为折服,叹曰:“堂堂乎张,文采冠吾党”。温丹铭《瓠庐诗钞序》中说:“及后,君(六士)驰驱国事,膺命视学,从丘沧海(逢甲)先生游,感时慨事,斗韵矜捷,其才益纵,丘君固江海之才,而君其间如郊籍之于昌黎,亦未肯遽相下也。”邹鲁也在《瓠庐诗钞序》中说:“其时先生(六士)常与吾师丘仙根(逢甲)先生唱和,每诗之成,人争传观,余虽性不近诗,但每读之辄心为快,盖其大气磅礴,句锤字炼,足拓胸怀也。”
六士极力主张废除科举,提倡新学,1904年,他与大埔进步人士一起创办了第一所新学校——乐群中学(大埔中学前身),为民主革命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1948年的大埔中学
1912年六士任揭阳县知事,1918年6月任紫金县知事,在两地任职期间,都以奖励农耕, 寇安民为己任,离任之日百姓夹道送行,立碑歌颂。
六士诗作极多,曾自抄数册置于家中,后因住宅火灾烧毁了一大部分。至1935年,其堂弟君亮向亲友广为搜集,终于收集到440首,只占其原稿十分之二三,为之编成《瓠庐诗钞》上下册,由广州登云阁印刷出版。书前有饶芙裳、李谷僧题词,李谷僧题曰:“浏览遗篇忆故人,一吟一咏见精神。尽情雕刻景如绘,着意推敲句独新。律绝古歌流逸响,韩苏李杜笑前身。且庵家学渊源在,诗卷长留岭海春。”
《瓠庐诗钞》选录5首:
秋感
一夕西风卷地哀,纷纷芜叶乱苍苔。
旧时明月真无赖,又上画楼东畔来。
酒中
秋雨一天芳草碧,春风三月小桃红。
他乡透领相思味,不是诗中便酒中。
游金山妙高台题壁
大江东去客南来,且向灵山眼界开。
绝顶寻仙犹有洞,狂歌容我复登台。
望穷瀛海天难限,淘尽英雄浪不回。
我欲高寒清热梦,霜钟一杵落岩隈。
荷花
朝来冉冉瑞笼烟,花国相传降谪仙。
丝雨乍扬长命缕,奁波早蓄洗儿钱。
现身玉夺蓝田艳,入掌珠争赤水妍。
自有骚人忙挈木盍,不须汤饼会年年。
回文体寄情
回文锦句艳生花,感旧书缄密寄遐。
杯浅共尝春醉索,幕深常得夜明遮。
开门小 欢逢数,认巷遥踪暗度斜。
灰冷未应同篆鸭,偎香忆梦过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