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之冠,宣德青花有何时代特征,你知道吗?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宣德青花瓷器造型敦厚端庄,釉面青亮,纹饰细腻豪放,笔法潇洒,一向被列为明代青花之冠。
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朱瞻基统治期间,大明王朝政治清明,经济富庶。作为皇帝,朱瞻基在艺术上又有很高的造诣,这一切造就了宣德朝瓷器的繁盛。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可以说是明代青花的巅峰,如今也被世人所追捧珍藏。宣德青花很好的反应出了当时国家的经济、文化、艺术和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当时它不单只是日用品,也是精美的艺术品。宣德青花作为青花制作工艺的典范,拥有使人神往的独特魅力。
宣德青花特征:
1、釉面:宣德青花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
2、青料: 宣德青花使用最多的青料是大名鼎鼎的"苏麻离青"料,这种青料所烧出的瓷器呈色黑蓝,深沉浓艳,有着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一样,特别浓色处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在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
3、器型:明宣德时期的器型种类有很多种,小到鸟食罐,大到罐、缸应有尽有。例如梅瓶,瓶口微外撇,肩部丰满。瓶身相比元代而言颈部粗短。例如盘类,小到十几厘米,大的有近八十厘米。胎体都十分的厚重。整体的风格多属于庄重,简练,古朴。并受当时外来文化影响,很多瓷器便是根据西洋的金银器进行模仿。制作工艺十分规整,比例协调。
4、纹饰:宣德青花瓷以纹饰取胜,纹饰画得十分规矩,从不出边线。画笔分实笔和勾勒渲染两种,实笔多为细线条,勾勒渲染多为粗线条和纹饰,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感。纹饰粗犷、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
5、胎底:有关宣德青花胎的问题,很多的专业人士都说是细砂底胎,但是宣德青花在砂胎上抹一层釉浆或护胎土的物件也有很多,这样起到了护胎作用。关于宣德青花胎底火石红的问题,宣德时期的瓷器有的是有火石红的,有的是没有火石红的,并不是都有火石红。要明白火石红是因为产生二次氧化的结果,胎里的铁在还原气氛中是呈现青白色,在炉内再接触到氧,才能产生火石红。
6、款识:宣德青花款识曾有满器身的说法,瓷盘无一例外全部有款,其他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早期为四字篆款,其他多写楷书。有六字款和四字款。六字款有"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双行楷书款、六字横款、六字竖款。四字款有双行双圈楷书款、四字横款、四字竖款、四字篆书款。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个别用"造","宣德年制"四字款较少。民窑器大多书"福"、"寿"及梵文。
7、微观特征:宣德青花的釉泡是大、中、小分布在釉膜下的,釉膜是古玩行中的称谓,通俗的讲就是连续相玻璃介质上面的一层硅磷胶,高低不一,大小不同悬浮在釉面下。这是胎釉原料中的吸附水,结构水,以及自然水在沸点以上的高温中汽化而形成、再受高热膨胀直向釉面冲刺,一直冲到硅磷胶下,不能冲破而停留下来形成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分布不均而悬浮的釉泡,而这种釉泡它是受到釉的化学结构、釉的细度以及高温黏度和窑温制约的。如果你有藏品困于出手可以联系一三肆二899陆三三9希望可以帮到你。宣德釉富含碱金属元素,故高温黏稠度大,釉泡的冲刺阻力也就大;由于水分含量分布不均,所以也就形成大小不同高低参差的悬浮气泡在硅磷胶下面。这就是宣德釉泡形成的机理,这个也可以作为鉴定宣德青花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