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思考21 | 亲子焦虑2-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
这几天想着「亲子焦虑」的课件,突然想起闭关思考的那几个月,经常会问自己:我究竟要什么?未来5年10年的价值愿景除了赚取那六个便士,我的月亮又是什么?
当时,只是迷迷糊糊的知道要做一个「作品」。
至于这个作品是什么?随着丫博社女性社群渐渐落地,围绕三大产品「点亮自己、解除关系焦虑,个人品牌」的活动一场一场的做,我渐渐的清晰了。
「丫博社」不属于我个人的,她属于所有参加的女性会员们,这其中我只是个初创者而已。
在其中,我能提供的核心价值除了运营、营销,分量最重的也许就是这个《拆解12种教育方法,带你冲出亲子焦虑》的产品了。
它包含了我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沟通能力+老公的家庭教育理念、自创的12条落地执行的法则+一个关键结果(孩子去麻省了)。
我想这才是我的「作品」,同时也对上一篇的问题有了答案: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孩子教育的产品,我还能干,还敢干。
因为我不仅有差异化,最关键的是我有实打实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这个方法已经有了实际的结果,证明了是非常可行并行之有效的,这才是帮到家长的核心。
接上一篇:
孩子获得了什么呢?
晓丫说,我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作为家长,我对于孩子安全教育的忍受区间是孩子不哭闹,不受伤,超过这个区间,我就得出面干预。
而你们对孩子安全教育的忍受区间是孩子只要没有生命威胁、头不受到威胁,就都能接受。你们这样的父母留给孩子的空间实在太大,大到完全超过了我的认知。
你们在宽广的空间里游刃有余,我在狭窄的空间里终日惶恐不安。
在这十几年中,我恨不得长有多双眼睛,将所有的关注都聚焦在孩子的周围,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强撑着一把保护伞,可我不知道这样的举动不知不觉地越界了,以至于孩子痛苦不堪。
相比你们,虽然你为女儿默默地流过一次眼泪,但却教会了孩子怎么为自己撑起一把保护伞,避免了孩子今后多次的受伤。
而我每一次不忍心让孩子流泪,让孩子跌倒,都是在用一次次的“心软”和包办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试错实践从而成长锻炼坚韧的机会。
晓丫说着说着哭了~~~。
我特别能理解你,晓丫,每一个家长都想保护孩子的,只是我们保护的底线比较低而已。
其实孩子0~3岁,我们首先培养孩子的不是认了多少英语单词这些技能类的东西,因为技能类的,付出努力就能学会。
而孩子的能力和养成一种性格,不是努力一下,熬几个夜,就能获得的。
通过这次滑滑梯事件,我们看到了这3年的成果——当事情发生了,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求助,而是靠自己去解决问题。
让孩子自主选择去解决问题,就是给孩子承担风险的机会,这样一来,孩子才能不断获得克服恐惧的勇气,从而拥有坚韧的品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有的第一次,对于父母来说,都是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的。
如果这次我们上去替孩子把霸道男孩劝走了,即便之后,再跟她讲道理,示范给她,估计下一次,孩子能想到的还是「求助」,以后还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才能让她懂。
晓丫说,可孩子当时只有3岁哦,3岁懂什么呢?
我说,别以为3岁不懂,你知道吗?新生儿脑的重量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到了1岁时,重量翻一倍,达到成人脑重的50%,2岁时再增长,达到成人脑重的75%。
我们在3岁之前,都已经学会了语言,如果你现在才开始学中文,你试试看,也许这辈子都学不好,全世界都知道中文最难学,对吧?
三岁以前这么难的中文都学会了,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感情。还不断的学习你待人处事的方法,你处理矛盾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养成了性格。
孩子的吸收能力比成年人要强几千倍,原来有一本书讲过,我忘了是哪本书,就是一个人所学的信息量,三岁以前所获得的信息量是三岁以后的总和。
民间流传:3岁看到大,7岁看到老嘛。呵呵,还是有点道理的。
晓丫说:但我搞不明白的是同为亲身父母,你们咋能这么狠心,我一度怀疑你们不是亲身的。
哈哈,这就要追溯到每个父母教育理念的问题了,即当你的宝宝来到世界的第一刻起,你的期待是什么?当你每一次喂奶,每一次跟孩子互动的时候,你的想法、价值观,都决定了你的行为和教育方法。
晓丫打断我:别跟我讲教育理念,这四年中,我听了那么多心理学的课,孩子教育的鸡汤,一听就会,一用就废。
孩子至今跟我像仇人一样,搞的我焦虑的不要不要的,都抑郁了。
的确,讲道理很容易,比如我今天跟你说了这么多,也都是在讲「我们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多的结果是什么」,但是「如何做」执行起来的确很难。
因为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教育方法,首先要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你看,你现在不就在写《寻找自己 自我认知》系列文章嘛。
在我每一次给你修改文章的过程中,其实我们都在讨论你的认知和你的理念呀,只是你还没有把这些跟你教育孩子的方法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稍微给你点暗示,你就明白了。
你不是写到,你在家中是老二吗?上面有姐姐,下面有妹妹和弟弟,而老二往往是家里最容易「被忽视」的孩子。
所以,你如今为什么这么重视孩子?为什么要替孩子包办一切,甚至都放弃了你的工作。
你可是一个职场精英呀,31岁就做了外资企业最年轻的采购部经理,在上海拥有了两套房。
你想过吗?为什么这么有勇气割舍你的高薪,放弃了晋升的机会,甘心做一个全职宝妈呢?
你是真的怕孩子哭,怕孩子受伤吗?怕孩子没有受到好的照顾吗?你究竟怕的是什么?
找到这些根源,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是如何调整教育方法和提高技能的问题了——如何高情商的沟通。
这在我们训练营都有的,不着急,慢慢来,你花了这么多年破坏掉了孩子的能力,想通过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纠正过来,是不现实的。
教育孩子首先建立的是耐心,其次是做父母的不要有得失心,不能指望今天明天后天的一个动作,就见效果呀,对吧。
晓丫说,好的,你的「不着急」和你们留给孩子的「空间」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的确父母和父母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发现了差距,有了方向,我就不再焦虑了。
你说的对,我要继续反思,我究竟怕的是什么?
敏芊随笔
周一到周五不定时更新
梳理|心路历程
分享|成长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