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更希望有钱人成为知识分子?

在这凉薄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

“我愿意翻越一座山去看一片海。”

-01-

我有一个认识快十年的好朋友,姓谢名雅革,与日本的一款汽车同音。

说起我和雅革如何建立伟大的革命友谊,倒真没什么好说的。高中那会儿我俩没太深交情,上了大学才真正熟稔起来。

如果非要说点意外的,那就是我和他大学不在同一座城市,仅凭借七年前的移动通讯联系着。

他这人特逗,当年在我们班上可是数一数二的牛逼哄哄,有着一套套人际关系理论,举个例子,他的爱情观:老牛不吃嫩草、好马不吃回头草、兔子不吃窝边草。我擅自总结为:三个不吃草原则。

毫无疑问这样的人身边一票朋友,而且是女性朋友居多,我认为可能是他自带“妇女之友”的属性光环。

真正的原因是他学的是中医,家里爷辈和父辈都是老中医,所以我也经常把身边有健康咨询的女性朋友介绍给他。

最近,我回归老本行。经常找他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闲聊时他讲到,在合肥私立医院的医生收入相当可观。

“那你前途无量啊。”我毫不客气的取笑道。

“我就算了,我绝对不会成为那种人。”我完全相信他说的这句话,这里面大概会有点盲目听从的成分。

但正因为我们是臭味相投的老朋友,我们都知道对方不会成为彼此厌恶的人,比如怀揣着一颗恶毒的心,比如祸害他人,所以我更愿意相信他说的话。

我更深知:如今社会上如他这般的人不多,如他这般的医生更不多。

-02-

我在大学时期看过一本书,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记忆犹新:家庭富裕的孩子更适合从事研究工作。

因为家庭富裕不用担心经济问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中。而一旦一个人存在某种经济压力,就有让研究工作变得不纯碎的可能和动机。

也许每个知识分子的初心都是纯洁的,但是这过程中有无数次让我们踏进沼泽的机会,从来只有没有欲望的人才最禁得起诱惑。

我个人还觉得,这里的研究工作还包括文科类和理科类,前者有文学、历史、社会学等,后者有数学、物理、生物等。

回想起来,这个观点可能对我影响极深。

2013年,我大三,被分配到医院实习。原计划着实习结束后考研,当初我报考的是上海交大的微生物方向,却在临考前一个月彻底放弃。

因为我潜意识里总觉得:我不是真正适合搞科研的人。虽然我对喜欢的事物会穷尽一切办法去了解,虽然我愿意翻越一座山去看一片海,虽然我能耐下性子做事,但我真不适合做学问。

我存在追逐金钱的欲望和动机,而单纯的科学研究是没法满足我的私欲。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对文字的兴趣远高于微生物学!

-03-

我很喜欢李银河在《人间采蜜记》中的这段话:如果一个人要花经历在生计上,就无法保证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自由人。

当初王小波李银河夫妇选择从美国回来,其中有部分原因是国家对两位高级知识分子有很多补助,回国后无需担心经济问题,能够潜心做研究。

我国古代界流行一种说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好,就能赚很多的钱,就能娶到漂亮的妻子。他们只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足够。

我可不赞成这种把书本背得滚瓜烂熟的行为就是研究。读书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用途是仕途上的垫脚石,它是寒门子弟平步青云的工具。

然而,任何研究掺杂了功利性目的,就容易造成投机取巧。论文造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论文造假已经成为学术界耻辱,而且屡禁不止,并且发展成为产业链。

就科研而言,穷人比富人具有更强烈的目的性,而目的不纯的研究很难取得伟大成就。当然如果你非要说搞研究纯粹是个人兴趣,没想取得任何成就,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04-

C.P.斯诺的《两种文化》把知识分子分成了科学知识分子和文学(人文)知识分子两类,而且说,有两种文化,一种是科学文化,一种是文学(人文)文化。

我以为创造了这两种文化的活动——人类的思索,才真正是人类前途之所系。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多次提到知识分子,他把知识分子分成两类,一类是众所周知的文科类知识分子,另一类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

王二还提倡知识分子下海经商的行为(这里是指80年代),即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来造福人类。

我完全赞同王小波的这个观点。乍听起来,与主题相悖,其实不然。

我们需要万有引力定量,也需要飞机大炮;我们需要电子原理,也需要Internet;我们需要莫言的文学,也需要高晓松的晓说。

知识分子也要有赚钱的能力,但我觉得衣食无忧、现世安稳,再有点精力和时间去做知识分子该干的事情就足矣!

但绝非为了职称挤得头破血流,为了论文影响因子而造假,为了取得一席之地伪造实验结果。

所以,我更希望穷人多去奋斗,有钱人成为知识分子。

四年前,我尚且不能保证自己是否会学术上投机取巧,所以我选择另辟蹊径。

而现在我发现,就算是远离学术,远离科学,我依旧成不了那种人。

(0)

相关推荐

  • 课题查重率多少最合适

    课题查重率多少最合适?没有统一答案,要看课题主办方的规定.课题查重率,通常是指课题申报书的查重率和课题科研成果的查重率,课题主办方不同,科研成果形式不同,查重率标准有差异. 首先,课题申报书查重率 课 ...

  • 儒林浮世绘,学界现形记 (中)——评李洱《应物兄》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通读一遍<应物兄>后,很难将本书的故事情节给讲清楚,因为它没有完整的故事,它是以人物或者人物的活动串起了一个厚厚的故事.假如非要讲故事,那就得复述全书,这是除作者外的人 ...

  • #早读#474《岁月沧桑》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754天 #早读474#  2017年5月21日  周日 一.图书简介 <岁月沧桑>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沉思十年之作,也是其" ...

  • 每日荐书20210525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洗澡>:作家杨绛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8年12月.该小说以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思想改造运动为背景,讲述了在建国之初至"三反"运动的 ...

  • 吕约:杨绛的文学生命与智慧境界

    关键词:吕约 杨绛 <喜智与悲智--杨绛的文学世界> 吕约 著 献给杨绛先生诞辰110周年的微小礼物 与辛亥革命同龄的杨绛先生(1911-2016),是成就丰富.影响深远.独具魅力的现代中 ...

  • 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王小波

    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王小波

  • 【关于读书】孙绍振:为了灵魂而读书(语文学习)

    孙绍振:为了灵魂而读书-- 1.在您人生中有哪些书籍对您影响较大? 从对人生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影响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是高中时代读的托尔斯泰的<复活>.托尔斯泰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贵族,他认为 ...

  • “熟鸡蛋返生孵小鸡”的论文对科研工作者羞辱得不轻,现状会改变吗?

    这几天,一篇2020年6月刊登在<写真地理>杂志上的神论文刷爆全网,这篇论文图文并茂地论证了"熟鸡蛋能变回生鸡蛋并孵出小鸡"的科研成果,颠覆了所有人的三观. 这篇神论文 ...

  • 「书讯」现代中国歌谣研究史论(1900

    <现代中国歌谣研究史论(1900-1950)> 作者:刘继辉 著 出版日期:2021年6月 开本:16开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小编推荐 <现代中国歌谣研究史论(1900-1950 ...

  • 文人本来的模样也是一地鸡毛

    根据一个土著美洲人 庞索 (阿根廷) 我不知道干什么或怎样生活人类的脸遗忘了我我处于天空下面裸露于雷霆于盲目的黎明我不知道干什么或怎样生活我的头被遗弃我的哭泣坠落在光芒中一种死去的气味在厨房里我不知道 ...

  • 《觉醒时代》:危难时刻一国之希望寄托于一所大学,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为何能撑起国家?

    暑假后期我追了电视剧<觉醒时代>,这部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向员工热情推荐过一定要看一看的大剧,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是近些年文艺作品中极罕见的一股清流,看完它你会对中国的文艺界有一些信心,文艺界 ...

  • 求人

    有一种人,经常把别人的名字挂在嘴边.当然,他常提的肯定不会是他们小区的保洁或保安,往往都是某些听起来比较厉害的人物.比方你搞文学,他会和你提他跟某某文学期刊的主编是同学,和某协会的书记喝过酒;你孩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