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中 | 气与味的平衡关系是五行生成的基础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一、名家注释

马莳注:“此言五味能伤五脏,而善养者慎之也。”

张介宾注:“此下言阴之所以生者在五味,而所以伤者亦在五味也。酸入肝,过于酸则肝气溢。酸从木化,木实则克土,故脾气乃绝。咸入肾,肾主骨,过于咸则伤肾,故大骨气劳。咸走血,血伤故肌肉短缩。咸从水化,水胜则克火,故心气抑。甘入脾,过于甘则滞缓上焦,故心气喘满。甘从土化,土胜则水病,故黑色见于外而肾气不衡于内。苦入心,过于苦则心阳受伤,而脾失所养,气乃不濡。脾气不濡则胃气留滞,故曰乃浓。浓者,胀满之谓。辛入肺,过于辛则肺气乘肝,肝主筋,故筋脉沮弛。辛散气则精神耗伤,故曰乃央。”

二、气主生形,味主成形

经云:“味归形,形归气”、“气生形”、“形食味”,气主生形,味主成形。中国古代哲学中将“生”与“成”这两个概念分开,使任何一个事物都有生与成的不同阶段,这两个阶段也表现出阴阳不同的性质,阳主生,阴主成。

例如,《洪范尚书》中所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从这半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生”与“成”之间存在着这样几层关系,一是,生数与成数相差五,数字五在一到十中的数字中属土,主稼穑;二是,生数与成数阴阳性质相反,如果生数是奇数,加了五以后就变成偶数;如果生数是偶数,加了五以后又变成了奇数。因此生数与成数永远都是相反的,所处位置分别在天地。

《黄帝内经》当中关于“生”与“成”的论述非常多,例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五行就是由天地阴阳相互化生而成的,例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说“一”数在天生五行之一的水,“一”加了“五”以后就成“六”,也就是“六”在地成水。而人体的形则是由食物的气味所生成,经云:“气为阳,味为阴。”气主生,味主成。“气”与“味”的阴阳关系之间只是相差了“五”这个数,“五”属土就是中焦脾胃,是水谷之海;在自然界五是指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作为一个植物当中的“气”和“味”是互为因果的,也可以说“气”加上“土”就转化成“味”了。“气”与“味”根源是一样的。在中药中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四气五味”也是这个道理。这里也可以大胆地推理一下,例如,热气生心,经过苦味的营养而成形。

三、五行与气味的关系

经云:“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水火来自五行,气味分属阴阳,先以水为例看看五行与气味之间的关系,水之气为寒,水之味为咸,以海水为例,海水中溶有盐,当以水的形式存在时盐是藏于水中,盐是当海水干燥后析出的结晶体,而当海水结成冰时盐就不存在了,海上冰山是淡水结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海水与冰的关系,盐溶解在水里不是能无限溶解的,而是存在一个溶解度的问题。就是100克水最多只能溶解一定克数的盐。而这个克数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小的。淡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盐的溶解度几乎等于零的,也就是都被析出来了。所以冰一般都是淡水冰。

从这个过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盐溶于水中,水中之阴,使水不至于过寒而结冰;第二,寒为水之气,水中之阳,防止水过热而蒸发;第三,如果过热盐析出,过寒盐也不能存在于水中;第四,五味与四气的平衡是五行正常的基础。

再以火为例,火的燃烧一定要有燃料,自然界当中一般常见的燃料就是木头。火之气为热,火之味为苦;火之气过旺则生热耗阴,火之阴过盛则阳虚有寒。如果以木生火则火易旺,而以木炭生火则火易小,而且烧的时间长。原因是木头杂质多,烧起来或者容易熄灭,或者燃烧过旺,而且烟很大,古人就把木头埋在土下烧,把木头烧成木炭,这样烧木炭就不容易熄灭,而且火的大小可以控制,烟很少。木炭味苦,苦能敛降火焰,当木炭烧成灰火也就熄灭了,苦味也就不存在了。苦味为火中之阴,由于苦味的存在火才能慢慢地燃烧而不至于失控,火过大在伤阴,如果过小则有寒。从这个例子中也可以看到“气”与“味”要平衡,五行才能表现出其正常的形态。

总之,古人所制定的“四气”、“五味”的功能特性是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总结,四气五味是五行阴阳属性形成的基础。这里只是举了水与火的例子,木与火同属阳,木之味为酸,其气为风,风气与酸味达成平衡而成木。土之气为湿,土之味为甘,土因湿与甘而成形。金之味为辛,金之气为燥,土因湿而成土,土遇燥而生金,辛散土湿而成金。气与味的平衡关系是五行生成的基础。

本文摘自《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

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燕中

编辑:釋慧祥

(0)

相关推荐

  • 河图数字五行一与中医养生

    药王孙思邈 什么是养生?医圣孙思邈说:"治无病之病谓无病,防无忧之忧谓无忧,"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思想,就是养生,养生就可以达到无病而终的目的.易医相通"数字隐藏的奥秘& ...

  • 五運六氣

    厥阴,所以司于巳亥者何也,谓厥阴木也.木生于亥,故正司于亥也.对化于巳也,虽有卯为正位,木之分,谓阳明金对化之所,以从所生而顺于司也. 少阴,所以司于子午者何也,谓少阴为君火,君火尊位,所以正得南方离 ...

  • 朱燕中 | 什么是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

  • 朱燕中 | 气街在临床的应用

    <灵枢·卫气第五十二>:"凡候此者,下虚则厥,下盛则热: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故石者,绝而正之,虚者,引而起之.请言气街,胸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 ...

  • 朱燕中 | 百病生于气,致病原理及用药分享(收藏版)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 ...

  • 朱燕中 | 五脏之气的功能特点及分布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          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脾者,土藏.属太阴,太阴者,主阴开,与脾肺两脏相关,共同完成开阴功效.阴开而阳气收藏在内,脾位于中焦,脾气源于脾精化气 ...

  • 朱燕中 |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 ...

  • 朱燕中 | 人体之气是如何生成与转化的

    人体之气是如何生成与转化的 关于气的生成,<黄帝内经>中有"阳化气"和"精化气"的记述."阳化气"的"阳"不 ...

  • 朱燕中 | 中医里的“气”究竟是什么?

    导读 尽管前面我已经多次谈到"气"的相关话题,但真正具体应用时还是有许多问题,这里借着本段经文的讨论,再一次更系统地讨论一下"气"的来龙去脉.同时就一些平时比较 ...

  • 朱燕中教授讲内经6 |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 ...

  • 朱燕中 | 五腧穴流向为什么与十二经脉不同?

    昨天 今天为大家分享来自朱燕中教授近期直播<走进"黄帝内经·灵枢": 浅谈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腧穴">中的精华内容,希望对中医经典感兴趣的你能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