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锋 | 少阳之半非三焦腔膜之莫属,少阳之枢非三焦腔府而不足以胜任。
人身六经之少阳,与其它经系一样,也是以脏腑经络及其所属的精气体窍为结构基础的,即少阳系统隶手足两条经脉,分别内属三焦与胆。其胆寄于肝,禀肝之余气而为风腑,主司疏泄而能利腑道,其三焦则为通调行水之道,又为游行相火之腑,兼为元气之别使,主持协调上下诸气之升降出入,于体窍则外应腠理而上通清窍。然少阳经络循表,胆腑居里,不在枢位,唯三焦孤府——胸膈腹膜之腔器,恰居躯壳之内、脏器之外,其体外连腠理、内裹脏腑,正当内外出入之地界,故能独居表里之半而为转关之枢机。是“少阳属表里之半”、“少阳为枢”,乃实本于此。
因此,谓少阳居于太阳、阳明之间,决不是只言其经脉循行地带正在两经背腹之间,更应指其所主之膜腠也居太阳所主之皮肤与阳明所主之腑道之间,故其半表可由腠理外通太阳之肌肤,其半里则由焦膜内及阳明之胃肠。由此,三阳受邪才显征各异,太阳则营卫不和而寒热并发,经脉郁滞而项背强痛;阳明则气血亢奋而但热不寒,腑气壅实而脐腹胀痛;少阳则营卫气血出入不畅于腠理而寒热交替,气机水火升降不利于腔膜而胸胁苦满。
另有所谓少阳乃阴阳之半者,是按六经次序,少阳位于阳明之后、太阴之前,正当由阳入阴之间,故《伤寒悬解》日:“小柴胡清解半表而杜阳明之路,温补半里而闭太阴之门,使其阴阳不至偏胜,表邪解于本经,是谓和解。”但此谓少阳之半,以其说是部位内外之间,不如说在阴阳多少之间,以阳明为阳旺之经,太阴为至阴之地,少阳为由阳入阴、半阴半阳之枢。
因为比较三阳,太阳阳多,抗寒有力,故能拒邪于表;阳明阳旺,寒因阳亢,化热才能入其里;少阳则阳气始衰,抗力欠旺,发病多呈寒风郁火而寒热夹杂、正邪相争而虚实参半,以致形成病势动荡而进退于表里阴阳之间的柴胡证候,其传变也会随机体阳气之亢卑而有出阳入阴的不同转归:若得阳旺之躯,多从阳化热而传阳明(如经文第97条“渴者,属阳明”之例是也);遇阳弱之体,则从阴化寒而入太阴(即经文第269条“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阳去入阴故也”)。因此,少阳为“阴阳之半”的基础乃是阳气的多少,而不是表里的区别。诚然,就阳明与太阴比较,有互为浅深之别,但就整体来看,少阳传致两经,皆属于脏腑里证,只是人阳明者,从阳化热而为里实之较浅,入太阴者,从阴化寒则为里虚之更深而已。可见,言少阳为阴阳之半,主要不是表里部位之半,而是寒热虚实属性之半。
总之,古称“少阳之半”、“少阳为枢”,其实隐义有二:一指躯体内外出人之间、表里部位之半,一指寒热虚实转化之间,阴阳属性之半。前者当指一身(构造)之半,以躯壳脏器内外之间、三焦膜腠腔隙之处较为确切。后者是因三焦膜腠水火同行、阴阳参半,为病最多寒热夹杂,性质也在阳明燥热与太阴寒湿之间,这是少阳内传、由表入里,既可从阳化热为实、也可从阴化寒致虚的内在基础。两者虽然皆本于少阳的特殊性,但一为部位,一为性质,切莫混同等用。
其实,言少阳为三阳之半或为阴阳之半,皆有欠缺。言三阳之半,只能相对反映三阳所主的部分关系而非全部关系一只能反映其与太阳所主之表一肌肤、阳明所主之里一一胃肠的相对浅深层次,而其与太阳之里的膀胱、阳明之表的经脉却并非此等关系,也与少阳由阳入阴等关系不能统一;言阴阳之半说,指病性而言,虽然可以从相对表里和相对阴阳之多少,反映总体阳经阴经的浅深关系,但把阳明置之于少阳之前,又显然与阳明主里的白虎、承气等证深于少阳柴胡之证的事实严重不符。
因此,笔者认为,少阳之半,应指人体一身表里之半一膜腠腔隙是也。即因其处于躯売内脏之间,故属表里之半,其膜腠腔隙之壁层与诸表相邻,其膜腠腔隙之脏层于诸里相邻,故无论何经病变,大凡在躯壳经脉者均属于表,其位大致浅于少阳所主之膜腠,大凡在胸腹内脏者均属于里,其位大都深于少阳所主之膜腠,因此,它不只是处于太阳所主之表(肌肤)与阳明所主之里(胃肠)之间,也是处于诸阳所主之表(躯壳为主),转入诸阴所主之里(内脏为主)的中间地带。
更多关于小柴胡汤证的分类解惑,请看下回分解。
简介:江西南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西岐黄国医书院副院长,省级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分会、名医研究分会常委,国家科技部专家库中医专家组成员。先后师从江西中医泰斗姚荷生、经方名家陈瑞春,注重经典理论与名家经验的挖掘运用,从事中医杂病临床,坚守以辨证论治特色诊治疑难杂症,发挥独到疗效,弥补现代医学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