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讲《伤寒论》:脾虚证

(0)

相关推荐

  •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小建中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 ...

  • 太阳病变证——脾虚、肾阳虚及阴阳两虚证

    (四):脾虚证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原文]: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原方原量]: 厚朴(炙,去皮,半斤)生姜(切,半斤)半夏(洗,半 ...

  • 第六节:虚寒证及相关经方的辩证论治的学习要点

    本期掌握虚寒证的证治要点(包括心阳虚证.阳虚水气证.脾虚证.肾虚证中各种证候的辩证论治).熟悉经方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牡蛎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苓桂术甘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小建 ...

  • 『每天学伤寒』有表证,但是里虚要怎么办?

    倪海厦&张仲景 修田哥哥资料库 五三: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不出澈,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 ...

  • 腹胀有专方

        腹胀产生的原因林林总总,相关的方剂也很多,无法进行归纳整理,现就<伤寒论>中几个特殊的方剂罗列一二,便于区分掌握.     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人参  半夏  干姜  黄连  ...

  • 《伤寒论》太阴病证治层次探析

    原创 赖海标 赖海标经方医学工作室 12月14日 一.太阴病概述 太阴病是<伤寒论>三阴病之一,"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篇中仅有8条原文,述证简略,未明主方,读其文似易,得 ...

  • 太阳病三——桂枝兼症

    太阳病三--桂枝兼症 作者戢锋 本文主要描述了 了桂枝汤兼症.都是市面常规解释,也没啥特点,也就是分享一下我的思路,我的思维方式. 之前说今年冬季主气客气都是太阳寒水,秋季都是阳明燥金,意思是说今年的 ...

  • 经方: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原文]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g ...

  • 郝万山讲伤寒论(八)

    第61讲少阴急下证.阴郁证.伤津动血证.少阴咽痛证(1) 关于少阴病的兼变证,我们上次课谈到了太少两感,也就是少阴兼有太阳病.所谓太少两感,是太阳和少阴同时感受外寒,它的临床证候有太阳病的发热,头疼, ...

  • 郝万山讲伤寒论文字版——第32讲 结胸证(3)

    第32 讲结胸证(3).脏结证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仍然接着上一次谈到的结胸证来讲.我们上一次课的最后,讲到了大结胸证,病位偏中和偏下,或者见到"心下痛,按之石硬,脉沉紧",伴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63讲 — 厥阴病提纲、上热下寒证(1)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对厥阴病篇的大概情况作了一个介绍,六经病篇最后一篇是厥阴病. 厥阴病原文一共有56 条.这56 条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的原书来看,证候错综复杂,变化多 ...

  •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汉代计量

    郝万山讲伤寒论中的汉代计量

  • 郝万山讲伤寒论:23个经方故事 – 经方派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那么, 我总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给老大夫们抄方.所以那个时候,东直门医院的老 ...

  • 郝万山讲伤寒论(三)

    第14讲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证 我们上次课主要讲的是桂枝汤加减运用的举例.我们大体回忆一下,我们讲了哪些方证呢? 我们首先谈到了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证,它是治疗中风,尤其是风邪在太阳经脉,太阳经气不利 ...

  • 上下对应,左右对应,两极对应 、​吃西瓜上火---郝万山讲伤寒论(三十二)

    上下对应,左右对应,两极对应  1,上下对应 第32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下利,脉微'是阳虚. '脉涩'是血少,阴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少阴病

    关于少阴的概说,我们就谈这么多,下面我们看少阴病的具体原文,281条,是少阴病的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什么叫微脉,我们前面曾经说过,微者,薄也,指脉搏搏动的幅度非 ...

  • 郝万山讲伤寒论,太阳蓄血证,血热凝结用承气汤“开结气”(54)

    郝万山讲伤寒论,太阳蓄血证,血热凝结用承气汤“开结气”(54)

  • 郝万山讲伤寒论1

    郝万山讲伤寒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