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短暂地“撩”了我一下
一
“……16、17、18、19。”
日期划到第19次的时候,卡卡丢了笔。她一遍一遍看着和“那个男的”最后一次的对话,依旧停留在19天前。
“那个男的”——卡卡这么称呼他。不是男朋友,不是朋友,甚至不是熟人,但也不是陌生人。卡卡始终不知道该给“那个男的”一个什么定位。但在“那个男的”的嘴里,卡卡的称呼极为多变,时而是“小傻瓜”、时而是“宝贝”、时而是“亲爱的”……在卡卡看来,这是只有恋人之间才会用的专属称呼。卡卡第一次听到“小傻瓜”这个称呼时,吓了一跳,甚至不知道怎么回应。
“很明显这是在撩我,我知道的。但是他的声音太好听了。”卡卡回想起听到那些甜蜜称呼的时候,“那种感觉,让人酥酥麻麻的,说不上来,但就是……容易上头。”
而后在越来越多次的甜蜜轰炸后,她任由自己一边沉沦,一边担惊受怕。
加上这19天,满打满算,卡卡和“那个男的”相识也就两个月。“那个男的”是卡卡一个不怎么熟的同学的同学,两人相遇也不过起源于一句毫无情绪的“你好”。后来是怎么发展到这么热火朝天的呢?
卡卡回到宿舍,突然发现多了一个陌生人的添加请求,是“那个男的”:“我是***的同学,上午见你很有眼缘,可以认识一下吗?”
卡卡犹豫了一下,通过了。当晚,卡卡一个月可见的几条朋友圈突然全部被点了赞,是“那个男的”干的。
她刚点开“那个男的”的对话框,对方就跳出一条消息来:“你也喜欢周杰伦啊?”加一个卖萌的表情。卡卡想起来,自己前几天转发了一首周杰伦的歌。她礼貌地回应,对方似乎精准把控了她的表情,或直入或迂回,招式稳准狠。几个回合下来,卡卡已经在抱着手机傻笑了。就在她准备继续的时候,对面发来一句:“该睡了,晚安。”
卡卡突然好奇了起来。“那个男的”的朋友圈内容不多,一年也不过几条,全是转发的内容。卡卡回过神来,点开自己的朋友圈,轻轻地删掉了一张自拍。不知道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她觉得不够好看了。
二
如果他们的聊天仅止于此,或许卡卡不会日后有那么多感慨。偏偏第二天,“那个男的”又来了。不论卡卡做了多么强烈的心里暗示,“那个男的”照样挠得她心痒痒。第三天、第四天……“那个男的”每天都在卡卡一半期待一半惊喜的心态中如约而至。或者是马路边看到的一只小动物,或者是天上一朵长得像猪的云,或者是一首歌……“那个男的”的消息总是出其不意地响起,他们一来二去,一个话题接一个话题,一直聊到深夜,“那个男的”按下一天的结束键。
“他到底是什么心态?”
卡卡记得有一天晚上,“那个男的”聊到一半去洗澡了。卡卡心里一沉,以为不会继续了。十分钟后,“那个男的”给她发了一张照片,是他在公寓里碰到的一只狗狗,还是卡卡提到的最喜欢的品种。
一周后,他直接说,“我们打电话吧”。
卡卡像着魔似的把电话号码发过去。随后,一个陌生的号码打过来,卡卡有点忐忑。“那个男的”有着很温柔很磁性的声音。“说实话,他,我是说,‘那个男的’,第一眼看长得挺一般的。但是他的声音从电话里传过来,我很难不喜欢。”
卡卡不是没有谈过恋爱。她的上一段恋情,被“吃了吗?睡了吗?在干嘛”三件套包裹,就像一碗白饭,管饱,但了无滋味。两人沉默寡言,即使拉着手走在路上,也像是闹了一天别扭。
但“那个男的”,太会聊了。卡卡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这么能说会道,好像是打开了另一重人格。“跟他聊天你来我往的很有趣,到后来我们俩就是互相撩,势均力敌的感觉。很那想象那些俏皮甜蜜的话,能那么轻易地从我嘴里蹦出来,连我朋友都觉得我像变了一个人。”
也就在那个电话里,“那个男的”第一次叫她“小傻瓜”。这个在电视剧里被卡卡嫌弃过无数次的称呼,通过电话直击入耳,然后冲进脑门,让她一时语塞,“上头,太上头了!”清醒过来的卡卡依旧觉得这个称谓太过老套俗气,但当时那种闪电般的生理反应,她很难解释。
在他们聊得最热络的时期,“那个男的”叫卡卡开视频。卡卡接上后,看得到视频里,“那个男的”拿着吉他,冲卡卡温柔地笑。他有点笨拙地弹着《告白气球》,一边看琴谱一边瞄着卡卡,逗得卡卡笑眯了眼。卡卡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冲着视频里的他笑。唱到“在说我愿意”的时候,“那个男的”冲着卡卡眨了下眼睛。如果再多一秒,卡卡的“我愿意”就脱口而出了。可惜那个wink瞬间就消失了,他低头去看琴谱,卡卡张开的嘴赶紧闭上。
卡卡承认,“那个时候,已经到只要他开口,我一定会同意的阶段了。”好几次,两人的话题就在那个关键点边缘徘徊,卡卡心里打鼓一样地响,而对方却若无其事地转移了话题,就像电视机调个频道一样轻松。
三
卡卡发现自己被他钩住了。两个月后她复盘这段无法定义的“感情”:“最开始是他天天找我,后来我开始期待,再后来我习惯了他,最后我发现,是我上钩了。”卡卡开始主动找他,看到好玩的东西第一时间想起他,甚至主动约他出来吃饭。“那个男的”依旧很热络地聊,但卡卡的约却一次都没有答应过。后来卡卡听同学说,“那个男的”经常往卡卡学校那边跑。卡卡心里一沉。他们虽然聊得热络,但却一次都没有见过面。
不知道是过了哪个节点,卡卡发现“那个男的”找自己的次数变少了。有时候那个如约而至的电话会突然缺席,她反复地看着手机,没有任何消息。她开始了一场和自我的艰难博弈,找他或者不找他,在卡卡看来,都意味着输赢。
所以他到底是什么心态?
卡卡后来知道答案了——撩拨与上钩,说到底不过是寂寞男女之间的荷尔蒙作祟。撩这个动作,多么灵活轻巧,像指尖在心头挠痒痒,挠得你咯咯笑,挠得你面红耳赤,挠得你闭上双眼,不知不觉已沉醉温柔乡时,那双手却突然溜走了。少了这个支点,你的满腹情愁一下子无处安放,而温柔乡里的滋味,曾是那样不可言说。
“那个男的”又给他打电话了。他们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他依旧亲昵地叫她,她也如释重负地跟他继续你来我往,他们依旧互道晚安。第二天,卡卡给他发过去一条消息,等了很久,也没有回应,直到19天后,卡卡咬咬牙,从好友列表里删了他,并且再无联络。
直到这段短暂的“恋爱”结束,卡卡也说不上他们的关系到底算什么?已经被撩拨起的恋爱的心绪,却在本身就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的相处中变得格外脆弱,直到戛然而止。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他用的也就是一些常见的撩妹套路。”清醒过来的卡卡像点评一个电视剧一样,“什么花言巧语,弹琴唱歌,这些在偶像剧里不都烂大街了么。说白了,他也就是撩着玩,我不是没想过他大概率会是个‘渣男’,但是在当时那种甜蜜轰炸下,再清醒的人也会被炸晕吧?不然为什么偶像剧那么傻*,还是有人追着看?”
卡卡一直是个清醒的人。她曾以为与恋爱相伴的,是坚贞、忠诚、责任,她也曾积极地以这些标签评价一段感情,但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一段里,没有坚贞、忠诚、责任,却多了快乐。就像一个甜蜜的粉红泡泡,包裹着两个寂寞的人。他们彼此调情,互相取暖,这对于卡卡来说,的确享受过。
“好吧,我承认这就是个彻头彻尾,撩完就跑的渣男。可是如果渣男曾带给你十足的快乐,回头想想这一切似乎也没那么不堪。即便这快乐像露水一样短暂,可快乐不也是一段情感的意义所在么?”
卡卡终于找到了自洽的理由:寂寞的人到处都是,有人抛出橄榄枝,恰好有人接到了,于是两人开始一起玩耍。游戏有风险,但足够欢愉。
当那个同学问起卡卡是否还记得***(“那个男的”)时,卡卡故意一脸疑惑,然后说得风轻云淡。她的身边有一个坚定地牵她手的人,那个人勤勤恳恳地追了她两个月,认认真真地跟别人介绍,“这是我的女朋友”。
卡卡满心欢喜地称他为宝藏男孩。但她转念,又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过那些渣男,也是真的惹人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