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洪公说,太极拳的研究要坚持科学、明辨、严谨、细致!
洪式太极(hongshitaiji)
洪式太极——通过力学原理阐释实战技击;通过人体经络运行感知节节贯穿;通过辩证哲学述说平衡与和谐。本微信平台愿与世人共同探索太极拳的奥秘和唯美!
征稿邮箱:jy6108@163.com
编者按:本文摘录自蒋家骏先生的原著《太极拳师门对话录》——太极宗师洪均生先生言传身教原始记录。
【一九八四年三月十八日】昨晚到达济南,在韩宝礼师兄家中住下。今天一早奔赴黑虎泉,我刚练完拳,洪师就到了。我紧接着又练了一遍,洪师仔细地看完后,说:“有进步!但还要注意,出腿时,脚尖要斜里勾,一定要用脚内侧贴地前进,落地时手脚的配合要恰到好处,脚和手要成三角形。”
练完拳后,洪师带我回他的新居用早餐。新居的家具换成了新的,室内的布局也很合理,给我一个全新的感觉。看到老师住到新居,很为他高兴,本来应该恭贺老师喜迁新居,但不知为何,心中很是留恋洪师的旧居。屋子虽然很小,但很温馨,十余年来我到济南学拳,洪师给我讲拳、喂招,所有的欢欣笑语都留在了小屋。闭上眼睛,这一幕幕就很清晰自然地在眼前拂过。
我把这种感受告诉洪师,洪师看到我傻傻的样子,会心的一笑。从洪师的笑意中,我又一次地感受到与洪师的灵犀产生了共鸣!那就是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过去的怀念。
在新居中,洪师给我上的第一课是“如何研究陈式太极拳?”他谈话的重点放在“研究”二字上。
洪师说:我尤其感到欣慰的是,现在许多人都够来重视对陈式太极拳的研究。
陈式太极拳为各式太极拳的原始套路,其理论以阴阳对待学说为依据,其动作以矛盾对立统一为法则。陈鑫先生指出:“太极拳,缠法也。”缠法的基本规律为顺逆缠法的互变,运动形式为立体螺旋的公转和自转的配合。陈发科师教导我们说:“这套拳的每招、每式都有其技击作用,学拳要慢练,把拳势练的正确,把动作找细致,趁热打铁地练,才能不知不觉间把功夫练到身上。”
我个人从实践中体会:所谓正确,当然要以缠法作为标尺;所谓细致,则是即了解缠法的普遍规律,又分析缠法在每式、每动中的变化配合规律,也就是特殊规律。我们从事研究,必须从此点揣摩、推求,方能不致枉费功夫,自贻叹息!
从当前的趋势来看,陈式太极拳逐渐受到国内外爱好者的重视,这本是件好事。但所学者日众,研究者却很少。即使有心注重研究,又往往会舍近求远,不从陈式的规律缠法着手,却追求外形的快和发劲等,来表现陈式拳与其他各式的区别。深恐常此以往,陈式拳的本来面目,将愈失其真!
因此,我认为:研究固然是重要的,而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则尤为重要。
什么是方向呢 ?一九五三年,我与精通易经哲学的山东民主人士刘子衡先生邂逅相遇于大明湖畔的汇泉堂。他观看了我练的陈式太极拳。说道:“应该把她作为祖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种学术来研究。”今天我再一次地认识到:她的精奥博深,理精法密,不但是祖国的宝贵财富,同样也是全人类的财富。我们研究她,不单单是为了继承、发扬陈式太极拳,更大的意义是要为全人类传承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什么是方法呢?就是科学的态度。一九六三年,山东钢铁厂工程师沈世谦先生找我学拳。他曾提议:等退休以后,向领导说明,邀集爱好此拳的知识好友,根据太极拳的理法,结合有关的经络学说、力学及气功等各方面的科学依据,写出一部完整的著作来。我曾为此赋诗一首,结句是这样写的:“愿将康乐法,普向万人传。”可惜,因为十年动乱,沈老逝世,未竟此志。
对于继承的问题,在学习太极拳法的同时,还要多研究历来名家拳论的真意,吸取其中的精华,如《陈氏太极拳图说》中拳经普及的歌诀;对于发展的问题,也应该多研究练法的发展变化,如六封四闭的捋法,二路的裹身鞭的手法,以及金刚捣碓的手指的方向等,均与陈发科师一九五六年所演练示范的动作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呢?又如,《陈氏太极拳》书中,把二路中的 “左冲”改为“左蹬一根”,式名都改错了,又不知是为了什么?
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但是,太极拳的发展不应该离开她的基本规律——缠法,也不应该失掉其本身的技击作用。因此,对于太极拳的发展,不可主观,更不可盲从;虽然以古为训,也要批判地接受;尊重名家,而不涉迷信。我们要通过科学的试验来鉴定是非,辨明真理,才符合“研究”二字的精神。
当然,我们还需要挖掘陈式对练的套路,如“红拳破壁”,和各种器械的对刺、对粘的套路。此事任重道远,光荣而艰巨,这需要有识之士的共同负担,我虽年老,愿与你们共勉之。
“洪式太极”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ongshitj)